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7月份,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生产势头,据中国石油和化工数据快报资料显示,重点跟踪的65种(类)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56种,占86.2%,多数产品生产趋稳,如原油及成品油、化肥、合成橡胶等,农药由于近期虫灾时发,需求旺盛,生产大幅增长。由于能源价格继续上涨以及部分产品供应偏紧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化工市场继续维持高位振荡的走势,价格在波动中略有上扬,重点跟踪的156种化工产品,价格比上月上涨的有83种,占53.2%,下降的50种,占32.1%。基础化工原料及合成树脂价格上升,而橡胶产品价格普遍回调。  相似文献   

2.
10月份,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增长较快;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深幅回落及部分产品下游需求清淡的影响,化工产品市场呈现振荡下行的走势,多数产品市场价格涨、跌互现,其中化肥、橡胶助剂等产品价格普遍下滑。  相似文献   

3.
2005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不懈努力,把握当前全球石油和化工行业周期性景气上升、国内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石化产品需求强劲等有利时机,克服化学原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国际原油价格不断飙升等困难,全省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销售大幅增长,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4.
由于承载着几乎断有行业和门类的动力和原料功能.原油的供需与价格始终牵动着亿万人民的神经。它的紧、足和涨、跌.必然会对其广大的下游行业和产品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石油和化工行业直接立足于原油之上。与原油的联系最为密切。而近年来油价上涨之声不绝于耳,原油价格的变化特征如何?由此又对石化产品价格、乃至整个石油化工行业的盈利水平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焦点芦厅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05年化工化纤市场回顾及2006年行情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05年化工化纤市场综述 (一)化工 在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和下游产品需求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下,2005年国内石油化工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尤其是5月份以后。化工产品价格与原油价格上涨趋势出现背离。价格大幅回落。从总体的价格水平来看,尽管2005年原油均价大幅上涨,但大部分化工产品价格却没能随原油价格的上涨而创下新高。总体均价水平较2004年小幅上涨或持平。从进出口情况看,2005年国内部分化工产品供应缺口继续扩大。进口比例大幅提升,甚至对部分化工产品国际价格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追溯美元霸主地位的建立、油价形成机制的演变以及对“指数投机者”交易行为和美英期货监管漏洞的分析,可以勾勒出一幅国际油价上涨路线图:美元凭借垄断原油计价货币强化了其作为各国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大量增发美元,换取他国的资源和产品;资源和产品提供国积累的美元回流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助推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催生一个个泡沫;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为避免经济衰退,美联储大幅降息;通胀预期使大量资金通过英美期货市场监管漏洞,涌入商品期货市场,指数投机者一味买入多头头寸并长期持有,造成包括石油期货价格在内的商品期赁市场价格飙升。纽约商业交易所WTI原油和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贷合约价格通过世界原油贸易计价机制,带动了基准原油价格上涨,从而将美国金融市场积聚的破坏性力量传导至原油现货市场,并经由石油这一“工业的血液”传导至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7月份,尽管国内石油和化工产品需求仍然较旺,价格也继续走高,但是,由于煤、电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一些产品的正常生产,部分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需求增长放慢,以及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原油加工成本大幅上升,而国内成品油价格迟迟未见上调,使得石油和化工全行业生产及  相似文献   

8.
<正>1回顾1.1原油:国际原油价格3月震荡下行,4月震荡上行2023年3月,国际油价呈现“V”字型走势,整体价格震荡下行。3月初,美国原油产量下降、中国经济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市场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的担忧缓解,支撑国际油价连续上涨,6日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分别升至80.46美元/桶及86.18美元/桶。  相似文献   

9.
芳烃市场一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国内外芳烃市场价格整体呈现“倒V”型走势,市场价格出现以下特点:芳烃价格走势与原油、石脑油价格走势相关性加强;苯、甲苯、二甲苯价差拉大;芳烃内外盘价格趋于一致。支撑2004年芳烃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原油和石脑油价格不断上涨;芳烃生产装置故障频繁导致供应缺口增大;下游需求强劲,资源供不应求以及芳烃替代品增多。展望2005年,宏观经济的平衡发展、世界原油和原料油价格高位震荡、下游需求不断增长、国内石脑油作价与国际市场接轨都将成为支撑国内芳烃价格高企的因素。同时,石脑油原料不足以及装置工艺设备老化等因素也将影响国内芳烃产能的正常发挥。预计2005年芳烃价格的波动幅度此上年将略有缩小,市场行情将在较高价格平台进行箱体震荡。  相似文献   

