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过往学界常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中国市场的商品价格结构变动深受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结构变动的影响,并就此而讨论近代中国商品市场之所谓近代化发展问题。但对近代华北市场商品价格结构变动与市场自身的商品结构形态之关系的实证分析说明,其商品价格结构变动更易受自身以"粮棉"为核心的商品结构形态的影响。在暂不过多地纠结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既定前提时,其农产品的价格主导能力强于工业品更表明:随着农业整体性商业化的加剧,农业的部门结构及其商品流向、流量和价格变动能对整个商品市场价格结构变动产生主导性影响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若仅就商品市场变动中的价格结构变动而言,华北市场已经开始了其近代化转型,至少也应是近代化市场的早期阶段。非此,以经济理论中有关以工业产品价格变动决定商品市场上农产品价格变化为理论根据去讨论市场近代化命题是值得商榷的。旧有标准同样不能反映出其市场的性质和真正发展水平。所以,以旧有标准为所谓近代化范式的核心要素来审视和研究近代中国经济也就与事实本身有较大出入。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农业中的商品性生产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经营均有所发展。农业雇佣劳动数量和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某些变化。雇工农户增多,雇工队伍扩大。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自由雇佣劳动在整个雇佣劳动中的比重增大。但是,当时农村占支配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的土地制度不但严重地束缚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农业经营的规模和性质,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农业雇佣劳动的数量和性质。封建的土  相似文献   

3.
农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由于中国的农业人口有8亿之众,农业人口素质低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因此,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的确困难重重。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因素阻碍着中国农业的发展。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农村和社会发展部主任J.戈德伯格认为,中国农业要有大的发展,就必须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提高农牧业遗传学研究水平、改进市场和销售网络、向农民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要做到这些,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大量的投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减少了在农业公共设施,如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 ,中国近代农民经济和农村社会是美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① 。从 2 0世纪 2 0— 30年代卜凯的中国乡村调查开始 ,美国学者一直没有减轻对中国乡村经济的研究兴趣。近年来 ,有学者撰文介绍美国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动态 ,如张丽的《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的探讨》② 和陈意新的《美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研究》③ ,分别对一些理论派别和学术争论进行了分析 ,很有价值。但他们的介绍仅限于 1990年代以前 ,对以后的学术动态关注不够。 90年代以后 ,美国中国农村研究有一些新的倾向 ,可分为两个阶段。 1995年以前 ,延续 80年代末 90年代…  相似文献   

5.
农业、手工业与农村 刘克祥发表了“《再论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驳析”一文,继续与郑启东就近代华北农业发展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经济史研究1)。史志宏利用195 8年第2次无锡、保定农村经济调查所得河北省清苑县4个村庄的1930年、1936年、194 6年3个年份的历史数据,对19世纪30—4 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做了较详细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李金铮、邹晓总结了2 0年来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中的新探索(历史研究4 )。李金铮认为民国时期,现代农业金融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一个垂直的贷款网络体系。它与农村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时代的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一种经济形态,它的典型特征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密切结合,自给自足.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需要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原料和销售市场,自然经济的存在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要打破自然经济的束缚,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要以自然经济的解体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内容摘要:概括和简要地从外资、结构调整、生物技术、农业企业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从组织和市场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村市场形态的影响和从二元结构、市场制度、劳动力转移方面分析全球化对中国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聂宝璋、朱荫贵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 ,( 1 895— 1 92 7年卷 ,上下册 ,1 2 0万字 )已于 2 0 0 2年 1 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资料书是《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 ( 1 84 0— 1 894年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83年出版 ,1 993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的续编。《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已出八种 30余册 )系列的一种。中国轮船航运业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产生最早的部门 ,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企业中数量最…  相似文献   

9.
钟立华 《老区建设》2008,(16):19-21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庄维民著《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已由中华书局出版 ,约 53万字 ,内容共分三编。第一编市场结构嬗变与商人资本兴替 ,主要探讨开埠通商后贸易的发展及其影响 ,新旧商路网的兴替 ,新市场结构的形成 ,商品流通的变化 ,商人资本的递嬗及结构变动等 ;第二编产业改进与工业化进程 ,主要考察传统手工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并就近代工业发展的诱因、市场机制、资本经营型态及工业发展结构加以阐述 ;第三编农业改进与农业经济变迁 ,内容涉及农业改良机构的设立 ,农业试验改良的发展 ,新品种引进与农业经…  相似文献   

11.
20 0 4年 8月 17— 18日 ,中国经济史学会 2 0 0 4年年会在成都市西南财经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主办。现将主要讨论内容综述如下。一、中国古代经济史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较多涉及古代的工商业。抑商问题是中国古代一个古老而重大的问题。张学君、张莉红的论文《中国抑商观念的由来与抑商政策的演变》认为二千多年来抑商观念和抑商政策对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有害的作用 ,它压抑了商品生产和市场流通 ,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推迟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作者认为中国商业在战国、西汉时期达…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西北近代农业开发及农村经济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巍 《开发研究》2004,(3):57-60,74
西北近代农业开发和农村经济研究作为西北近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长期以来倍受学者关注 ,尤其是近 2 0年来 ,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但其研究述评却不见于文。本文就近 2 0年西北近代农业开发及农村经济的研究状况加以评述 ,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甘肃农业综合竞争力分析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深化对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基本特征的认识,分析现阶段的农业竞争力,从规模竞争力、基础竞争力、效益竞争力、结构竞争力、现代化竞争力五个方面对甘肃省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进行比较,以确定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差距,依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提出适合于甘肃省提升农业综合竞争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农业对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指出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就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生态型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为此,就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与补贴力度,加快城镇化步伐,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个艰巨的任务是解决好农民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是不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农村没有实现现代化,中国的“四化”建设就很难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必须根据农村生产力低水平、不平衡的基本特征,多成份、多层次、多形式地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经济改革和全国一样,首先从农村突破,取得了丰  相似文献   

16.
<正>“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我国应如何践行?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农业强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还面临哪些痛点?未来我们要建立怎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此,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推进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红星  王婷昱  施帝斌 《改革》2023,(7):105-115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向世界贡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主动权要求更高、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再平衡难度更大、资源与生态双刚性约束更强、农民持续增收压力更大,等等。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握主动权,增强发展安全性;加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构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8.
农业标准化、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联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贸组织的加入,使我们对农业问题的谈论已不再囿于国内,而是基于国际市场的背景下展开。相应地.作为加快中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面对的。大市场”也扩大到了国际范围。如何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笔者认为:正确地认识、理解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关联效应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二元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新疆财经》2004,(2):7-10
中国正处于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至关重要,根据二元经济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型和各地实际情况,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可以分别采取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城市化和发展城镇群的战略措施,调整城乡社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科学把握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要求。认真研究解决事关加强农业基础全局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