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继宏  王婷  栗勇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61-266
高新技术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力军,对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转型发展视角,通过构建企业及地区性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对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效益、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并结合因子分析法对企业创新模式进行分类。运用三阶段DEA法对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地区性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发现,山西省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源配置水平不高;各企业创新超效率值集中分布在低数值区域;低效率型企业占绝大多数;山西省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效率值呈虚高状态。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为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资源环境经济协调性,基于“两型”社会背景,提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内容和模式。对保障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央批准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意义何在,对于浦东又意味着什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深圳市、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重庆市和成都  相似文献   

4.
薛洋 《中国经贸》2014,(21):43-45
山西煤炭行业长期形成的单一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在国家提倡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山西煤炭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是必然选择。本文以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利用耦合效应理论,深入分析山西省煤炭行业内部生产和外部产业集聚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引下如何达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共赢,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希望适用于其他资源型区域的经济转型与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5.
梁瑞敏  高鹏 《科技和产业》2014,14(9):125-129
科技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对科技创新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至关重要。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DEA评价方法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山西省科技创新活动十年的相关数据,获得各年份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并绘制了山西省科技创新绩效动态发展趋势图。结果发现,山西省科技绩效发展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山西省的科技绩效平均水平较高;非DEA有效是由于纯技术无效率和规模无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集中于科技创新。因此,选取我国高污染、高能耗的261家制造业上市企业2012—2016年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财务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构建基于"环境-过程-结果"的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运行绩效测度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积分综合评价法.运用该方法对中部六省创新系统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省份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改善科技创新政策、提升中部六省技术创新能力和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国家在中部地区设立了包括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原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战略平台。  相似文献   

9.
立足山西省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科技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开展了资源依赖型经济转型发展科技战略研究,以求为全国资源型地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分析了山西省资源依赖型经济的现状,探讨了经济转型的有效实施路径,明确了当前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资源的分布状况,提出了山西资源依赖型经济转型科技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消息: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消息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山西各界人士,更对未来发展重拾信心。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实践,分析研究了目前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相关思路,指出资源型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表现出对于资源部门技术和制度变迁路径的依赖,这已经成为了目前实现经济转型的主要阻碍。在我国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独立性更加的明显,区域经济主体地位也更加的突出,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进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区域经济转型。对于资源型区域经济的转型来讲,创新能力是走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区域经济转型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以2010至2012年山西及山西同行业其他省市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等方法,对技术创新能力、规模与绩效之间关系以及山西与其他省市在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和绩效方面差距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规模负相关;Tobin Q与规模负相关;企业本年绩效和研发支出负相关;绩效和科技人员比重、技术资产比重正相关;山西在科技人员、高学历人员、技术资产等技术创新投入、绩效与其他省市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城镇化也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性载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黑龙江省这一典型的资源型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化率、资本、劳动力和经济增长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程度与经济增长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以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程度,进而促进资源型区域经济的繁荣和进步。  相似文献   

14.
张丽家 《科技和产业》2022,22(10):34-43
工业生态效率是衡量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合理评价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生态效率对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8年山西省工业及环境相关数据构建工业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测算11个地级市工业生态效率,通过ESDA方法对其时空演进、空间关联以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6年间山西省工业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发展可分为“低效发展期”“不稳定转型过渡期”“转型成效初显期”3个时期;空间上表现出“中间大,两头小,南高于北”的空间分布格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总效应为正,是促进工业生态效率提升的积极因素;产业集聚和对外开放总效应和间接效应为负,对周边地级市工业生态效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从经济发展、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以及技术转化四个方面分析对经济带11省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影响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研发投入以及技术转化,次要因素是创新环境。基于地区差异性,制定政策措施,对于提升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显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韩笑 《科技和产业》2019,19(8):13-22
当前,全球创新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是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的根本要求,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功能区建设,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科技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对于山西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形成,为我国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付桂存 《特区经济》2011,(4):236-237
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颇受重视,它不仅带动了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也为经济繁荣做了贡献。资源型经济对矿产资源和能源消耗日益增加,资源过渡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促进金融发展,既能使资金流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又能为经济提供足够的发展资金。本文阐述了资源型地区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及如何制定有效的金融结构策略才会使地区经济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Monopoly of resources determines the poor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Promot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requested to enjoy a top priority for the competition among cities. Aiming at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six aspects of promoting resource-based cities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which include integrating innovation resources, formulating industry innov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carving out to promote innovation, cultivating innovation environment, carrying out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shaping innovative image, e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