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和突出。本文尝试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契约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信息供给者成本效益的不对称是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廖洪  车桂娟 《新智慧》2004,(8B):74-75
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是股票市场规范运作的前提。基于这个原因,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督日益加强,对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一些调查研究资料显示.管理大都有自愿披露会计信息的积极性。但是,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管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很难做到完全真实、准确和完整,其可信性须经第三方的鉴证,即注册会计师及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一个单位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体现各种利益关系的界限和分配结果,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池玉莲 《新智慧》2006,(7):48-49
一、我国产生审计判断偏误的原因 1.形成审计偏误的客观因素。(1)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审计的过程,实质上是证实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公允与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经营经所有授权经营所有资产,经营通过完成所有指定的活动而获得应有的报酬,所有对经营经营业绩的判断和资金运作的决策主要取决于经营提供的会计信息,可见经营的利益是与被审计单位的盈利情况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经营是会计信息的提供,其在会计信息上占有绝对优势,控制着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和披露上的主动权,为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在披露会计信息时,会带有明显的自身利益导向性,如利用会计政策等操纵利润甚至虚构利润。显然,所有与经营之间存在着会计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受托于所有,证实经营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公允。审计人员总希望能够获取被审计单位全部、真实的会计信息,以此证实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状况,为所有提供可靠信息。然而,受时间与成本的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获取完全的会计信息,受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审计人员只能依赖于审计判断,信息越不对称,审计判断产生偏误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会计规则存在局限性角度来剖析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指出由于传统会计规则在理论体系、确认和计量、核算过程、信息披露、会计政策和报表审计制度等方面存在天然的机制缺陷而导致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对客观经济世界进行完全真实的反映;最后说明了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会计规则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会计信息生命力在于其真实性,但现行某些会计原则与处理办法却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在借鉴法学真实性研究成果、分析会计报表之特征后,发现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存在于资产负债表,并由主体真实、内容真实、时间真实与价格真实构成,且集中地表现为报表日价格.报表日价格是会计真实的实现途径,利用报表日价格计量的资产负债表,能够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受制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影响会计信息的有效披露。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弱化及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动制约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并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真实会计信息”的含义所谓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由于难以从会计信息结果本身判断和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在实践中真正奉行的只能是相对真实的会计信息,遵循程序理性观的真实性。在美国不直接提“真实性”,而只强调程序理性原则,要求会计行为程序无差错和无偏见地被运用,严格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在英国强调“真实公允”,也是要求遵循规范公允的会计行为程序,编制会计报表。在我国,同样要求会计报表的编制,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二、“真实会计信息”与审计机制的关系审计机制是有关审计主体权利和义务有机组成的系统,以及审计工作系统的有机结构及其固有功能和效能。它与“真实会计信息”的关系表现为:1.“真实会计信息”与审计目标的协同关系。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就是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会计方法选用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可以说,审计就是针对“真实会...  相似文献   

9.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资源,它的真实可靠是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本文以会计信息失真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作为切入点,论证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偏离会计准则的规定而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现象。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应采取措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其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我国经济领域的“顽症”,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是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净化信息环境,标本兼治,才能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2.
周莉 《企业家天地》2009,(2):121-122
什么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之所在,也是会计的生命之所在。怎样来理解真实性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结果真实观、程序理性观、真实观的协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多种多样的,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只有从各个方面不断改善、加强建设、提高业务素质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3.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核算必须提供真实、合法、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准则>中也把客观原则放在第一位,要求会计信息必须是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如果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它不但严重违反了客观性原则,同时也将造成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很大的冲击,甚至危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本文就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秩序的问题进行探讨,井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胡琴芳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二,一是反映、二是监督。反映和监督都内涵对会计信息的其实、准确这一基本要求,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部门的基本义务,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会计信息要真实的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  相似文献   

15.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关、真实、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但是现实情况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相当严重.找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会计制度滞后于高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反映。应改革高校会计核算方式、健全会计科目、完善会计报告,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失真是困扰会计界多年的问题。会计信息,尤其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本身,甚至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我国会计领域的"顽症",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已经对国家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针对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本质上是一项经济资源,因而是具有产权的,其产权是否能够清晰界定,直接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本文试图通过对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分析,结合会计信息披露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找出会计信息披露尽可能真实公允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要求。会计信息是用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就是会计信息没有反映经济真实。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及其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无论是从企业外部还是从内部角度看,都还不能满足决策与控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真实、及时、可靠、全面的会计信息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相当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本文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性质、手段、形式、目的、结果等方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