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承蒙<秘书工作>杂志的信赖和鼓励,让我谈谈"怎样做好首长专职秘书工作",这对我无疑是一份不太容易的考卷.因为我虽然跟随张爱萍将军当了近十年的秘书,但我这个秘书名不副实.这么多年来,我的主要任务是文字工作,而专职秘书工作则是一项专门为一位首长负责的综合、系统的服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
秘书人员作为党委办公室工作的主体,展示着办公室的服务能力、精神风貌和机关作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推进"三服务"工作,是摆在办公室秘书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秘书人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案头,有一本书经常被翻阅,我把它作为自己学做秘书的"教科书",这就是原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纪东将军的回忆录<难忘的八年--周恩来秘书回忆录>.从1968年8月直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纪东同志一直担任周总理的秘书,他在总理身边工作的收获和心得,对于我这个秘书工作领域的"新兵"有许多的启发.每次重读这本书,我都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眭世昌 《秘书》2008,(5):14-15
秘书工作在机关工作中处于枢纽地位,常被人称为身在"幕后",居于"要职",因此,秘书人员的形象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形象,也因此,切实加大秘书队伍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力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郭文书 《秘书》2012,(7):23-24
从大的方面讲,我有生以来只做过两种工作,一是理论宣传工作,二是秘书工作。从事秘书工作始于1977年7月调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更名为河北省人民政府),直到2000年因年龄关系而离开。期间,从1983年开始,先后任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等职。这24个年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一生中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在秘书岗位上。几年前,我曾在一篇题为《"老秘"轶事》的散文中,假借虚拟人物"我的挚友龙哥"之口说了两段话:"我在秘书部门工作了二十多年,对秘书工作有各种亲身的体验和认知,同时也有较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最近,<秘书工作>刊登了纪念创刊25周年的征文启事.看到这则启事,与<秘书工作>结缘的一幕幕在我面前浮现.  相似文献   

7.
20多年来,我无论在哪个单位工作,从来没有脱离过秘书工作这个岗位. 凡是从事过秘书工作的同志都清楚,"爬格子"辛苦、枯燥且寂寞.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付出艰苦的劳动和一定的代价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卢俊 《秘书工作》2014,(4):54-55
正我是一名"小秘书"。"小"在何处呢?首先是年纪小,2013年8月工作时,刚满23周岁;其次是经验少,大学一毕业就进入镇党政办,接手秘书的活;最后是职位低,工作不到一年,是一名尚未转正的办事员。我工作前一个月,镇党政办的秘书调走,所有事情就落在了  相似文献   

9.
从军校毕业,我就和秘书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的秘书工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做好秘书工作一定要投入热情,多用心、多动脑,特别是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时,更应静下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里,和大家分享几件我当政委秘书时遇到的棘手事。接待一位远方来客,首长果断地说"不见"一天下午,某集团军正在召开常委会议,司令部李处长带着一名50岁出头着便衣者走进了常委会议室对面我的办公室,进门就问:小葛,政委在吗?我很礼  相似文献   

10.
文禾必 《秘书》2013,(8):41
收到每一期《秘书》杂志,跃入眼帘的除了大气的"秘书"二字,还有一行醒目的文字"引领您的秘书生涯"。也许你不相信,正是这样一种"引领"的力量,让我毅然选择了秘书这份职业并保持着近十年的坚守。我不禁忆起十年前那段与《秘书》杂志结缘的往事。  相似文献   

11.
韩伟     
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记者面前的韩伟平和质朴,不穿名牌,出行基本不带司机,不带秘书,看起来和普通的大连百姓没有任何区别,但一张口却是不同的格局:"这五座山头是我的,这片海域也是我的。"韩伟指着自己的"地盘儿"告诉《中国企业家》。他拥有中国最大的蛋鸡生产企业,第一个鸡蛋驰名商标"咯咯哒"和全国最大的鸡蛋行业营销网络。人称"鸡司令"的韩伟认为自己30年来坚守农业阵地,终有所成,是三农问题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推动者。"华西村是农村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典  相似文献   

