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伟 《企业经济》2002,(9):153-154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过重,压力过大,影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实现国企脱困的目标,国家出台了"债转股"的政策.所谓"债转股"就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FAMC)为投资主体,接受原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不良债权,将债权转成为对国有企业的股权,形成资产管理公司与实行债转股企业之间的持股和被持股,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债转股,是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换为股权。在我国是通过新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把一部分企业欠银行的不良债务,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将银企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持股与被持股、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进而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为按股分红。作为资产重组的手段之一,债转股是国际通行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措施。从我国情况看,它是银企重组中的主要内容,对搞活国企,促进国企减亏增利,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降低金融风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些企业领导、政府官员乃至理论界,把债转股…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债务员担过重问题,一直困扰并阻碍着企业的发展,同时债务到期不能归还。正因此,银行相应的资金也不能正常运转,呆账坏账不断增加,其资产质量状况不断恶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借鉴了国外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方法,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初步制定了不良资产处置办法。债转股就是不良资产处置方法之一。 一、债转股简介 债转股简单讲就是将债权转为股权。债转股这一作法比较具有中国特色,它是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其拥有的对债务人的全部或部分债权转为对债务人或第三方的股权处置方式。债转股分为政策性债转股和商业性债转股。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政策性债转股,即不良资产不打折扣前提下,资产管理公司、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原债务人、出资人相互配合,经评估确认后,将债务  相似文献   

4.
程玮 《现代企业》2000,(4):29-30
所谓债转股,就是将国有大商业性银行现存的一部分不良资产,更具体地说,就是将重点国有企业欠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的一部分剥离给相应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银行与企业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使原有的债权转化为这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投资,企业的贷款成了企业的资本金,由原来企业还本付息变成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股分红,以达到化解银行金融风险和搞活国有企业的双重目的。 为了实现债转股,有必要成立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先后组…  相似文献   

5.
何谓债转股?债转股就是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由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通过债务转换,一则可使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二则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实现扭亏脱困。 债转股作为国企脱困的“最大动作”,是否会一“转”就灵?在运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呢?笔者分析有“五难”。 一曰标准把握难。债转股是一项有很强政策性的措施,但由于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债转股具体指的是由国务院组建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国家开发银行对商业银行转让或剥离的部分企业债权,转为资产管理公司或国家开发银行对股权,原来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资产管理公司或国家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关系,原来企业的还本付息转变成按股分红,资产管理公司或国家开发银行对这部分股权进行阶段性持股,最终实现退出,毋庸置疑,债转股可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增加资本金比重,改善企业经营状况,使国企摆脱沉重的债务负但,同时,使国有商业银行改善资产结构,政府减少补贴,但并不是“一转就灵”,从实践中看,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债转股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资产管理公司一股独大存在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8月,国家经贸委提出了债转股的具体方案和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的5个条件,对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技术水平先进、管理基础好、领导班子强,只是由于债务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银行债务_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并转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这项’工作除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外,还期望通过债转股,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债转股,也就是债权股权,是指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寺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我国从去年实施的债转股政策,对减轻大中型国有企业债务负担,促进国有企业三年脱困以及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巨大,但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好这项工作是十分艰巨的。这里我们对绍兴市正在实施债转股的三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包明华 《企业文化》2000,(11):14-15
一、“债转股”有无必要所谓“债转股”,是指将企业不良债务转变为金融资产公司股权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将企业欠银行的不良债务剥离到金融资产公司,使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公司与企业的持股  相似文献   

10.
为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国家推出了债转股举措。在债转股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债转股会计核算涉及的会计主体 债转股是将国有企业的银行债务转成该企业的股本。这一部分股本将由专设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管理。在债转股过程中,至少要涉及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债转股企业等三个会计主体。就转成股本的债务而言,银行与企业不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会计核算应遵循的企业具体会计准则 债转股的实质是将逾期的债务转化为企业的股本,它类似于《企业具体…  相似文献   

