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国情,研究政府会计文化建设问题.政府会计文化与国家文化紧密联系,因而中国政府会计文化蕴含与体现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文化的总特征.在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政府会计文化发展逻辑的基础上,阐明中国特色政府会计文化的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开放性以及共享性的新时代特征,提出以"创新"增强政府会计文化发展动力、以"协调"促进政府会计文化发展平衡、以"绿色"提升政府会计文化发展品质、以"开放"推动政府会计文化发展融合、以"共享"引领政府会计文化发展方向的发展路径.文章从政府角度提供了会计文化研究的增量文献,也为会计行业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部分构成。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必然包含着法治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内涵、成因及其特点的分析,指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法治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是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政治文化与经济文化、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桥梁,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区和时代特色。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是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企业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入WTO对西部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如何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所特有的传统和风气,是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来源于鲜明的个性和特征.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企业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群众文化工作新的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充分认识群众文化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全面发展群众文化,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迫切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形势与新挑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出了全新要求,需要将其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其作为新时代的主要课题。现阶段社会各界都要明确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在分析学习意义的基础上,使大众都能够建立文化自信,主动投入国家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通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基于全员共同参与的形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命题。这是自1978年以来党和国家在文化领域的一个重大的发展进步,同时也表明了在我国文化建设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与价值观密切相关,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形成综合国力的要素,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一、文化价值标准的政治性纵观文化发展史,任何文化的建构和发展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的政治经济。同样,当今中国文化体系的建构和发展必然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相连。而如何对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吸收西方外来文化问题,自近代以来,人们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国粹化”、“西方化”“民族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甘肃省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发展受重视程度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余洋 《企业技术开发》2012,(16):126-128
文化产业正以超常的速度发展,文化产业的政治性和意识性逐渐淡化,多元化、包容性、开放性的文化产业以强劲的势头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有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必须处理好事业和产业的关系,着眼于长远性、阶段性、制度性和基础性,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文化资源已成为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并愈来愈影响着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推动着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作为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产物,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朝阳产业”、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业之一。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必将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消费点。区域创新推动着区域发展,以促使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创新又一定是以特定的地域文化为背景的,文化创新是区域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以促使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具有高创新性、高融合性特点的文化传媒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战略性产业。该文以北京CBD区域为例,通过分析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集群效应,构建SWOT模型来探析其发展战略。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战略应包含产业的精准定位、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依托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加强北京CBD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北京CBD的发展软环境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王富兰  崔冰 《价值工程》2014,(17):168-169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文化产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其自身的属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越来越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途径之一,也是满足人们文化需要的题中之义。山东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劣势,要大力发展山东省的文化产业需进行文化产业链的优化整合:要实现文化产业链的深耕,不断拓展延伸文化企业的产业链,建立产业链上的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产业链的整合要实现规模经济,产业链上的企业要不断创新,实现品牌共享。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从产业培育的角度宏观分析浙中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对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旧工业区更新发展中存在的物质环境更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更新与地区整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结合当前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国民经济发展阶段,探讨了文化规划的内涵及其对旧工业区再生的意义,提出以文化规划为主导进行旧工业区再开发的主张,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文化规划主导下的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特征的经济目标引导型、以引入文化事件塑造城市品牌为特征的社会发展引导型和以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为特征的物质环境目标引导型三种旧工业区的再生类型。  相似文献   

17.
巩珊珊 《价值工程》2011,30(31):286-287
一种文化的生命力体现在其传承上,传承是对保护的一种积极补充,没有传承的保护只能是消极的,被动的保护。陕西文化过去一直依存于自给自足性的自然经济,而当前所面对的是追求工业化,都市化的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我们必须改变社会,加强文化产业建设、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市场拓展,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并将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深化体制改革、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表明了对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新思考和新部署。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迅速崛起,将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文化消费的形成,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社会意识紧密相关,并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现代文化消费的趋势呈现低层次向高层次、封闭式向开放式以及多元化的态势。最后,提出正确引导我国文化消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认为特定文化园区产业化的成功来自文化经济供应链的完整性;把握目标市场有效需求,具有核心竞争力品质的供应主体,保持主流营销渠道网络的畅通和客户群增长的服务系统等三大要素环节的良好业态是基础。提出产业的升级需借助软实力学说、蓝海战略、长尾理论,从领域的高端发力,走价值领跑之路。指出应通过投身园际业界的主体核心业务而增强影响力,培植壮大新兴业态,加快产业纵深发展,提升文化生产力素质,改善文化产业结构形象。  相似文献   

20.
杨乐 《企业活力》2011,(12):18-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与文化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我们要紧抓历史机遇,树立大文化意识,深入挖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创建更加优秀的现代文化,强化文化产业理念,做强文化产业,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