12.
我从事秘书工作是从1987年开始的,至今已有20年.那一年,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校长见我是"科班"出身,毕业生档案上还写着"写作、书法"等特长,就下达了让我兼任学校秘书的口头任命.从此,我除了上课,还当起了学校的兼职秘书.  相似文献   

13.
《秘书》2008,(6)
屈指算来,我当秘书已经六年了。这六年,我在学中思,思中悟,悟中写,渐渐成熟起来。秘书工作的辛酸与苦累,只有亲自做了才能体会。在这里,我愿与各位秘书同仁分享这些体会。一篇感想让我与秘书工作结缘那是2003年的事了。那时我参加完"自治区第二批赴南疆四地州乡镇工作公务员岗  相似文献   

14.
郭文书 《秘书》2012,(8):28-30
从严格意义上说,我的秘书生涯是从1977年7月调入河北省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更名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开始的,在秘书部门工作了24个年头。之所以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因为在此之前我从事的是理论宣传工作,期间曾多次临时被抽调去做秘书工作,最长的一次达两年多。我现在已经步入古稀之年,在这样的年龄段,怀旧情绪经常出现。我有生以来工作时间最长的就是在秘书部门,因此,它便成了我经常怀念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王一桃 《秘书》2012,(11):20-21
壹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此生没有正式担任秘书一职,却行使着秘书的职务。也许是个人天生有点小聪明而获得上司赏识,但我想,主要还是自己的努力,是以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文化艺术学识、实际工作能力而获得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许可,否则不可能担当这一不平凡的角色。因《第二次考试》而产生影响的著名作家何为在为我的一本书作序时说我的"一生充满了奇迹",这不是没有依据的。他列举了许多实例论证  相似文献   

16.
赵燕 《秘书》2012,(7):34-35
社会上有不少对秘书职业的误解,什么"花瓶"、"小蜜"、"青春饭",等等,这让从事秘书职业的人备受煎熬,有时宁可称自己是文员、职员,也不愿意向人宣称自己是一名秘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客观的角度讲是文学和影视作品对秘书职业的错误诠释,从主观的角度讲则是某些秘书的偏颇行为所致。这样的现实使许多人才望秘书职业而却步,不少庸才则粉墨登场,秘书职业因而"沉冤难雪"。下面根据谭一平的《黄金职业:值得为之奋斗终生》(《秘书》2011年第6期)一文,谈谈我对秘书职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秘书工作》杂志举办"我为十七大添光彩"征文活动.借这个机会,我回顾一下自己在秘书工作岗位上的进步和收获.  相似文献   

18.
谢亦森 《秘书工作》2014,(10):26-29
正回首秘书生涯,其实就是日复一日的"恐慌"生涯:小心翼翼,诚惶诚恐,为秘书工作无小事而"恐慌",为生怕服务工作不到位而"恐慌",尤其为知识不够用而"恐慌"。但正是这种"恐慌"所带来的压力感、紧迫感,迫使一代又一代秘书人员发奋学习,刻苦磨炼,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成长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优秀人才。从前当秘书时,对那些秘书出身而且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的领导总是充满了敬佩和好奇。我曾  相似文献   

19.
鞠开 《秘书工作》2009,(11):52-53
我出身贫苦,参加革命后,没想到能在粟裕首长身边工作,而且一干就是14年。在粟裕首长的秘书当中,我干的时间最长,而且离开他身边后,一直到他临终,我和首长的来往从没中断过。前不久,《秘书工作》的编辑约我写写做好秘书工作应具备的修养,我就讲几点给粟裕当秘书的体会吧。  相似文献   

20.
李喻 《秘书工作》2014,(9):50-51
正2013年大学毕业,我进入镇党政办工作。短短九个月的时间,我有过憧憬,有过迷惘,有过挫折,体会到了乡镇秘书工作的个中滋味。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个"小秘书"的成长苦乐。刚到镇党政办,主任就安排我接手制作文件的工作,所以开始一个月我基本都在看"公文一本通",忙着学请示、报告、通知等常用公文的写作。刚毕业的我是以笔试和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进入党政办的,为此一直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学什么都快,学什么都会,一份小小的文件岂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