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用评级行业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具体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着信用评级机构数量多、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评级结果的社会影响力较小,核心竞争力不足,信用评级业缺乏独立性和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问题;并提出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监管体系、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标准、增强信用评级意识、培养专业评级人才的对策,以此促进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看,以标普、穆迪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可以起到降低社会经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然而,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仍然存在着一些功能扭曲的表现,尤其是在此次标普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调低的事件发生之后,关于评级机构的争论便愈演愈烈。即以信用评级机构为对象,对标普下调评级事件引发出评级机构背后的运作理念及可能存在的独立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完善信用评级机构运作机制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提高公信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核心竞争力,收费经营模式存在缺陷,信用评级机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监管和规范评级机构行业的法律法规滞后等。我国应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加速改造目前存在利益冲突的商业模式,建立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从制度上引导内外评级相结合,刺激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4.
信用评级利益冲突行为及其规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谭中明 《商业研究》2011,(10):29-33
信用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行为会影响评级独立性,致使评级结果准确性较差。收费模式偏差、评级机构治理管理存在缺陷,法律责任追究不力、监管不当和市场声誉机制缺乏约束力等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制定了许多措施以规制评级利益冲突行为。为达到好的效果,规制策略应具有系统性,涉及修正收费模式、建立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监管等一系列内容。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信用评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信用评级的认定机构与监管机构混乱,法律体系不健全;评级市场过度竞争,评级机构良莠不齐;国内信用评级市场过度开放,外资对本土评级机构渗透严重等方面。政府应从明确监管机构,构建监管体系;整合现有评级机构,削弱外资股权,加强信用评级本土化、标准化;建立有效的防火墙机制,杜绝违规行为;积极参与国际信用评级事务,推动建立信用评级新秩序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现代化信用评级体系。  相似文献   

6.
各国因发展阶段与国情不同,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存在很大差异,使得各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过程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评级市场的集中度看,国内外评级机构市场集中度都比较高,世界上主权评级中超过90%的业务由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机构经营;我国尽管真正具有规模的评级机构数量有限,但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评级技术方法上看,目前以三大机构为代表的美国评级机构,除了业务量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之外,评级技术也非常成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之下,我国评级业业务品种匮乏,评级技术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从评级机构监管制度看,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业尽管也不是完美无缺,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格局,在信用评级业监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信用评级业监管尽管在主要内容上与国际监管实践基本一致,但监管措施仍然是粗线条的,缺乏可操作性,与较为成熟的国际监管模式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应扶持大型本土龙头信用评级机构,增强信用评级机构创新意识,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管协调体系.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问题都是以危机事件为诱导的:危机发生前,监管比较宽松;危机发生后,加强监管。信用评级机构更是以其媒介信息、风险预警、监管等功能倍受监管者的青睐。学界对是否需要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监管的问题存在较多争议。本文以公共利益理论为基础,对信用评级市场进行分析,发现信用评级市场也存在失灵现象,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评级机构更深入的思考.本文以金融危机和我国评级行业的发展为背景,从分析国际评级机构在这场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及表现出的不足入手,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作为切入点,将我国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研究区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并从这两个层面深入论述我国评级机构所面临的独立性困境及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构建政府大力扶持与监督、引入行业市场竞争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三位一体的独立性机制,从而为建立我国有国际竞争力的评级机构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用评级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准公共产品特性及内在的利益冲突,因此,仅靠自律及市场机制难以保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及评级质量。本文借鉴欧盟做法,分析了目前我国评级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就构建中国特色的评级业监管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信用评级机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让许多国家认识到现行国际评级体系存在的严重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美国评级模式及由其控制的国际评级体系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本文提出在此次危机中需要重新审视信用评级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信用评级监管的调整,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促进信用评级业重新发挥其金融风险防范的功能。我国应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信用评级业改革的经验,加快现有信用评级机构的整合重组和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主张评级报告属于涉及公共利益的意见,援引宪法第一修正案进行抗辩,实际恶意标准是最重要的保护手段。《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反映美国加强评级业监管的理念。虽然美国各级法院做法存在差异,但是现在普遍认为判断信用评级机构能否免责应基于自身在构建商事交易中的作用。作为商业言论的评级报告不一定能适用实际恶意标准,但是可以获得宪法第一修正案对于言论自由的其他保护。美国经验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的构建和司法审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成熟度、投资者认可度都比较低,政府对评级结果的利用率也不高.针对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探求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评级市场长期以来存在诸多法律问题.欧盟于2010年12月正式出台针对信用评级机构更为全面的监管规则《欧盟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本文建议在吸取欧盟立法的基础上,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入针对性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4.
<正>信用评级作为制度安排,起着资本定价与资源分配的重要作用。信用评级机构对一国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现状,探讨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对策与建议。信用评级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石,信用缺位与信用体系不完善对一国经济影响巨大。为了维护本国金融安全,各国或经济主体纷纷扶持本国信用评级机构,加强信用评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评级制度因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资本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却反映出该制度本身所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对此我们应当引以为鉴,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促进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和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信用评级机构的角度进行探讨,系统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2006〕90号)文件的出台,外部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进入融资担保行业市场,专门针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信用评级体系相继诞生并开始实践应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和融资性担保公司运营的市场多样化,早期建立的信用评级体系是否能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环境,更加科学的揭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营管理风险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此,对市场上相对成熟的信用评级体系,针对其五大主体影响信用级别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利用Eviews6.0软件,分析其格兰杰因果关系,建立VAR模型,发现其因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第三方信用评级公司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信用评级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我国的信用评级已有1 0余年的历史,但是目前在企业债券市场的评级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加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信用评级规范管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发达的美国为例,通过考察美国对信用评级监管的历史演变和主要特点,对照我国当前信用评级监管中存在主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改进我国现阶段信用评级监管。  相似文献   

20.
按照市场对专业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要求,信用评级机构要保持其长期的市场地位,必须做到身份的独立性,不与市场参与的任何一方存在收益、权益的关联,必须做到行为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必须做到行为的专业性,才能通过市场价值的体现,长期保持其特有的市场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