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工业发展到今天,面对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等民族工业问题,走集约型、环保型的绿色工业之路成为必然.产业自动化是实现民族工业节能减排、经济循环的有效途径之一,强大的自动化产业,能有效降低民族工业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民族工业自动化产业节能减排的具体实践作出了分析,并简单叙述了产业自动化节能减排所要做出的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泥工业是污染及能源消耗均较高的一项资源性工业,因而在水泥工业中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影响深远,下面就着重分析研究水泥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相似文献   

3.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话题,在我国,能源问题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个刚性约束问题.在能源消耗项目中,建筑能耗占一国总能耗的30%~40%左右.因此,本文从建筑节能中的电气节能出发,探讨建筑电气节能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于洋 《科技转让集锦》2014,(22):108-108
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成本消耗有很多,其中用电成本不容忽视,并且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电气技术的节能技术的应用成为各工厂关注的重点。国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格局下,在工厂的电气技术中如何合理的减少设备投资,科学合理的应用节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工厂的经济效益,更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探究工厂电气技术中的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并结合一些实际应用的情况,以应对工厂在长期发展中面临的能源消耗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一、唐山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优势(一)产业基础较好唐山是工业大市,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其中,装备制造业发展已具百年历史,目前形成了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产品主要涵盖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7个行业,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400多家,总资产规模达800多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436.1亿元。2018年,全市钢材产量14375万吨,品种涉及型钢、中厚板、中厚宽钢带窄钢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问题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筑的供配电系统的节能降耗问题则更显得重要.我国大约有建筑面积五百多亿平方米,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2倍.而电气建筑部分的能源消耗更是明显,因此,降低建筑电气节的能源消耗是大势所趋.但是电气建筑节能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影响因子复杂的工程.所以,电气工程师应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具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的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进度、签证、安全等管理工作,同时,建筑的电气安装要符合节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有增无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受此影响,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向低碳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存在低碳化立法理念缺失、能源消耗持续快速增长、碳排放总量突出等现实问题。应当从低碳经济视角着手,就产业结构的优化、新兴产业的发展、能源效率的提升等进行大幅度调整。文章结合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的必要性,就我国农业低碳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展开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针对性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问题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筑的供配电系统的节能降耗问题则更显得重要。我国大约有建筑面积五百多亿平方米,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2倍,而电气建筑部分的能源消耗更是明显,因此,降低建筑电气节约能源消耗是大势所趋。但是电气建筑节能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影响因子复杂的工程。所以,电气工程师应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具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的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进度、签证、安全等管理工作,同时,建筑的电气安装要符合节能的需要。为此,本文结合建筑设计的特点,探讨了建筑电气的相关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垂直整合"模式,近年来,重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增大。及时把握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设备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特征,分析其对重庆节能减排带来的好处和压力,有助于为未来企业和政府制定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设备制造业能源消耗迅猛增长,未来将给重庆带来不小的能源压力;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远小于工业、全市水平,但是相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重庆借助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有助于重庆能源消耗碳排放的控制以及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为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及地方政府机构的关注。重庆市作为西部老工业基地,能源消耗仍以煤炭为主,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工业能源消耗量大,节能减排空间巨大,发展低碳经济对重庆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耗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目前重庆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水平出发,研究分析全市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构建重庆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永恒话题,电气节能是节能产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实现我国节能降耗、节能减排的关键因素,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电能损失严重,尤其是配网电损失情况严重。就目前来说,我国配电网综合电气节能的技术还比较单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配电网综合电气节能关键技术与系列装备的应用,对降低我国配电网电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目前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状况,介绍了建筑电气节能的相关技术,重点从供配电系统、建筑电气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等几方面,对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目前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状况,介绍了建筑电气节能的相关技术,重点从供配电系统、建筑电气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等几方面,对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随着工业技术和电气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已广泛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并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而节能设计在电气自动化工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电气设计是电气工程的灵魂,因此我们要不断改进和提高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设计技术,尤其是自动化过程中的节能设计,以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和节能效益。本论文主要目的就是探讨一下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15.
刘成  严爽予  魏铼 《市场周刊》2020,(14):0221-0221
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是促进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保障,尤其是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就要充分重视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的应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基于此,主要针对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为我国电气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聚焦于三次产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研究它与能源消耗强度下降(能源节约)的方向、困难、措施。分析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虽经历了20多年的调整,在现有的产业结构框架下,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倒U型曲线,且调整尚未到达转折点,短期内能源消耗量随着经济增长将持续增长,但从长远来看,一旦河南省进入工业化后期或者后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肯定能降低能源强度。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建议:一是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二是优先扶持发展选择符合新型工业化特点的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三是大力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四是通过促消费、引民资、扩出口,加大第三产业发展的力度、强度。  相似文献   

17.
电网调度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技术应用是电力企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技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关系到发电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问题,而且也关系到电力系统本身的能源消耗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电网调度中节能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电网调度运行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不断向很多领域渗透,汽车制造和驾驶的电气自动化是其应用之一。本文通过对汽车制造行业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的简单介绍,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自动化技术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来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推进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创建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产业园区不仅是国家和地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同样是能源消耗、碳排放以及环境问题的集中区域。推动产业园区低碳发展,将为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2013年9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国家低碳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原材料工业系统将把稳增长、调结构作为首要任务,把实施《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心工作,牢牢抓住转型升级这一"牛鼻子",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布局调整、节能减排、两化融合和军民结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不断提高原材料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2015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原材料工业系统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