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产权制度还是市场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政勋 《当代财经》2005,(11):22-27
采用自由分布法(DFA),利用似不相关回归估计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的X-成本效率状况,并分析了产权制度与市场竞争程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X-成本效率存在结构性差别,产权制度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关键原因,市场竞争程度对银行效率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且两者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促进银行体系效率的提高;国有银行要适当收缩规模,正确配置资源;股份制银行要尽快充实资本金,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发现:2007~2012年我国银行业平均利润效率出现较大波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利润效率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银行的所有制形式、市场份额以及权益比率对银行利润效率存在显著正影响,贷存比与上市年数对银行利润效率存在显著负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自我改革和完善,不断提升利润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成为进一步改革的焦点.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即国有独资银行改制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种银行股份制改革,一方面,可以使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分离,以提高银行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有机会转变为真正企业性质的银行,并实现现代银行治理机制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4.
不良贷款约束下的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运用共同边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4—2009年中国27家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在表示偏离共同边界的技术落差比率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呈"V"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平稳,城市商业银行逐步上升;总体上,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进步的,纯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主要动力,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进步都不明显,技术规模变化显示中国银行业趋向CRS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纯技术赶超最优,而潜在技术相对变动方面表现较弱;外资银行进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对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用我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1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各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比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效率的差异,可知样本银行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比较高,但相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DEA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商业银行的效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测度。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 ,我国的银行显示出了较大的技术无效率 ,股份制银行平均效率要高于国有银行 ;规模无效正成为导致技术无效的主导性因素 ,国有银行规模无效程度比较严重 ,越来越多的股份制银行也在进入了递减规模报酬阶段。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上升 ,效率水平先上升 ,然后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7.
徐辉  李健  钟惠波 《金融评论》2012,(3):29-40,123,124
本文以1999~2010年12年间国内14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为基础,立足于随机前沿效率分析原理,利用参数估计SFA分析法,评估分析金融改革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与银行效率分布及演化趋势。研究表明:(1)是否引入不良贷款变量对银行成本效率测算存在显著影响。(2)在引入不良贷款的估计模型中,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存改善趋势,否则,呈下降趋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无此特点;股份制银行成本效率整体高于国有商业银行。(3)未发现资产规模、权益与银行成本效率之间的显著性相关关系,但不良贷款对成本效率具有负效应。(4)在中国银行业利润效率测算中,则不适合引入不良贷款变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替代利润函数方法对我国十四家商业银行1994-2010年的利润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期的平均利润效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样本期的平均利润效率.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入世以及上市分别与商业银行的利润非效率呈负向关系.充分说明入世、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及银行上市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采用非参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构建符合我国银行产业的BCC模型的基础上,对中国银行业1993-2003年的经营绩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变迁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除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外,还存在X-效率,股份制银行内部效率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性,完全的市场化未必一定带来银行的高效率和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基于投入的DEA方法 ,比较了加入WTO之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生产效率。我们把存款当作产出 ,选取 1999年~ 2 0 0 1年十四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为样本 ,计算出银行的技术效率 ,并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确定银行的规模报酬变化。我们从银行的技术有效性、整体效率、技术无效性原因和规模报酬四个方面对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 ,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分析——基于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效率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是银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尤其在后危机时代,提高银行业的效率也是防范金融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运用EMS软件对2004—2009年14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分析,对其均值进行排名;并通过Malmquist指数对银行效率进行分解研究,重点分析金融危机前后的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效率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相一致的。而四大国有银行的效率不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可见,四大国有银行并没有因为资产规模大,而带来更高的收益和绩效;2004—2009年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益,但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有所下降,受美国金融危机全面升级所导致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衰退的影响,经营风险加大,息差收窄,对银行盈利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cost economie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st efficiency of the Chinese banks using a unique panel dataset that identifies banks’ four outputs and four input prices over the period of 1995–2001. By assess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model specification, and making use of alternative methodologies in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banks, we find that the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outperform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st efficiency. Under the variable cost assumption, Chinese banks display economies of scale, with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enjoying cost advantages over the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Consequently,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ownership advantage of these two types of banks and generally support the ongoing banking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that is currently taking plac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有银行经历了多次改革而未能实现预期的商业化改革目标,甚至在其股份制改革后也很难说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本文利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从制度互补视角对此原因进行分析,本文的结论是,中国的金融改革只是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国有银行改革是在与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The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 sound financial sect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d investigates the determinants of this efficiency.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verag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is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Big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nd city commercial banks. The economic inefficiency of these banks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was mainly caused by technical inefficiency, and this technical inefficiency was mainly caused by scale inefficiency. Using the scores of efficiency as dependent variables, the paper also comprehensively studies the impact of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banks, (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banking industry and (3) macroeconomic factors on banking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uggest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banks can work on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lend support to deepening reforms in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including regulatory reforms that require capital adequacy in a more strict way, reforms that introduce more competition and, more broadly, reforms that aim at establishing institutions that can truly commercialize Chinese banks. Last but not least, the efficiency of banking depends on healthy growth of the overall economy.  相似文献   

15.
仲深  王春宇 《技术经济》2012,31(1):101-106
利用2004—2009年我国15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商业银行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指数的下降幅度较大,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略有升高。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总额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我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国内生产总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赵旭 《财经研究》2011,(3):124-135
文章对中国商业银行1998-2007年的市场势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及其福利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运用随机前沿成本函数所估计的贷款边际成本大于存款边际成本,四大国有银行的市场势力勒纳指数明显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银行行政性市场势力不容忽视。在此基础上,文章估计了基于市场势力的社会福利效应,因银行成本无效率带来的福利损失远大于因市场势力而引致的社会福利损失。检验安逸生活假设表明,贷款市场拒绝安逸生活假设,而存款市场接受安逸生活假设。贷款市场势力对银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而银行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银行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申静  张亮 《技术经济》2009,28(4):17-23
基于对服务创新及其在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特征及其服务创新的现状,构建适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4家上市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对其服务创新进行测评比较,从而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水平做出较客观的科学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我国13家商业银行2002-2009年面板数据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银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情况,揭示了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组样本银行年度效率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明星"银行则无明显变化;(2)研究组银行与对照组银行年度效率指数差值由负转正,说明外资参股比例较高的银行生产效率有明显提升;(3)对照组银行是我国的"明星"银行,其整体生产效率均值最高,其次为股份制银行组,最后为国有银行组;(4)商业银行生产效率在外资参股磨合期内出现普遍下降,但磨合期结束后有明显提升;(5)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