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兰秀文  杨晨 《经济论坛》2010,(12):110-113
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国新农村建设,2006年银监会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村镇银行应运而生。内蒙古是首批试点省(区),到2009年6月已设立6家村镇银行,强化了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村金融供给,优化了资源配置。2011年,村镇银行将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快速扩张也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许多困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村镇银行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尤努斯在孟加拉国首创村镇银行,其模式曾被多国借鉴.四川仪陇创建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此后相关讨论不绝于耳,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村镇银行兴起的必要性、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村镇银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解决县域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优质服务缺位等问题,2007年以来,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迅速.但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体制、机制、区域、观念、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困扰,尤其是结算系统孤立、通存通兑不畅、设立网点稀少、成立时间短公信力偏低、地域条件不优等瓶颈制约,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和壮大,最集中的焦点是吸收储蓄存款艰难.村镇银行发展面临如此的窘迫困境,如何应对现实,迎接挑战,消除发展瓶颈制约,破解吸储难题,促进村镇银行稳定、健康发展和壮大?成了各家村镇银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我国村镇银行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银监会计划在2009~2011年三年期间,在全国新增设村镇银行1027家,并规定其组建的主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于许多地区缺乏评级合格和自愿组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银行,严重制约了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战略的实现,成为影响我国村镇银行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推动我国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放松村镇银行主发起人资格的相关限制;坚持村镇银行的支农导向,设置合理的股权结构;根据地域差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农村金融奖励和财政补贴等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我国村镇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增艺  蒋琳  卓佳 《当代经济》2009,(16):36-37
组建村镇银行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缓解当前农民贷款难、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竞争活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入手,深入剖析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与村镇银行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以来,全国村镇银行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已有214家村镇银行正式营业。村镇银行在经营地域、市场定位、业务范围等方面与农村信用社有着极大相似性。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村镇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信用社应对村镇银行竞争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组建村镇银行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需要。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发展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在设立目标和服务宗旨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村镇银行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不同地区的三家村镇银行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三家村镇银行资本金较为充足,存贷款增长较快,但在监管政策、政府支持力度及自身经营管理上还存在问题。今后应从加强监管、政府支持、村镇银行自身建设三方面推进村镇银行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在四川省成立以来,村镇银行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我国首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为例,对其客户群体基本信息、客户办理业务情况等方面做了详细调查,重点对汇丰村镇银行的经营业务进行了分析,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中间代理业务等传统银行业最基本的业务范围。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了解我国村镇银行目前业务经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村镇银行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截至2012年4月,全国已建成749家村镇银行,并向各地区继续蔓延.这些村镇银行拓宽了“三农”的金融渠道,逐渐形成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传统涉农金融机构竞争的格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创新和改革.本文通过CAP模型和优劣势比较,对村镇银行与传统涉农金融机构进行比较分析,力图探寻在我国农村金融新格局下各金融机构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及防范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镇银行是我国目前农村信贷市场的一支新生力量,肩负着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但受农业弱质性和农村信用资本不发达等因素的制约,村镇银行面临着严峻的信贷风险形势。文章在描述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表现,指出了防范与管理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更好地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发展迟缓、深入农村服务三农不够等新问题。该文从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现阶段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措施,以期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这一本质问题上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3.
浙江村镇银行自2008年首批创办以来,为农村的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通过对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内外部原因的分析,列举了当前阻碍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探讨了村镇银行在应对这些难题时可采取的建议以及政府应当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村镇银行是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旨在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截止到2011年年末,全国村镇银行的规模已达到726家,在机构数量、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突破。但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现行的财税政策已成为影响其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自2008年10月东宁润生村镇银行成立以来,其发展状况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为就现行财税政策对新兴农村金融体的影响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对东宁润生村镇银行进行了调查,试就现行财税政策对村镇银行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夏志琼 《资本市场》2012,(10):73-74
<正>截至2012年3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40家,村镇银行在机构数量、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突破。但是,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冠以"村镇"之名的村镇银行既不进村也不入镇,机构和服务对象都停留在县城,甚至在地级市,村镇银行徒有虚名。制约因素村镇银行作为"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  相似文献   

16.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新生力量,是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村较差的信用环境、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受业务开展的影响,信贷风险是村镇银行的主要风险。根据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表现,结合农村实际,深入挖掘信贷风险的成因;同时,结合村镇银行现阶段信贷风险管理现状,思考完善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营中面临很多风险,尤其是面临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要通过提高村镇银行服务的科技手段、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贷款风险控制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户信用等级记录、加强宣传力度等措施控制村镇银行风险,使其真正做到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18.
兰敏  华东 《时代经贸》2009,(11):128-129,127
村镇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的一种,为新农村建设注入金融活力,提振农村缺少的金融市场和服务,以启动农村经济发挥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高潮,村镇银行到底办的怎么样?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办村镇银行,到底情况如何值得关注。本文以中西部欠发达的广西村镇地区为样本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村镇银行建立的初始阶段,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规避各种系统性风险、减少建设方面存在的各种阻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2007年3月1日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诞生,到今年10月13日全国第1000家村镇银行--甘肃永登新华村镇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村镇银行在国内已经走过了6年的时间,其数量的庞大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按照中国银监会的规划,2009年 ̄2011年三年期间全国共计划设立村镇银行1027家,而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建成村镇银行近300家。村镇银行作为很多地方性商业银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步骤,都在朝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着,希望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