11.
孙玉庆 《企业经济》2002,(12):196-197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债转股:剥离银行不良贷款,转为由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与持有股份.这种债转股方式在盘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减轻企业债务负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该方式产生的负面影响:90%的债转股协议对企业不利,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由于资产评估与土地处置环节多而使转换进度迟缓,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而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容易导致"赖账经济"的产生,等等.  相似文献   

12.
所谓“债转股”,就是银行将对企业的债权转换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理想的“债转股”行为确实具有“双赢”效应。对企业“债转股”后,债务变成了资本金,免去了大笔还本付息的费用,企业债务状况得到改善,对银行,可以盘活不良资产,增加资产流动性,提高信用地位。但实际上,由于国有企业存在著普遍亏损的特殊情况,而“债转股”对国企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又是很有限的。因此,将“债转股”当作整体上“救活”庞大的国有经济体系的“灵丹妙药”,难免有些“想当然”了。 一、我国国企“债转股”工作面临的特殊情况 1、中国银行的呆帐率…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作为处理企业拖欠银行不良债权的一种国际常用方式,尽管在许多国家都有过成功与失败的历史。当前,把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被控股的关系,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不失为帮助国有企业摆脱债务负担和化解银行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把债转股视为能解决企业一切问题的神丹妙药,喻为“最后的晚餐”,众多企业争着跑部门,想方设法拼着劲让自己企业排上债转股试点单位,这也无可非议。问题的关键在于,债转股给国有企业带了什么,起什么作用,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一新的管理手  相似文献   

14.
一、债权转股权的意义 所谓债权转股权就是将原来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国企的持股和被持股,或控股和被控股的关系,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为按股分红。作为投资主体的国家开发银行和由商业银行组建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公司等)可以视企业经营状况实行阶段性持股,将其所持的股权在企业状况好转时,通过上市、出售、转让或企业回购等形式回收资金。这样,债权转股权将对国有企业扭亏为盈、商业银行盘活不良资产、资本调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可以减轻国有企业的利息负担,…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以来,商业银行高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高负债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两大突出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银企债务重组———特别是债转股问题成为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焦点。所谓债转股,即债权转换为股权,指把原来银行和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在这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它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的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情况好转后,可…  相似文献   

16.
张晓民 《现代企业》2000,(1):26-26,31
1999年7月30日,国家经贸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若干问题的意见》,“债转股”就登上国企改革脱困的舞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一、国企祈盼债转股 债转股是指国家在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债权转股权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这对那些由于建项目缺乏资本金而陷入困…  相似文献   

17.
陈伟民 《现代企业》2001,(1):42-42,48
最近,债转股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已在全国迅速推开。所谓债转股,实际上就是国有企业欠国家几大商业银行的过度负债,也就是银行中企业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不良债权从银行中剥离出来,委托由各大商业银行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转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原负银行债的国有企业的股权。债转股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持有该企业的股份以获取红利,也可以出售给其它投资者。这样,企业免除了所欠银行债务的本息。这种做法确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为国企摆脱困境提供了一次机遇,同时,也为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提供了一些条件。所以…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一年 ,随着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 ,国企改革重头戏———债转股提到日程上来 ,一时全国掀起了“债转股”热潮。本文就部分企业对债转股存在的模糊认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在债转股运作中道德风险防范、债转股具体运作问题、法律环境的完善等方面问题进行讨论。一、债转股并非是“免费末班车”“债转股”即债权转股权 ,就是将国有商业银行原有对国有企业的贷款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及国家开发银行对企业的股权。其实质是将国有企业对银行的债务转化为国家对企业投入的资本金。由此可知 ,债转股涉及…  相似文献   

19.
所谓债转股,是指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依法处置商业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部分企业的部分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其实质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诀议》,对我国实行债转股的背景、目的和要求作了高度概括。笔者认为:在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是国企改革的新机遇,对我国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1999年4月份开始,国家先后组建了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的接收,改善银行资产的质量化解金融风险缓解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同时帮助企业进行改制,提高经济效益最终提高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减少财政损失。“债转股”的结果是银行将对企业的债权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并且,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所持股份巨大,它已成为企业“大家庭”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员。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债转股”的成败。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面临的问题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