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由于受到“非典“的侵袭,香港旅游业今年上半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来港旅客的人数大幅“跳水“,航空、酒店、餐饮、旅行社、零售商业等行业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2.
丁建平 《沪港经济》2003,(6):104-107
由于受到"非典"的侵袭,香港旅游业今年上半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来港旅客的人数大幅"跳水",航空、酒店、餐饮、旅行社、零售商业等行业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3.
刚刚履新的第二任行政长官董建华7月3日为香港长远发展定位:“中国一个主要城市”及“亚洲首要国际都会”。 香港是个弹丸之地,名胜古迹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讲,和内地都无法同日而语,然而旅游业却惊人的发达,不仅为香港赚取了巨额的外汇资金,有力地促进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香港旅游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亚太经济》2004,21(4):55-58
香港作为举世闻名的“东方之珠”,旅游业已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在分析香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对影响香港旅游业因素及其走向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港股连日急升主要是受到“北水南来”刺激.在沪指站上4000点的时刻,港股行情也被引爆,港股牛气冲天,成交连创新高,大有欲罢不能之势;无独有偶,香港楼市同样欲罢不能,售价指数再见新高. 股市楼市比翼双飞,俨然一派繁荣盛景.与股市、楼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旅游业正面对前所未有的寒冬.一损俱损,旅游业举步维艰,零售、酒店、餐饮等相关行业亦无一幸免,香港整体经济势必受到影响.这厢股市楼市热火朝天,那厢旅游等服务行业寒风凌冽,强烈反差,值得全港市民深思.  相似文献   

6.
香港旅游业秣马厉兵迎发展旅游业被称之为无烟工业,若经营得当,可为一国或一地带来相当丰厚的利益。香港旅游业就是如此。别看香港仅为弹丸之地,但每年到港旅游人数多达千万人次,收入七百多亿港元,成为香港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九七”将至,不少海外游客都希望届时...  相似文献   

7.
朱少颜 《特区经济》2003,(11):39-41
经历亚洲金融风暴的重创,香港经济处于调整、发展的艰难时期,而香港旅游业依然表现理想.2002年访港旅客人数持续增长,总数达1656万人,比2001年增加20.7%,创历史新高.香港旅游业逆势高速发展,为香港经济复苏注入了巨大活力和能量,对香港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并未给寒冬中的香港旅游业带来期望中的暖风.香港入境处节后公布的数据显示,“五一”三天假期来港的内地游客共44万人次,高于去年的38.8万人次,升幅为13.4%.然而,在反内地客行动内忧及日、韩元贬值外患双重夹击下,实施“一周一行”后的首个“五一”小长假不再“黄金”多多,内地客远走日、韩、泰,以往人流如鲫的香港游客区及扫日用品热点冷冷清清.香港优质旅游服务协会的“开心着数大行动”活动也无法挽回内地客他投的劣势,香港本地零售业和餐饮业都完全没有感受到以往“黄金周”的气氛,生意比往年差.金行的生意继续下跌,铜锣湾更有药房营业额急挫七成,随时执笠,他们同声慨叹“客从何处来”.香港旅游业复苏之路漫漫.  相似文献   

9.
由广州市旅游局举办的“鼓舞升平迎回归”广州旅游业迎接香港回归祖国主题活动于5月4日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隆重举行。1997年7月1日,香港将回归祖国,对广州旅游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97中国(广州)旅游年的举办意味着广州旅游业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广州毗邻香港,是祖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的窗口,借助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良机,加强广州与香港、澳门以及海外旅游界同行的联系,促进交流与合作更具现实意义。这次  相似文献   

