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下,谁都知道“干做万做,亏本生意不做”这句经典的做生意诀窍,哪个老板不知道这句商场中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在上海滩上,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年轻的“傻乎乎”老板,他就是上海浓情婚纱摄影公司总经理胡恩海,他推出了一无钱摄影婚纱照、全家福照。只花一元钱,就可以拿到八张七寸结婚照。这一元钱消费包括了专业化妆、形象设计、挑选婚纱和冲洗照片在内的多项服务。这不是明摆着是亏本生意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当水在变暖     
段东渔 《新前程》2010,(6):52-53
当水在变暖 尽管还不能盖棺定论,但十三年确实人感觉岁月蹉跎,尤其是在信号厂当了这么久的职工。当身边的同学在备行各业纠结于各自的发展问题时。刘洋刚刚摆脱第一份恐惧感。对这个动荡的时代来说,刘洋变化得太晚了,他真正决心离开这个国有企业时已经35岁。他打算开一个摄影工作室。那是一个博客,他等待客户看到博客页面能认可他的摄影技术,然后去兴庆公园拍些花枝招展的时尚女郎,去兴庆公园?这样的客户似乎是13年前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以大取胜     
美国宝丽来远东有限公司在其百彩系统上市之前,由公司公关部策划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公关活动。百彩系统是一种即拍即有的相机。公关活动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向目标公众介绍这种新产品的诞生、革命性的创新及特点;为这个新产品树立一个独特的形象,引导即拍即有摄影新潮流,点燃大众对即拍即有摄影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康健 《活力》2010,(14):160-160
一、新闻摄影工作者道德修养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的风险 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责决定了他是公众舆论的代表,他要向社会负责,要遵循社会公德原则.法律法规.要有鲜明的立场,用真诚客观的态度报道新闻.不能为了个人的目的追示所谓的构图美,冲击力或者是为给所在的媒体创造轰动效应利用高科技手段制作各种类型的假照片。  相似文献   

5.
2005年,让“汉森国际”的盛宇宏高兴的事有两件:一是他的公司刚度过了十岁生日;另一件就是他把公司办到了北京,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这是他和公司迈向全国化的第一步,而这一步,他整整走了十年。  相似文献   

6.
很多传统行业都难以解决的连锁化难题,被一个风水大师成功化解。作为新加坡新天地集团的董事长,彭钟桦习惯人们称他为“彭大师”。他和他的公司提供的主要服务是命理咨询,即算命——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上市成功的风水公司。  相似文献   

7.
包洪生 《活力》2012,(8):201-201
长期以来,在新闻摄影界,一直探讨着一个问题,这就是:新闻摄影中是否需要讲究美?有人认为,新闻摄影其主要特征是新闻性,只不过用图片的形式来表现新闻而已,至于存在美,也是偶然为之:也有人认为.既然新闻摄影也属于摄影,那就应当属于艺术范畴,必须强调摄影的艺术美感。那么,新闻摄影中是否要有美学的因素呢?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他在北宇公司任项目经理的第14个年头,年轻有为的他凭借着对工作的执著与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北宇开了许多先河。他第一个成功将别墅项目的管理类型引进北宇,第一个用四年时间跟踪一个项目,第一个一个人承担起两个管理项目,第一个荣获北宇公司的“市场开拓”奖,这诸多的“第一”奠定了他金牌物业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旺来 《企业文化》2012,(8):64-65
在传统的茶饮行业,史密斯40年里先后3次创业,取得了很大成功,他是怎么做到的?史蒂文·史密斯的整个职业生涯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茶。他是一个少见的在同一个行业内先后开创了多家公司的连续创业者,从不自满的史密斯曾经多次创办公司并将其卖掉,包括一次他将自己创办的公司以9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星巴克.  相似文献   

