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莎 《活力》2013,(14):66-66
近年来,随着民生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民生新闻在电视媒体中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民生新闻因时效性强、信息量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而深受欢迎。何为民生新闻?笔者以为,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来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那么,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这三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巍 《活力》2013,(23):33-33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领域跟国际接轨,我国的传媒领域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以贴近民生、关注民生、反映民生的优势,从众多类型的电视节目当中异军突起、脱颖而出,成为一种新型的新闻节目类型,登上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历史的舞台,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吸引更多的受众,避免节目的同质化、庸俗化,就需要对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进行准确精准的定位,用理性的思维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特色,从而抓准其脉搏,推动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向纵向化、深入化的角度和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3.
闫德强 《活力》2014,(6):122-122
近些年,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媒体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民生新闻关注民情、民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彰显服务民生、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广泛认同和空前欢迎。所谓民生新闻一般是指与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关的社会新闻。本文认为,民生新闻要想立足,并在新闻市场中占据一定位置,就必须从价值观念、报道题材以及报道形式上不断更新,顺应民意,在新闻价值观上回归至“民生”和“百姓”,强调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日常生活”,要从普通百姓的视角去选择和解读新闻事实,在为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雪 《活力》2010,(8):344-344
近年来.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异军突起,《拉呱》是齐鲁电视台推出的第一档方言民生类新闻栏目,在立意上着重张扬区域文化传统,在内容上,注重贴近百姓生活.在形式上成功打造了一种崭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曲艺式新闻。这是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产物.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从报道内容到表现方式上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5.
何龙淼  李强 《活力》2014,(23):49-49
在现如今新闻面向社会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中,传统意义上“播什么,看什么”的新闻概念逐渐淡化,新闻叙事手法也更加多样,但新闻主题更为鲜明,中心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尤其是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的出现让受众人群普遍感到一股暖暖的亲和力。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的,主要以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为关注热点的电视新闻形态。应该说,民生新闻的出现具有当今时代进步特色,它是政府团结群众,传递百姓心声最便捷的渠道,更是政府集思广益,实现群众参政议政最为有效的途径。其之所以得到政府支持、群众认可,因为它具备当下新闻必然的发展条件,符合新闻“三贴近”理论的现实需要,起到了“五化”,即规律化、故事化、生活化、实用化、政策化。  相似文献   

6.
孙玉虎  宋春玲 《活力》2011,(1):99-99
随着电视节目的不断发展,电视编导为了追求收视率,不断进行节目创新,近年来,民生新闻作为一个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了群众的喜欢。本文就我国民生新闻存在发展的重要性做出了说明,并提出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民生节目长久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力军 《活力》2010,(10):233-233
民生新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特点使其内容本土化,平民化,和观众具有天然的贴近性。但是民生新闻内容的通俗化并不意味着新闻语言的庸俗,新闻题材的故事性、趣味性强也不意味着民生新闻当中的用词就可具有随意性。在今天各个频道播出的民生新闻中,用词不准.词义模糊.甚至扭曲词语本意的现象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8.
孙锐 《活力》2011,(12):245-245
随着媒体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不断的提升。电视的功能也越来越被人民所认识并加以利用。因此民生新闻的诞生就是一种必然现象,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创办,更好地体现了电视众多功能中最为重要的喉舌功能、引导功能、监督功能。民生新闻节目在传达民情民意,为老百姓说话的同时,通过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或缓解了老百姓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纠纷与矛盾。  相似文献   

9.
周淑兰 《活力》2011,(2):103-103
广播民生新闻是一种立足本地,以平民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表现形式。广播要想在新闻大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追求个性化、异质化,也即个性化生存途径。这就像电视追求“好看”一样,广播要追求的是“好听”.这就必须将新闻做精做巧。针对新的竞争态势,打出“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口号。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立足于“民生、民情、民意”。  相似文献   

10.
闵晓闯 《活力》2011,(6):261-261
民生新闻在经过几年的过度开掘后,现在已经呈现出琐碎化的趋势,导致观众产生收视疲劳。笔者认为,加强对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是消除观众收视疲劳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双鸭山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新闻视点》,从主动、计划、整合三个方面粗浅谈谈如何搞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  相似文献   

11.
莫菲 《活力》2011,(11):213-213
作为一种电视新闻形态。民生新闻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它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以“以民为本”为传播理念,“平民视角”为叙述方式。倡导电视新闻节目的人文关怀。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展示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原生态。受到人们的欢迎。引起了各级各地电视台办民生新闻的热潮。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各个城市民生新闻节目都存在着严重同质化现象,民生新闻在各地方台仍然有着较强的收视地位。但与此同时,其缺陷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琐碎。民生新闻节目中充斥着大量内容琐碎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温菲 《活力》2013,(14):92-92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综合性、全面性的提高。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广大群众所关心和喜爱。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受到了观众和社会的质疑,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下降,那么怎么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呢?本文主要阐述了民生的定义,从明确民生新闻的目标,找准选题方向、新闻媒体采访、传递信息时的换位思考、新闻媒体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等方面来提高电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13.
李金迪 《活力》2010,(8):335-335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与界定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在《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从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民众情节。在现代社会中,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上升为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百姓即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求。老百姓开始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当“民生”与传播媒体的结合在一起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4.
杨禹 《活力》2011,(2):91-91
民生新闻是新闻本土化发展的产物,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采用平民的视角。以平民化的表现方式,关注和表现与普通百姓生存发展相关内容的一种新闻。民生新闻以其平民化、娱乐化与服务性备受观众青睐。民生新闻把新闻价值定位于普通市民百姓的需求.让新闻本质回归到“广大群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事实报道”上,在形式上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相似文献   

15.
李德全 《活力》2011,(5):175-175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双重特性的新电视新闻,一面世,其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就成为地方省市电视媒体市场突围的有效途径。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彰显出自己的个性与品质,切中了普通百姓关心身边事和娱乐化的收视心理,得到受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刘兵 《活力》2014,(11):48-48
一、走出民生新闻的误区 所谓民生新闻,有人认为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主要以城市新闻报道为主,关注普通市民的日常经济、社会生活等主要题材的“小”新闻;甚至有人认为民生新闻是“鸡零狗碎”的市井化、庸俗化的新闻。但这十几年来,民生新闻节目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不仅推动了电视本身的发展,也带动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李江 《活力》2013,(6):83-83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群众生计,关心普通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定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民生新闻是一种对普通老百姓感同身受和利益关切的姿态,体现于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并且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地实现媒体下情上达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宏任 《活力》2014,(6):110-110
1999年,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的民生新闻时代的开启。如今,国内诸多省级地面频道都有王牌民生新闻节目,并大多成为频道收视和收入和核心保证,这些节目和栏目以关注民生、反映民情、表达民意为宗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但同时,节目同质化、内容碎片化、表现娱乐化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并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指导下应运而生的民生新闻在全国各地热播之后,民生新闻在发展中出现的诸多导向偏差不得不引起业界人士的注意.越来越多的对吵架、酗酒滋事、破坏公物等不厌其烦的报道,事故报道中对于血腥画面的尽情展示及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对于他人家庭情感的热衷追逐和跟踪报道,偷拍地下色情表演时的所谓"真实记录"……本文试透过民生新闻的火热现象,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同时对于现有民生新闻制作播出中出现的诸多导向偏差做了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国艳娟 《活力》2014,(6):130-130
民生新闻以其关注民生民计,贴近群众并且源于群众的栏目特点,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在近几年也却得了蓬勃的发展。本文在阐述民生新闻发展成绩的基础上,从“宽”、“深”、“正能量”和“色彩”四个方面分析电视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