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胡琳 《改革与开放》2012,(21):33-35
<正>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并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陕西作为农业大省,农民占全省人口的70%,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农村的稳定和谐发展是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  相似文献   

2.
顾钱江 《当代陕西》2004,(10):13-13
9月27全文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中国共产党“怎样执政”的问题提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解决的就是中共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机制问题,已经触及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财产保险行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把“社会和谐”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决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9月16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做出了重要部署。现将《决定》第四部分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琛 《发展》2006,(9):97-98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概念,并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决定》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更高的位置,是四中全会非常突出的亮点。解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党的执政能力究竟是什么?其实,对这个问题并不需要绕很大的弯子来讲,更不需要离题太远,去搞得很玄乎。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概念甫一提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鸣。毫无疑问,“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今年的关键词之一,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刊特意组织了这组章,希望能对广大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来的。2005年2月19日至25日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对“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进行了专题研讨,胡锦涛总书记到班上对此问题又作了重要的讲话。2006年10月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战略部署。对于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笔者认为,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增强执政能力的关键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总结我们党执政历程的六条经验和构思今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框架时,两次提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个方面。这一概括表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既是我们党已经实践的宝贵经验,又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当代陕西》2006,(11):9-11
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向全社会公布。《决定》全文以1.6万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2004,(10):1-1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中共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共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钢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确立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以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如何抓住关键、夯实基础,从根本上加强党在基层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一确实是一个崭新的实践课题。唐海县八农场党委从强化干部管理入手一建立起激励与约束并重、管理与活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促进弘扬中华文明和借鉴国外文明相结合”。上世纪5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交易费用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当也可以借鉴的重要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党的建设理论上新的创举,是党执政理念上的新飞跃。作为县级党委如何加强县、镇、村三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从滦县实际出发,我认为主要是实施好以“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稳定人心”为内容的“三心”工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商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深八领会并认真贯彻《决定》提出的这个重要精神,对于我省各级党组织增强执政能力,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一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持续丰富和完善。而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对于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的县市级党委来说,就更应得到不断加强和提高。由于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18.
《民营视界》2008,(1):20-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内容不断充实,程序逐步规范。1990年至200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230多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74次。近三年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协商中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等许多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我们党执政,是通过对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门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提高党驾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放在五大能力建设之道 。《决定》这样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那么,究竟应当如何来提高党驾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呢?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