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的爸爸是一位农村老会计,那架老算盘已陪他走过风风雨雨31年。如今,爸爸已从会计岗位退了下来,可他还是舍不得扔掉那个破旧不堪的老算盘,还把它当宝贝似地挂在墙上。对此,我颇为不解。记得前些年的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南方人,他沿街叫卖计算器。我叫住了他,一打听,一个小型电子计算器才5元钱。我就动员爸爸:“你的老算盘也该退休了,再说如今什么时代了你还用老算盘!买个小型电子计算器又快又方便!”那南方人也随声附和。爸爸瞪了我一眼,“小孩子家,懂什么!会计扔掉算盘那还叫啥会计,再说我这老算盘也挺管用的。”我暗暗笑爸爸老脑筋。…  相似文献   

2.
笑一笑     
《粮食问题研究》2007,(4):53-53
不去钓鱼的原因老师:『你为什么迟到?学』生:『我本来要去钓鱼,但是爸爸不许我去,我哭了,所以来晚了。』『你爸爸做得很对,关于你为什么应该上学,不应该去钓鱼,爸爸一定对你解释清楚了吧?』『对,爸爸解释过,他说蚯蚓太少,要是两人去钓就不够用……』笑一笑~~  相似文献   

3.
爸爸的事业     
提起我的爸爸,就有好多话想和您说。真的,爸爸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爸爸是一名村会计。听妈妈说,爸爸原来是村里生产队的会计,之后到县门市部当会计,再后来村里选会计,爸爸当上了大队会计。于是,爸爸辞掉城里的工作,回来走马上任了。他说:不能辜负村民对自己的信任,要努力成为村里的“好管家”,让大伙放心。爸爸每天都早出晚归,夜里还要挑灯学习。他说,如今的会计,也要不断充实自己、改变自己。爸爸的会计工作已经有26年了。这期间,爸爸的工作一直受到村民的好评,村里的公开栏是村民常去的地方,一旦有不明白的问题,只要…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张佳玮在《我作为一个笨蛋的梦想》里这样描述:“那是1994年,我小学四年级,在餐桌上问爸爸:爸,里斯本在哪里?安特卫普又在哪里?我爸爸,一个做国际航运的,呆了呆:你怎么知道这些地方的?——这个游戏,叫做《大航海时代1》。”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拐杖     
小时候,父亲曾让我猜过一个谜语:“生出来四条腿,长大了两条腿,老了三条腿。打一物。”我怎么猜也猜不出来,父亲哈哈大笑:“那是人啊!”这笑声还在耳边回荡,父亲却已拄上了拐杖。我写信给兄弟姐妹,告诉说:“年迈的父亲走路需要拐杖了。”不知是我没写清楚还是他们没读懂,每人都邮来一根拐杖,有根雕的、妃子竹的、檀香木的、不锈钢的、带电灯的报警的,国外的弟弟那根更是尖端产品,带伞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22日,爸爸光荣地从他干了20年会计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乡党委决定由我来接任爸爸的工作。消息传开,村民们围拢过来,对爸爸说:“老会计,我们真舍不得让您离岗啊!”此情此景引起了我的深思:爸爸一个普普通通的村会计,是用什么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爱戴呢?如今我重任在肩,该怎么做才能不负众望呢?乡经管站的同志给我和爸爸办完了账目接交手续后,爸爸严肃认真地把他做了20年村会计的“三件宝”送给了我。第一件宝是管住自己。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当大家的理财人要像自己小家过日子一个样,处处要节约开支。时刻管住自己的嘴,不能…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家里不富有.做泥工的爸爸一人挣钱给全家用,妈妈要紧缩开支才能让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因此,家里没钱给我和弟弟买玩具.但是,那时我和弟弟的玩具比很多同龄人都多,同街的许多小孩子都喜欢来我家玩玩具,这让我们姐弟俩在小伙伴面前很是得意. 这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心灵手巧的爸爸.爸爸在做泥工前,做过一段时间的工木,会编竹椅,家里有现成的木工工具.几块木片、一段竹子,经他削削刨刨、捆捆扎扎,就会变出木手枪、高翘、快板等玩具.爸爸还会同我们一起兴致勃勃地玩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8.
正夜深了,奶奶和弟弟早睡了,我怎么也睡不着。山前屋后满树的槐花,好香好香,妈妈,你能闻见吗!我的家住在秦岭深处一座大山的陡坡上,山下一条小河从村里穿过,爸爸说河水很干净,是流往北京的。爸爸不爱说话,却经常唠叨:娃要上学,以后也要去北京,那才"有出息"。北京!啥样的?爸爸一直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才回来,妈妈在家照顾我们。  相似文献   

9.
子杰 《农家之友》2010,(5):28-28
母亲一辈子就生了我与哥哥兄弟俩,按理说,娘疼幺儿,可她疼的偏偏是哥哥。我的惟一特权就是每年春节跟着爸爸回老家。  相似文献   

10.
青年天地     
说也怪,自我参加县农行与县广播电视局联办的通讯报道学习班后,就染上了爬格子、抄小段的“职业病”。有时还真大有点不练笔写文章,心里就好难受的滋味。 我家居农村,妻子是个淳朴地道的“半文盲”型农民。我撰写文章,她认为是瞎费劲,穷折腾。今年五月份,三夏大忙,抢收抢种。我白天忙于干农活,夜晚还要“拉战车”、忙呼赶写一篇新闻稿件。写着想着,想着写着,匠心造化了一通。时针已不觉从11点跳到了零晨2点,妻子醒醒睡睡,已催促我四遍了:也不看看啥时间了,还不休息!明天还要干农活呢!怨气伴着体贴。我支吾着,又边想边写着,妻子见我无动于衷,就  相似文献   