10.
申音 《中国企业家》2006,(23):46-49
他创造了一个虚拟帝国,据说这个叫QQ的聊天软件拥有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接近中国人口的1/2,他的公司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个人主义者、权谋学家的企业家故事。多元化和跟随战略助他成功,但因为不专注,他的公司缺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当下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里,他为公司即将沦为二流感到焦虑。他提出再造搜狐,他能成功吗?  相似文献   

12.
张燎 《陕西审计》2004,(2):28-28
A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投资在上海某开发区的子公司,其上级公司是设在苏州的B公司(跨国公司亚洲总部),A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为航空科研用摄影胶卷,公司成立于1998年,自投产以来公司始终产销两旺,但公司开办至今,已累计亏损500万元。  相似文献   

13.
袁建胜 《中国企业家》2011,(23):I0028-I0029
采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有为时,关于朗诗,他的第一个评价是:“这是一个典型的科技型企业。”对于一个致力于民用住宅的房地产公司来讲,科技型企业的标签意味着什么?朗诗集团助理总裁王吴清楚地记得一个细节,当他加盟公司不久发现,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谢远建几乎在每一次聚会上都会感慨:我这一辈子最开心的事就是在朗诗工作。他听了几次,有些不以为然:至于吗?现在,他开始对自己的同事说出同样的话,更进一步,他说:在朗诗,找到了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他只有初中文化,但凭着一股子狠劲,他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几年的打拼,也让他积攒了近20万元的资产,亲朋邻里都夸他是一个能人。然而,一次不慎的投资,让他的公司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并欠下近20万元的债务。妻子离他而去,法院查封了他的公司,并将他惟一的一套住房也作了抵押。他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相似文献   

15.
上海《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郭芳  吴晓燕  宋晓璞  宋煜 《经营者》2006,(19):36-37
罗红,好利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除了是爱好与梦想之外,罗红把摄影称为他的第二事业。“在早年,摄影对我的蛋糕设计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搞摄影,我对色彩、构图非常敏感。”经常对蛋糕师傅们讲解色彩搭配的罗红表示,正因为这样,好利来做出了漂亮的蛋糕。  相似文献   

17.
晓庄 《中外管理》2008,(11):112-113
黄晨,35岁,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担任资产部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做过几个并购的大案子。他总是能给公司创造一个又一个惊喜,如今身价不菲的他,已然成为公司最有前途的新锐精英。  相似文献   

18.
我记得一个案子,是一个中国香港人犯的。 1997年年底,这个中国香港人,听到美国万豪酒店将被收购的消息,1998年1月初,他跑到美国,收购很多股票。到了1月3日下午,万豪公司突然宣布好消息,这家公司股价大涨。由于事先买进万豪酒店的股票,他赚了一亿多美元。  相似文献   

19.
陈曦 《中国企业家》2014,(12):124-129
“我也有点可惜杨度,从才能上讲,他不比粱启超差,但他把自己的才学很多浪费在政坛上了。他本身又不是当官的料,他是一个书生,书生就千书生的事多好。”杨度之孙杨友麒说。杨友龙八十三了,发自如雪,但身体、精神都挺不错。他住在北京顺义区潮自河畔的一栋公寓里。此地远离市区,清静,很合他的意,他日子过得很简单:每天出去拍拍照片,或者去附近的摄影俱乐部交流交流,有时也会参加同学聚会。  相似文献   

20.
徐杰 《人力资源》2008,(7):38-40
A公司运营管理部的王经理最近又喜又忧,喜的是他通过了公司综合考评,在接下去的一年内职位可获得晋升;忧的是他必须在升职前从现有下属中确定一个能够胜任该部门经理职位的人接替自己,否则他便失去晋升机会。王经理知道公司有这个规定,所以平时也比较注重培养下属,其中职员小赵和小陈的表现都不错,但究竞谁更适合担任未来的经理,王经理心里还真没个谱。于是,找一个时机,王经理向公司人才继任与发展委员会的顾问严老师进行了咨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