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校领导班子中,正职是学校的“一把手”,是把方向,管全局的。副职是正职的“左膀右臂”,是正职的参谋和助手。如何正确处理学校正职与副职之间的关系,对于领导班子的和谐建设、提高领导集体的战斗力、带领全体教职工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谈乡镇副职     
乡镇副职设置得当与否关系到正职领导效能发挥的大小。副职与正职协调与否关系到乡镇组织内群体凝聚的紧密程度,乃至直接关系到一个乡镇的兴衰。因此,乡镇副职的作用对于正职以及整个领导集体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乡镇副职具有参谋作用。副职就其分工的职责来说,一般负责一条线的工作兼管其他相关的工作。因此,乡镇副职对于本“线”  相似文献   

3.
副职怎样配合正职开展工作孙万楼我从工作的实践中感到,副职必须积极配合正职搞好各方面的工作,做好“三个主动”:一、主动协助决策当好参谋。一个单位领导班子研究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固然是经过班子成员研究,正职拍板定案,但是,其中副职必须在决策上积极予以协助。...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陵川县在对领导干部考核评比中,按“重量级”不同进行分类,正职和正职比,副职和副职比,条件好的与条件好的比,条件差的与条件差的比,同类型与同类型比,  相似文献   

5.
《中外管理》2015,(3):130
正职的能力与要求。正职必须要敢于进攻,温良恭俭让、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越抓越细的人是不适合做正职的。正职必须清晰地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对工作有周密的策划。有决心,有意志,有毅力,富于自我牺牲精神。能带领团队,不断地实现新的突破。这就是狼的标准。评价正职时,不一定要以战利品来评价,应对其关键事件过程中行为所体现出的领袖色彩给予关注。副职的能力与要求。副职至少要精于管理,大大咧咧的人不适合。副职  相似文献   

6.
无论国企还是民企,作为领导班子成员的正职与副职,由于职务不同,因而责任、权利与义务也不尽相同.正职肩负的是工作及法律责任,而副职肩负的只是工作责任,他们在工作关系和利益上有着极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然而,一些企业(特别是国企)正职和副职配合不默契,甚至闹矛盾,搞力量对立的拔河赛,主要原因在于角色定位上,各方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孙义杰 《河北审计》2002,(12):16-17
做好审计工作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班子,副职在班子中占的比重很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审计机关的副职要做好审计工作,就需要树立八个意识。一、要树立中心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一个班子,正职是班长,是主帅,处于领导地位。副职是助手,是配角,起支撑作用。副职要在大局和原则性问题上与正职保持一致,自觉尊重和服从正职,注意烘托正职,突出正职。特别是对正职民主集中后形成的决议,作为副职,即使自己对这种决策持保留意见,也要在审计实践中不折不扣地去贯彻执行。副职对待正职,一要真诚。交换看法、研究问题时要坦诚…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领导班子中,正职是学校的一把手,是把方向,管全局的。副职是正职的左膀右臂,是正职的参谋和助手。如何正确处理学校正职与副职之间的关系,对于领导班子的和谐建设、提高领导集体的战斗力、带领全体教职工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现阶段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和决策制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的体制和决策制度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现状现阶段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和决策制度总体上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班子领导,民主决策,集体负责”。所谓“班子领导”,是指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班子换届时,同时任免正职和副职,并且经营班子和党委班子同时任免;二是上级考核企业领导时,同时考核正职和副职,并且经营班子和党委班子同时考核,正职和副职的管理权限都在上级;三是从原则上来讲,对重要的问题任何领导个人都不能单独作出决策,必须经过集体讨论…  相似文献   

