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轮虫是水产养殖动物优良的开口饵料,可轮虫对养殖生产所造成的危害,却没有太多报道。现对其造成的危害、造成危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轮虫对鱼类的危害及鉴别诊断1、危害。轮虫大量繁殖会使水中溶氧迅速下降,水中藻类、轮虫会因溶氧不足而大量死亡,使得水产养殖动物由于水质严重恶化而发生死亡,对渔民造成损失。溶氧较低时,一些鱼类(淡水白鲳、鲢等)会摄食水边的轮虫,使水产养殖动物吃食不好、溜边、浮头。轮虫摄食大量藻类,藻类生长不盛,会使水体中初级生产力大量减小。  相似文献   

2.
读者信箱     
<正> 江苏省如东县新林乡读者徐希和来信:“我地蟹虾鱼混养水域(池塘、稻田养殖等)中的螺蚌成灾,应该用什么药物及方法来清除保证蟹虾鱼正常生长?”答:在池塘、稻田等养殖水域中大量滋生的螺类、蚌类,不仅增加混养水域的养殖密度,而且由于螺类、蚌类争耗水中溶氧,摄食水中浮游生物,会大大影响蟹虾鱼的正常生长。另外,螺蚌类也是鱼类某些疾病的带虫者,如黄蚬是车轮虫的传播者,螺蚌类还是复殖吸虫的中间寄主,这不仅危害鱼虾蟹,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畜的身体健康。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消灭水体  相似文献   

3.
鱼类等水产动物只有在溶解氧充足的养殖水体中才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因为只有溶氧充足才能维持动物正常的活动代谢和生长发育。水体溶氧不足,对养殖生产而言会出现鱼类摄食强度和饲料消化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缓慢、抗逆性(如抗病性)下降等现象。因此,深刻理解池塘、  相似文献   

4.
鱼类等水产动物只有在溶解氧充足的养殖水体中才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因为只有溶氧充足才能维持动物正常的活动代谢和生长发育。水体溶氧不足,对养殖生产而言会出现鱼类摄食强度和饲料消化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缓慢、抗逆性(如抗病性)下降等现象。因此,养鱼者要对养鱼池溶解氧进行  相似文献   

5.
青虾、河蟹属水生变温动物,水温高低直接影响到虾蟹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虾蟹的摄食和生长。一般而言,虾蟹的生长适温为20℃-30℃,当水温低于15℃时,则食欲下降,生长变慢,低于10℃则停止摄食和生长。  相似文献   

6.
<正>河蟹是底栖甲壳类动物,摄食与活动一般在池塘底层进行。因此,底层溶氧充足与否,对河蟹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大多养殖户采用浮泵喷水或打循环水等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一、水体理化因子1.水温的高低对鱼类摄食的影响。鱼类是变温动物,新陈代谢受温度的影响很大,适温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新陈代谢加强,摄食旺盛。反之摄食强度减弱。因此保持养殖水体的适宜水温能够改善鱼类的摄食状况,如春季保持较浅水位利于水温上升,伏天保持较深水位防止水温过高影响鱼类采食。2.溶氧含量的高低对鱼类摄食的影响。池塘中的溶氧通过影响鱼类的呼吸作用和池塘中的有机质氧化过程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水平直接影响到养殖鱼、虾的摄食量、饲料转化率以及生长速度,是决定水产养殖成败和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和射流式增氧机都解决不了池塘底层水溶氧偏低的问题。底增氧技术可有效提高池塘整体溶氧,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能耗、饲料和药物等成本,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被认为是一项节能、高效、生态型的实用技术,目前已广泛推广。但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投饵量的增加,水体富营  相似文献   

9.
<正>青苔能附着在对虾、蟹的颊部、额部、基关节及鳃上,使虾蟹活动困难,很少进食,严重的堵塞进出水孔,导致窒息死亡。青苔是由蓝藻类在鱼虾蟹池中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它既消耗鱼池中的溶氧和营养,同时严  相似文献   

