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925年闽王审知卒,其子延翰、延钧相继立.延钧立未久,即称帝建元,国号闽.闽国的政权王审知统治近三十年,所铸货币有铜、铁、铅钱大小两种,钱文"开元通宝".大铜钱背穿上巨星,铅、铁大钱或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及穿上星者.小平铅钱或背穿上"闽"字、"福"字.五代时货币流通量不大,所发现铅质小平开元背穿上"闽"字更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嘉祐元宝双挑元小平钱,径2.40,穿0.65,厚0.11CM,重3.43克(见图),钱背移位.该钱钱体发黑,熟坑,铜质,铸工一般,"元"字第一、二笔因磨损似有粘连,但隶元双挑清晰可辨,并无流铜掩盖、改刻等痕迹,从字体、形制等分析,宋钱无疑,查多钱谱,未见有载.  相似文献   

3.
西汉:有廓半两,俗称三分钱.直径2.4厘米,穿0.7厘米.钱面有外廓,无内廓,背平素无廓."半两"二字略突,"半"字比"两"字稍长."半"字头两点和上平划为方折,"两"字内"从"字简划为"十"(图一).  相似文献   

4.
近集得曹魏五铢两枚,一枚钱文横读五铢,径23,穿11.5毫米,重2.1克,右边残缺一块,"铢"字锈蚀不清,背稍移范(图1).一枚钱文横读五铢,文字隐起,面上正中有一卧"五",暂读"五五铢",径23,穿11毫米,重2.5克(图2).上述两枚钱币均广穿,周边有毛刺,廓压钱文,制作不精,完全是曹魏五铢之形制.此钱得之一农民之手,自称是金村人(曹魏故城内一村名),种树挖坑挖出的,同出还有几枚汉剪边五铢钱(本文不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我收藏一枚崇宁通宝铜钱.此钱生坑红斑绿锈,脱锈部位地张为黑色.地张平整,无流铜,无错范,穿口光洁,字口深峻,无粘连,外郭、穿郭面背均似有清过根的迹象,像刀切的一样精整,宁字"心"字远点,与崇宁通宝铁钱同式.根据以上特征,是钱应为铁母.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在武汉收藏品市场获一枚"咸丰重宝"宝苏局当十铜钱.该钱为传世品,铜质金黄,铸工尚好,直径3.25,穿径0.85厘米,重10.9克,其文字特征为勾"咸"、"尔"宝,尤其是"咸"中有双星,恐非流铜,当是匠人戏作.  相似文献   

7.
叶伟奇 《西部金融》2003,(10):60-61
笔者收藏有一枚"福建通宝"背双旗"一文"白铜币,该币圆形圆孔状,直径20,圆穿径5.5,厚1.2毫米,重2.95克.面文"福建通宝"四字,仿宋体略带楷意,"通"字从"マ"头,双点通,"宝"字为"缶"宝,背面圆穿上下署"一文"二字,穿左为铁血十八星旗图,穿右为六条横纹五色共和旗图案,旗杆上端饰有燕尾状旗饰.初见该钱,通体包裹着灰黑色土锈,稍加擦拭,即显露出银白色光泽,应为白铜材质.  相似文献   

8.
清康熙通宝背满文局名,素来仅有"宝泉"、"宝源"两局,此外私铸轻劣钱见有"宝浙"、"宝昌"等局,余均未见有其他省局所铸满文局名康熙通宝.1998年7月,高陵钱币博物馆在整理清钱时,发现一枚"宝直局"官铸满文康熙通宝钱,甚觉奇特,其径23mm,穿径5.2mm,厚1.5mm,重3.5克;面文"康熙通宝"四字特大,字字相连,几乎满布轮廓之间,背文"宝直"两满文均超出穿径上下,与面文对应协调.  相似文献   

9.
1991年11月在韩城市选得一枚日本钱,面文"宽永通宝",背穿右有一"文"字,首画点作"√"状,颇异,为一异品钱.径17.7,穿5.3,厚0.07毫米;重1.05克(图).质为黄铜,略带绿黑色锈.  相似文献   