10.
这次很有幸参加了交通部海事局在上海海事大学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在我们这批学员中,有很多人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担任各级领导职务。而在他们之中更多的,是担任副职。我们中还有许多学员随着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也会逐步走上领导岗位,而这往往首先要从副职开始。就一般规律而言:相对于当副职和下级的时间来说,当正职和上级的时间是短暂的。当副职和下级则是长期的。因为每个领导者的成长都是从班子成员到副职,再到正职,然后又到上一级班子做成员、当副职、再到正职。如此循环往复,呈螺旋式进步和上升。而且在任何一个组织里,正职只有一个,相对来说副职会有一个或多个,因此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数量上,现阶段探讨一下副职的领导艺术或许有更广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勇 《企业研究》2009,(8):54-55
副职干部是单位高层领导的成员之一,是正职的助理,是受:正职委托分管事务的偾责人。副职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唱主角,又当配角。怎样才能当好副职呢?下面笔者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副职之间的合作,具有上下级、同级之间合作的一切特点,且在复杂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正职要充分考虑自身双重身份的特点,注意克服“以我为主”、“一切个人说了算”的长官意志,要尊重副职,信任副职,做到“三放”即:放手、放权、放心。一是要充分意识到不定期地把领导权完全交给副职的可能性以及以后把自己的领导职务交给副职的必然性,充分调动副手的积极性,凡属副职分工范围内的工作,应放手让他们去干,并主动撑腰做后盾,注意传授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使副职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唐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四轧钢厂张善彬在来稿中认为,当好副职必须摆正三个关系一、摆正主角与配角的关系1.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副职要有自知之明,甘当配角,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分工不分家,揽事不揽权,做事不做“戏”,分管不专管,要独当一面,但不搞独立王国。二是配角要起到配角的作用。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大胆负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工作面前不“甩手”,名、利面前不“伸手”,问题面前不“袖手”。2要积极维护正职的指挥权威一正职的指挥权威是代表整体的,而不是代表个人的。所以,一旦形成决策,副职就要千…  相似文献   

14.
刘思芳 《活力》2004,(10):37-37
副职干部是单位高层领导的成员之一,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是正职的助手,是受正职委托分管事务的负责人。副职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唱主角,又当配角。怎样才能当好副职呢?下面笔者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为了工作的需要.都要配置正职与副职,正职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一把手,是把方向,把全局的。副职是正职的左膀右臂,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既唱主角,又要当配角。副职是否发挥好自身作用.对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目标的圆满完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怎样做好副职,我不敢说自己有经验,原因是我当副局长时间并不长,更不敢说自己做得好。我感到,担任副职,因其工作性质、专业特点、所处环境各不相同,即使有所相同,也因个人的学识、经历、性格等诸因素的不同,各有各的当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汲取在党校学来的知识精华,就如何做好副职工作谈几点个人体会,以期与大家共同交流。 体会一:做好分管的工作,补台不拆台 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系统,领导班子都是有分工的。正职负责全盘工作,副职负责某一部分工作。副职对正职应该是多支持多谦让,尽心尽力干好分工范围内的工作。副职应具有甘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个领导班子是由一个正职和若干副职所组成的。虽然正职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副职因其具有多数性、专业性、具体性,而在班子中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正职和副职的共同行为构成了领导活动的全部,在这一活动中,成员间组成恰当、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就会产生优化的整体效能,反之,班子的整体效能就要减弱。人们通常把一个领导班子中负责全面工作的主要领导人称为"一把手"或正职,而把其他领导成员按分工负责某一方面工作的人统称为副职。副职角色具有双重性特点,既含有配角居次要地位的一面,又含有主角占主要地位的一面。一、在职务上是配角,在协调上是主角在领导班子中就职务而言,副职的角色无疑是处于从属和辅助的地位。在领导体系中它必然是在威望、权力、待遇、作用等方面而不及正职。然而在对其分工管辖的各部门的协调中,又必须扮演主要角色,理直气壮地参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曾志杨 《秘书》2014,(8):39-39
据中央纪委网站2014年5月13日消息: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党政主要领导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日前,山西省出台《关于党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部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着力给党政主要领导行使权力套上了一个“制度的笼子”。  相似文献   

19.
副职的角色     
正职抱怨上级安排了副职对他进行牵制;副职抱怨空背一个名头,只担责任,没有权力;基层主管一旦荣升上一层级的副职之后,突然觉得自己的位置很尴尬;副职太多,基层主管抱怨不知该听谁的……那么,如何设置副职,副职在组织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20.
景素奇 《中外管理》2006,(10):108-110
比起空降经理人和轮岗经理人,副职一旦“扶正”,反而更容易出错。因为看似一小步,实则是一大步,稍有不慎便会功败垂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