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晓姣 《全国商情》2012,(21):91-92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和台湾当局在政治大致平稳的基础上,经济关系也维持在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上。在两岸合作交流的问题上,大陆与台湾当局均出台了大量的法律规范,但双方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在立法意图和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使规范内容和调整措施不能很好的适用于两岸交融,阻碍了法制化进程。文章的研究主要从两岸经济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探索台商大陆投资保护法制化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金融业开放早于大陆,在诸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增加及相关协议陆续签订,都为闽台银行业的合作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在台商需求刺激及相关制度保障下,两岸银行业也有强烈意愿进行合作交流。为此,闽台银行业应从建立金融综合试验区、加强业务合作、互设机构和股权合作等方面展开合作。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具有闽台金融交往的"五缘"优势,又是大陆台商投资的重点地区,在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中具有先行先试的优势。可以考虑在加强闽台金融界人员的往来,建立两岸金融政策协调机制;鼓励台资来福建省设立各类金融机构,并争取福建省赴台设立金融机构;扩大直接通汇的范围,增设直接通汇的项目;合理确定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汇价,公开挂牌收兑新台币;进一步对台商投资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尝试开办对台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苏州地区作为大陆范围内台商投资最大、技术含量最高、台胞集聚最多的地区,海峡两岸关系持续向好,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太仓港作为首批与台湾直航的港口和建设中的江苏第一外贸大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台湾已建立基隆、高雄等五个"自由贸易港区",在太仓港建设江苏"海峡两岸自由贸易港区"具有可行性,具体可以设立"两岸港口物流中心"、"两岸水果销售集散中心"、"两岸旅游服务中心"、"两岸小额商品交易市场",使之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试先行区。  相似文献   

5.
入世后两岸经贸趋向出现了重大变化,且由于大陆和台湾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市场的开放,台商对大陆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形成新一轮的投资浪潮。而台湾制造业的企业规模以及制造业产品形成的各阶段在对大陆的转移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变化和趋向,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其变化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承接台湾制造业对大陆的转移。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是快速变迁的社会,创新产品的平均寿命极短,企业的变革大都是突发式的转折.一般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多数已经分离,采用渐进式转型来安排接班人已经不符合社会变化.西进台商在大陆投资大多采用"独资"或亲朋好友"凑资"的模式,与家族企业相去不远,其经营权与所有权均集中在一人或少数人手中.台商在大陆以此方式经营有利于竞争生存,卓越的企业家管理常使变革成功.台商利用大陆"西部大开发"政策性优惠,选择有利部分再西进,将分离出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及其有关产业做适当的"根"留台湾,非核心部分则西进大陆发挥相对优势,协助台湾现有优势构成"月晕效应"更繁荣台湾经济.  相似文献   

7.
台商西进的优势已因大陆沿海地区的繁荣而日趋减弱,大陆倡导的"西部大开发"成为未来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轴;在此前景下,台湾传统产业(包括尖端科技产业)顺势"再西进"是有利于台湾经济的抉择.在大陆优惠政策引导下考虑环境因素,台商传统产业转型者、生物科学中医产业与观光旅游业,投入西南地区再西进似乎是有利的抉择,更可与东南亚的台商网络结合产生月晕效应.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先行先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积极开展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存在着客观必然性,因此必须在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和台商农业投资持续增长,提升两岸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两岸农业金融基地,推动闽台农业合资企业上市融资以及逐步实现两岸农业产业链整合等方向下功夫.因此,要在政策支持、体制机制配套和服务支撑上采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20多年以来,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两岸经贸关系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这大大推进了两岸经济的一体化.在两岸投资带动下,经贸快速成长,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并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新特征.两岸经贸的快速发展对两岸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推动了两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且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与此同时,两岸贸易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台湾地区所推行限制性经贸政策迟滞和延宕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时空演进,致使两岸贸易仍旧处于间接局部的格局、两岸贸易严重失衡等.然而,"阻碍"仅是暂时的.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洪流的推进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主导下以及大陆鼓励政策的推动下,两岸经贸的深化发展是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0.
台商西进的优势已因大陆沿海地区的繁荣而日趋减弱,大陆倡导的“西部大开发”成为未来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轴;在此前景下,台湾传统产业(包括尖端科技产业)顺势“再西进”是有利于台湾经济的抉择。在大陆优惠政策引导下考虑环境因素,台商传统产业转型者、生物科学中医产业与观光旅游业,投入西南地区再西进似乎是有利的抉择,更可与东南亚的台商网络结合产生月晕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