10.
国内市场     
近期,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了国内各聚酯产品生产厂家以及各聚酯产品交易市场价格再度调高,预计后市聚酯产品的原料价格以及聚酯产品的价格还会是一个向上攀升的走势。那么,聚酯产品上涨的重要根源究竟在哪里? 一、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特别是美国的经济预计将在明年复苏,2003年石油价格将会上涨到31~35美元。这一预测刚刚出台就使得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化纤原料价格成本上升,世界各大原油交易市场近期油价一路攀升,在8月中旬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油价升至每桶29.45美元,创自去年9月14日以来的新高,且目前呈现出强势整理的态势。还有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布仑特原油9月期货价格已经上涨至27美元/桶,使9月份亚洲主要生产商PX合同价上涨30美元/吨。 二、由于PX价格的上涨,导致了PTA成本的提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最新发布的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国际市场价格总水平继续上涨,但涨幅较上年有所回落,原油等价格创历史高位。报告预计,2006年原油等能源产品价格仍会保持较高水平,农产品从去年较低价位回升,而工业原料价格涨幅趋降。数据显示,2005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现货和期货价格分别上涨了17.33%、20.28%,但比2004年分别低13.18和8.71个百分点。报告分析,石油、有色和黑色金属、铁矿石、化工产品等价格大幅上涨,是影响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2006年工业原料价格涨幅趋降…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达到65.11美元/桶,同比上涨20.46%。在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下,国内石油化工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振荡。尤其是9月份以后,化工产品价格随着原油价格的下跌出现大幅回落。从总体的价格水平来看,大部分化工产品价格涨幅要小于原油涨幅,但总体均价水平较2005年小幅上涨或持平,价格趋势也出现较大的分化,部分产品价格甚至较2005年均价出现大幅回落。从进出口情况看,尽管2006年国内化工产品产能增长较快,但部分化工产品供应缺口仍然很大,部分化工产品的大量进口对国际价格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7月份,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局面,生产依然保持增长;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达97.74%,化工产品价格在成本推动下持续大面积上涨;由于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上涨,进口贸易额继续快速大幅增长;投资增长的态势依然不变。总的看,7月份生产形势稳定,好于预期,为下半年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国内原油产量增速放慢,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较快增长:石油进口和净进口持续增长,出口减缓;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波动上涨,创历史新高。预计2008年中国石油需求将继续较快增长,原油生产保持稳定低速增长,石油进口仍将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将突破50%,石油价格将保持高位。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度波动和上涨,油品价格居高不下,原油和油品价格均接连刷新5年来的最高纪录。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包括气候因素、库存因素和伊拉克因素,但在供求关系未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主要是政治因素作用的结果。预计1997年国际石油市场油价继续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油价总体水平将低于1996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使我国加工进口原油的炼厂经营困难,也使我国柴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1997年国内油品需求将继续稳定增长。有关企业应密切注视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及价格变化,掌握好进口的时机和规模。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分析,4月份,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比较正常平稳的态势,在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成本上升及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生产增长过快的势头进一步得到遏制;同时,在成本和价格的推动下,工业总产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产销率达98.79%,主要产品价格仍高位运行。进出口贸易继续活跃,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由于各生产要素价格继续大幅上涨,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市场压力进一步增大,竞争更趋激烈。  相似文献   

17.
临近2007年底,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依然保持积极的发展态势,11月份行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生产仍然快速增长,增幅快于全国工业,超过六成的产品产量增幅在10%以上,但主要产品增长特点各异;随着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产品生产成本增加,价格上涨;进、出口贸易额双双达到2007年来最高,且增势强劲;行业利润分化愈加明显,化学工业快速增长。原油开采利润出现下滑,炼油在短暂的获利之后重回亏损通道;投资增速不减,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以及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使得近两年多来煤炭市场开始复苏,煤炭价格不断上扬,原来亏损的大部分煤炭企业逐渐开始盈利。但是近年来,冶金产品、水泥、生产用水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造成煤炭价格在上涨的同时,生产成本也急剧上升,煤炭价格的上涨难以消化生产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国家虽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依然普遍低于同期国内其他行业。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安徽省石油和化工行业(以下简称“石化行业”)虽然有五成以上产品产量下降,但得益于上半年产品价格上涨,全省行业生产仍然保持27.6%的增长,且快于整个石油和化工行业增速。2009年,安徽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力争生产保持25%左右的增长,重点产品尤其是2008年产量下降的产品力争生产恢复增长。  相似文献   

20.
<正>化工行业的春天,今年没有来。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2月,由于受到两头挤压,化工行业利润增速下滑较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下降28.8%。近日,受下游纺织品市场库存高位影响,PTA(精对苯二甲酸)价格大幅下滑至8600元/吨,乙二醇价格从3月上旬的7900元/吨跳水至7250元/吨。在农化市场,受春耕备货影响,尿素行业开工率企稳回升。但东北、华北等地需求平淡,价格上涨乏力。另外,不断攀高的原油价格对产业链后端的支撑提振作用已经减小。原油的直接下游产品,如纯苯、甲苯等受制于成本高位以及向下游传导不利,已经陷入价格盘整的僵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