10.
《渔业致富指南》2009,(16):67-67
<正>养虾蟹先养水,养殖虾蟹过程中对水质的调节相当重要,良好的水质条件下,虾蟹摄食旺盛,成活率高,饵料系数低,生长快,发病少,效益高。如何能改善虾蟹池塘的水质,确保养殖虾蟹获得成功,"氨基酸益藻解毒剂"对水质的调节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三、养殖管理1.日常管理养殖期间每天坚持巡塘,观察虾的摄食量及生长情况,观察水色变化及检测水质指标,记录每天投饵量及吃料时间,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开启增氧机,保证充足溶氧,按天气水温变化及吃料快慢调整投喂量。  相似文献   

12.
<正>一、流行时间:以3下旬~5月中旬最为常见,即吃黑麦草阶段。二、主要原因:1、水质不良。草鱼喜清淡清新水质,水质老化、溶氧不足、水质过肥、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偏高等,这些情况均会影响草鱼摄食。  相似文献   

13.
<正> 1、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氧换水。黄梅天常出现雷雨和闷热天气,气压较低,加上水温持续升高,鱼虾等摄食量增大,排泄物也增多,水质极易恶化,造成缺氧。因此,每天要及时开增氧机增氧。如碰到异常天气,应适当延长开机增氧时间,以保证池内有足够的溶氧量。同时,要勤换新水,隔天换去底层水10-15cm,促进池塘上下层水体交换,维持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14.
<正> 鱼类是靠吸取溶解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的,当水体中溶氧充足时,鱼类摄食旺盛,生长增快,饵料系数降低,反之,则会引起生长困难,乃至浮头和死鱼。增加水中溶氧的方法常用的有生物增氧法、化学增氧法和机械增氧法。“富强牌”负压式增氧机即为机械增氧,我们对其增氧效果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15.
<正>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增氧新技术,虽然其造价高于一般增氧机械,却有许多优点,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丰富均衡,多用于底栖性的鱼虾蟹类的养殖中。2013年笔者在江苏省涟水县马棚农场的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示范区进行微孔增氧与增氧机使用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过程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应用对象选择2013年初,笔者在江苏省涟水县马棚农场选择条件相近的18只黄颡鱼养  相似文献   

16.
《渔业致富指南》2010,(9):60-61
<正>一、溶氧是核心—"氧,是成功养殖的命根子"。现在水产养殖都提倡"超溶氧养殖"。"超溶氧养殖"指养殖全程都应保证充足的溶氧,保证白天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晚上溶氧不低于3毫克/升。充足的溶氧是水质  相似文献   

17.
<正>8水色发白池塘水体水色发白在养殖前期通常是由于浮游动物过多或者浮游植物突然大批死亡,单细胞藻类不能正常生长所致;而在养殖后期因为天气突变、溶氧缺乏、毒素增加、代谢障碍、摄食投喂、消毒治病不当等也可造成单细胞藻类非正常大量死亡,进而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  相似文献   

18.
斑节虾,学名为日本对虾,属广盐性虾类,对盐度的适宜范围是15-30,最适温范围为25-30℃,在8-10℃时停止摄食,5℃以下死亡,高于32℃时生活不正常。池塘养殖中对水中溶解点忍受溶氧的临界点为2mg/L。要求pH值比较稳定,一般在8.2左右。  相似文献   

19.
<正>氧气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俗话说养鱼有两怕,一怕鱼病死,二怕鱼泛塘。泛塘的突发性往往比鱼病短得多、危害更大,素有"忽穷"之称。主要养殖鱼类在生长季节迅速生长需溶氧在4-5mg/L以上,在温度等环境条件适宜下鱼类摄食量大,生长快,饵料利用率高,当溶氧量在2mg/L时,鱼不爱吃食,如鲤鱼在溶氧3-6mg/L时比0.5-2mg/L时饵料率增加1倍,当溶氧低于2mg/L时,鱼类开始浮头,低于1mg/L时即发生  相似文献   

20.
青虾养殖使用微孔增氧技术与机械增氧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增氧新技术。虽然微孔增氧造价高于一般机械增氧,却能够使水体底层溶氧丰富均衡。多用于鱼、虾、蟹类养殖。为了将此项技术引进到"优质高效青虾池塘养殖示范项目"中,为发挥我县2010年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推广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