11.
报捷     
离开农场只十来天,场里变化可真不小:新建了三个分场,竖起了四个大烟囱,红专学校也开了学,广场前还开设了饭店、冷食店、水果店、墙壁也粉刷得雪白,还写上振兴人心的标语……。晚饭后,我打算先回生产队看看;一出门就碰上邻居小秋,这孩子几天不见对我格外亲热,抱着我脖子不放,要和我一块去纪念碑广场看热闹。路上她的话特别多:哥哥在学校当了“劳动先锋”了,小雁种的西瓜结了三个,妈妈下地锄草,她在家和弟弟玩……。广场上已坐了不少乘凉的人,纪念碑旁的彩色牌子吸引着更多的人。小秋见我直望那里,就把话头转了过来:“那是叔叔们赶英国的捷报,天天都  相似文献   

12.
那些所谓的明星、歌星、影星人物并不是我心中的偶像,我心中的偶像是我的爸爸。爸爸是一位村会计,每天晚上都有忙不完的账务。他每天都熬到半夜才睡,早上起来,两眼发红。41岁的人皱纹早早地爬上了额头,头发也白了一半,背也有点儿驼了。其实,我有时都感到不值得,干嘛那样拼命干?而爸爸却不那样认为。爸爸办事从不马虎,也不收受别人的东西,也不怕得罪村里不讲理的人,秉公办事是他做人的原则。爸爸当会计已有些年了,不知有过多少人在他背后说“闲话”,但爸爸不理会那些人,依然“我行我素”。爸常说:“没做亏心事,不怕影子斜,我为村民做事没什…  相似文献   

13.
母亲一辈子就生了我与哥哥兄弟俩,按理说,娘疼幺儿,可她疼的偏偏是哥哥。我的惟一特权就是每年春节跟着爸爸回老家。哥哥大我1岁。他两岁时患了一场  相似文献   

14.
为使父母安度晚年,我和弟弟在故乡老家的宅基地上盖了一套三室两厅住房。迁居时,在外工作的兄弟、妹妹们都赶到了家,想搞个庆典,帮助收拾收拾,尽上一份孝心。我们有的摆沙发,有的放茶几,有的挂壁画,不一会,室内布置基本就绪。大家刚坐在沙发上稍稍喘息,年过古稀的父亲手里拿着一把陈旧的算盘,迈着沉甸甸的步伐走入客厅,在我们面前晃了两下,算珠儿哗哗直响。父亲以坚定而带着试探的口气说:“我这把算盘放哪?”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早已定位在客厅中央那幅“迎客松”壁画的下方。“都什么时代了,还要它干啥。”小妹毫不客气地抢先一句。一句话使…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乐园     
<正>幽默笑话一双胞胎聊天一双胞胎聊天,哥哥说:"我是妈妈生的。"弟弟听了就赶紧问:"哥哥,那我是从哪儿来的?"哥哥回复道:"接生的医生说妈妈中奖了,你是再来一个,送的。"我帮你做件事晚上,上幼儿园的孙女坐在灯下写作业,她见我在看电视,便歪着脑袋说:"爷爷,我帮你做件事,你也帮我做件事,好吗?"  相似文献   

16.
人才难得     
老板杰克到警察局报案:“有个流氓冒充我的推销员,在镇上赚了10万美元!这比我所有的雇员在客户身上赚到的钱还要多得多。你们一定要找到他!”“我们会抓住他,把他关进监狱的!”“关起来干什么?我要聘用他!”人才难得  相似文献   

17.
若干年前,一位会计朋友问我:中国有比亿、兆更大的计数单位吗?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我回答不了。又过数年,偶翻康熙字典,答案找到了。在“秭”字之下,引《风俗通》说:“千生万,万生亿,亿生兆,兆生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沟,沟生涧,涧生正,正生载。载,地不能载也。”这样说来,中国的计数单位共有15个字,排列起来是:个十百千万,亿兆京秭垓,壤沟涧正载。啊!中国最大的计数单位是“载”。“载”有多少位数呢?是一个15位的数吗?不是!按照万万为亿,亿亿为兆的规律,“载”是“正”“正”的乘积。不难推算,“载”是一个有4097…  相似文献   

18.
“泥腿子”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喜欢给我讲他成长的家乡。那里的春天有绿绿的麦田,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那一望无际的金黄。每每谈到这些,父亲眼中都会闪过一缕难以抑制的感慨与骄傲,口中喃喃地:"爸爸是泥腿子的儿子。"而我却总是天真地辩解:"爸爸不是,爸爸的腿上没有泥。"告别了绕膝玩耍的年龄,知识教我懂得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更深地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辛酸,可儿时在父亲眼中始终不能  相似文献   

19.
10月20日至11月23日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农民杨建平在县城附近的“农家乐”大院里办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菊花展销会 ,万余盆精心培育的菊花争奇斗妍。“展销期间 ,平均每天都有近百人来观赏和购买 ,加上走街串巷叫卖 ,我收入了2万多元。”杨建平高兴地对记者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川北农民的市场意识逐渐增强。善于捕捉市场信息的杨建平便是其中的一个。他说 :“城里人家的阳台上差不多都要摆上几盆花 ;我弟弟在县城附近白鹤山上办了个‘农家乐’ ,去玩的人大都喜欢观花、赏树 ,那里的房前院后还有不少可用的土地。想到这些 ,我就…  相似文献   

20.
大喜的日子     
小芳决定下个星期日结婚,她写信把这件大喜事告诉在外地打工的弟弟。信上这样写着:“这个星期日,是我大洗的日子,请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