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同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情况存在巨大反差。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入低潮。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的挫折,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出现的问题,对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的挫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我国总体上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时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定,对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世纪70年代,韩国“新村运动”的背景与现时的中国十分相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辽宁经济统计》2001,(11):14-15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曾经发生了令世界震惊的重大历史事件,那就是作为新兴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各国的剧变。苏联是“一战”末十月革命到30年代初建成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各国是“二战”后50年代初前后相继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由共产党执政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到了90年代初就都失去了政权,出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复壁。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令人深思的是,我们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的党领导的,所建立的是代表社会发展规律的先进社会制度,执行的是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路线方针,为什么搞了几十年就都落得了跨台的下场,出现了历史的大倒退?其深刻经验教训是值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和史学家们去认识研究和深刻总结的。  相似文献   

4.
陈小志  杨峰  高国金 《企业导报》2011,(12):252-253
随着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资本主义生产力虽仍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制度无法克服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客观真理、科学理想。其不会动摇,必然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的灵魂。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撑、主导和引领作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才可能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融合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上说,瑞典是一个典型的和谐国家,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1932年,社民党上台执政,以功能的社会主义为指导,以建设福利国家为中心,以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为目标,自3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建成“瑞典式”的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主要特点是:瑞典实行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是社会民主党执政最稳定的国家;是一个典型的高福利国家;是一个阶级合作的国家;是一个民主与法治的国家;是一个社会差距较小的国家;是一个劳动人民组织程度很高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文在明确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独具中国特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方面,简要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朱天峰 《中外企业家》2012,(10):101+119
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倍增器,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从表象上模糊了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资本主义经典理论家提出社会主义要想进入共产主义,必须经历生产力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为中国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借助社会科学创新成果的力量,孕育新一轮世界共产主义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发展的中国特色灵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发展的世界观和行动准则,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的复兴努力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关系中国民族的成功和失败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适应历史发展规律,所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到了巨大作用。也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基本上被世界所公认,这个模式就是"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把握其内涵,对于全面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沉淀,凝结出优秀的中华文化,经过各个时代的打磨凝练,赋予它时代的灵魂,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永动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社会和谐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稳定器。中国企业家在经商过程中提炼的企业家精神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晋商、鲁商、浙商为代表,形成了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救世强国、风雨同舟的企业家精神,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
付瑛 《管理学家》2019,(3):40-41
世界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国情和民族传统文化选择国家发展道路。制定社会主义大政方针,不仅是由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决定的,而且是由中国人在党的带领下在长期的黑暗斗争中取得的革命成就决定的。就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特色鲜明,它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信任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能性和长期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这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流,长期稳定增长的国内经济形势,科学合理的国内发展布局,民主法制的不断进步,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因素。这些因素的不断发展并相互作用,为社会主义和谐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构想,源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解决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协调需要很长的时间,实现社会和谐是一个分步骤持续推进的长期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农民社会主义思想对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其农民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内容及历史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此可见,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目标。我们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应围绕着这个大目标。市场经济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以更加宽广的眼界,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郑俊 《企业导报》2010,(5):20-21
一般认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于兰格时期,经锡克再到以罗默为代表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流派,市场社会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总的说来,由于理论背景、理论原则的不同,兰格和锡克等人的理论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内部的改革理论,罗默等人的理论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改良主张。  相似文献   

18.
市场社会主义是以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机制的结合为目标的一种理论思潮,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产物。市场社会主义在理论进程上主要经历了从“二元机制论”到“联姻论”、再到“市场主导机制论”的发展过程。本文从计划与市场关系方面追溯了市场社会主义的历史轨迹,并对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评价,以期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合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学习和借鉴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优秀成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动力,促进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逐渐转变为"四位一体"。面对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这一思想正是我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