10.
笔者集有两枚洪武通宝背记值钱,现拓图介绍如下: 图一,洪武通宝背"五钱",直径4.1、穿径0.9、厚0.4厘米,重24克;图二,洪武通宝背"三钱",直径3.2、穿径0.7、厚0.19厘米,重11克.上述两枚记值钱皆为红铜质,钱体厚重,包浆自然.钱文为真书顺读,字体粗壮工整,字迹清秀遒劲,笔划清晰,字口深峻,品相极佳.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日在福州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如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位期间(1875-1908)铸造的年号钱.翻阅有关清代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12.
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铸御书"淳化元宝"钱,文体有真、草、行三体;另有一种"缩水淳化"数量极少.笔者藏有一枚钱文四字奇特的真书"淳化元宝"钱(见图).径24.6,穿6,厚0.7毫米,重3.4克.  相似文献   

13.
叶伟奇 《西部金融》2005,(11):79-80
数年前,笔者从外地泉友处购得一枚奇特的"乾隆通宝"宝福局小平钱.该钱红铜质地,钱体呈暗红色,直径25.50毫米、穿径5.5毫米、廓厚1.2毫米、重4.76克.正面"乾隆通宝"四字,文字朴拙,字迹略显漫漶,背面穿左右为满文"宝福"字样(如图).  相似文献   

14.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2000年第6期刊发张凤坤先生<也说大观通宝平钱版别>一文,……是据一般的"广穿"大观通宝平钱穿径最大不超过6.6CM…….笔者再翻旧藏,找出一枚大观通宝平钱,该钱径2.45,面穿0.68,背穿0.58,厚0.17CM,重4克(见图).该钱钱文俊秀纤细,铸造规整,特别是"通"字犹狭短.所袁林先生等著<大观通宝平钱刍议>一文(见<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3年第12期)9,小通版类:<大全>中的"小字广穿"版(图38)……钱文"通"字、"观"字犹显狭小,故名.这类钱边缘一般较宽,制作虽多有不精整,但钱肉较厚,重量合乎常制,出于官炉所铸无疑.  相似文献   

15.
泉友集得四铢半两钱一枚(见图),穿上下各有一阳文,穿下者为反书"长"字,穿上文字不全,经几位泉友辩识认为应是"利"字,释读为"长利".我亦赞同此释解.  相似文献   

16.
读《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第1期《政和通宝篆书深字连足通小平钱》一文,笔者细观该钱认为,连足“通”应是钱币铸造时形成的流铜,并非原母钱上固有的。理由有三,一是钱文“政和通宝”四字,除“政”字外,其他三字均有不同程度的流铜黏连痕迹,这些流铜痕迹底根漫漶,没有立体扎根,无疑都是流铜;二是“通”字下一长横的流铜起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钱币有的文学错位,例如:"半两、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本应是右读,但个别却有的左右错位,叫"傅形".还有的正背面钱文相同叫"合背"或"合面".文字也有的变异"咸丰重宝"的宝字,宝盖下"双王"(宋钱多见),有的是"尔"、"缶""勿"宝字写法不同.太平天国的"国"字没点.这是文字写法之不同.也有的钱文错缺笔叫"异分".版别千变万化表现在规制方面尤多,有"悮造"也有"非悮造".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假日,清理多年积累,意外地发现一枚"开国通宝"小平钱.径25,穿径5.5,厚1.3mm,重3.9克;"开国通宝"四字为篆书;正面呈阔缘细郭,背面为阔缘广郭;通体表现为红斑绿锈.开国通宝,旧谱无载,近两年全国发现数枚.  相似文献   

19.
有一枚玄武厌胜钱(见拓图),其钱文<钱汇>释读为"常平五辰"."常"、"五"二字较明晰,而其余二字我感到释读有些疑惑.钱面穿下谓之"平"字与常平五铢钱"平"字结构不同,该字中竖与内郭不连;下半部与常平五铢钱文"平"字下半部有异,下半部与平划、与中竖划均不相连并且分为两笔,似有"光"字字形.穿左释为"辰"字亦感觉有些不类.经查阅了很多资料并请教了有关学者均未果.我觉有必要将问题提出进行研究,一则弄清该钱文释读,二则可为篆书字多一书体,故而在此将该钱拓图附上供泉友学者商讨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纪之到来了,巧遇农历的辛巳年蛇年,今在我收藏的历代花钱中选两枚蛇钱以贺岁. 一、永通万国背蛇纹钱 此钱青铜质,面文永通万国四字直读,篆书,与北周所铸流通钱无异,背纹饰为穿下铸一蛇图,蛇首高抬,蛇身盘结,尾部上翘,充分利用钱肉空间,巧妙布局,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生动体现出动物的灵性.穿上铸有火焰桃型佛像背光图案,整个图形简洁精美,工艺高超.钱径2.82,穿径0.8,厚0.20厘米,重为5.3克.属北周时期铸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