10.
澳门作为一个以博彩旅游业为特色的国际化城市,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特别是回归之后,以博彩旅游业为主导的澳门经济,在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异军突起,经济增长速度一年一个新高。这个不争的事实说明,依托内地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欲搞活澳门的“微型经济”,应该也不会有任何障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深圳在吸引利用外资方面不仅受到来自上海和长江三角洲的竞争,而且还受到来自中、西部内地省份的竞争。大量外资北上,向内地延伸,深圳的外商投资数额却相对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深圳毗邻香港和香港“九七”回归的优势,吸引外资,进行“二次创业”就成为摆在人们的面前的重大课题。而国家基金作为国际上通行的投资方式不失为深圳利用外资的有效途径。它以其独特的融资特点克服了传统利用外资的缺陷,必将在深圳吸引外资、发展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香港旅游业的"内地化"弊端与国际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香港旅游业出现的"内地化"趋势,从香港旅游业在国际旅游体系的地位及其发展状况出发,分析香港旅游业"内地化"存在的弊端,认为"国际化"才是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并提出应加大海外市场推广和宣传工作、加强大珠三角旅游合作、利用香港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出"过境游"及举办旅游会展活动等政策措施,以保障香港旅游业能有效地在"国际化"道路上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再过700多天,我国将对作为亚洲“四小龙”和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一重大事件必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仅就香港与中国旅游业的关系发表些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经济合作中“港主服务业”为的是发挥香港服务业优势,实现粤港产业共赢。香港应发挥与广东制造业的互补优势,重点发展:为广东工业服务的专业服务业,为广东出口贸易服务的国际贸易业和物流业,以香港为中心的、以大珠江三角洲为半径的旅游业。香港无法或不宜发展:劳动密集型生产服务业、与广东制造业配套的生活服务业、广东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生产服务业、香港没有竞争力的或与珠三角没有互补关系的生产服务业。“粤主制造业”,不等于“穗主制造业”,广州仍应把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酒店业是促进香港旅游业 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香港旅游业与贸易、金融、房地产、制造业并列为香港五大经济支柱,更是主要的赚取外汇的行业之一;1992年起,香港旅游业已由第三上升至第二大出口创汇行业,仅次于纺织暨成衣制造业。1983年香港旅游业收益为108.6亿港元,1993年已增长到532亿港元(均不包括内地游客消费),占香港生产总值的6.6%。在增长迅速的旅游收益中,酒店住  相似文献   

16.
内地赴港“个人游”政策对香港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是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香港旅游业发展迅速,其中内地推出的赴港"个人游"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该政策也给香港旅游业带来了一些问题。为更好地促进香港旅游业的发展,赴港"个人游"政策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为旅行、旅游提供服务的旅游业,素称“无烟工业”。它依托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3个条件存在和发展。香港旅游业经过兴起、繁荣和大发展,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服务行业之一,也是最能赚取外汇的第二大行业。由航空公司、酒店、旅行代理商、旅行团经营商、零售商、食肆和其他旅游服务机构组成完整的服务网络。1993年,香港旅游协会的会员机构已有1699间,当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达720万(不包括来自中国内地的旅客约170万)人次,超过本地居民人数。旅游业收益(不包括内地旅客的消费)  相似文献   

18.
香港旅游业发展面临障碍本刊讯由于机场饱和、酒店不足,香港的旅游业面临设施不足的障碍。未来4年香港将会被迫推却越来越多的游客。回顾香港1993年旅游业的情况,来港游客几达900万人,较1992年增加11.6%.旅游业收益也取得了两位数字的增长,酒店业相...  相似文献   

19.
信息广场     
香港: 预测1997年往香港游客达1200万人 香港旅游业议会外游委员会主席黄士心指出,香港结束由英国政府管治,回归中国后的面貌,将会是世界各地人民的一个热门谈论话题,而这方面亦会成为数以百万计以上人士前往“东方之珠”浏览一番的重要因素。他预计到1997及1998年期间,往香港旅游的人数将会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20.
“非典”过去,加上内地放宽个人游政策,使沉寂一时的香港旅游业再度活跃起来。面对与日俱增的内地旅客,如何让传统的香港游更富有新的活力,这是摆在香港各大旅行社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在香港有30多年历史的老牌旅行社——康泰旅行社董事长黄士心先生,就如何开创香港旅游新局面等问题和他展开了探讨。 黄士心在香港旅游界里算得上是个“老法师”了。早在1981年他已开始主办旅行团进军北京、上海等城市,是香港最早组团到内地旅游的旅行社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