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国际经济合作改善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李树清(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我国是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的煤炭、石油生产大国,但并不是能源大国,我国的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储量的4%,石油人均占有量只相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务院对成品油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几次重大改革,且每次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对当前经济生活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综合历年改革的情况,不难发现国家对石油商品的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共同之处,是国家解决石油生产、流通体制,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为我国进入  相似文献   

3.
控制人工成本增强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永丽 《技术经济》2003,22(3):36-38
<正> 石油石化是对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的产业。我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关税壁垒正逐步被打破,我国经济加快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国家对石油石化行业的保护政策也随之弱化乃至取消,国外低成本石油有更多机会进入国内,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与外国石油大公司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石油安全对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花 《经济前沿》2005,(11):12-16
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涉及经济的方方面面,能源是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而石油是能源的重中之重,目前石油对我国的经济推动起着巨大的作用,在石油短缺的今天、石油安全成为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石油安全与经济安全的相关性及中国石油的现状入手。阐明石油安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在石油安全方面的经验,提出我国石油安全的必要性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战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最近几年,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大幅上升,而同期国内石油供给却很有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遭遇极大的能源瓶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本文通过建立封闭——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价量&进出口模型,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石油供需缺口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石油供需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潜在危害,并从国家能源战略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不稳定性的加剧和我国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加深,思考并提出相应的石油政策建议以引导我国石油企业实现海外购油的经济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考察判断国际油价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即可对当前所处中期阶段的油价总体水平高低和短期及即时油价水平做出清晰的判断,进而制定出符合现阶段市场行情的原油供给政策,并以之引导石油企业的海外原油购买决策的科学化。以国际油价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前提下,实现国家石油的供应和储备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不稳定性的加剧和我国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的加深,思考并提出相应的石油政策建议以引导我国石油企业实现海外购油的经济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考察判断国际油价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即可对当前所处中期阶段的油价总体水平高低和短期及即时油价水平做出清晰的判断,进而制定出符合现阶段市场行情的原油供给政策,并以之引导石油企业的海外原油购买决策的科学化。以国际油价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前提下,实现国家石油的供应和储备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部六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占东 《经济经纬》2005,(6):109-112
中部塌陷的形成既有国家产业布局政策的原因,也有中部六省自身产业结构缺陷的原因,它会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整体性的危害。实现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它对保持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中部崛起,除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外,应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选择主导产业,促进支柱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工业结构,支持新型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中国能源安全政策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光奇 《经济问题》2007,334(6):22-23
目前,我国能源安全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石油供应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难度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装备技术水平落后;环境压力大;替代能源发展较慢.应从战略上确定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和完善政府政策,保障能源安全,调整石油、煤炭产业发展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和鼓励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是一种战略性资源,石油的供给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石油安全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我国能源优质化的加强及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仅靠国内石油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国的石油进口正在迅速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因此,对我国石油能源供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3):F0003-F0003
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3日表示,全球石油枯竭速度已超出预期,能源危机逼近将给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2.
贷款换石油:中外石油合作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金融危机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签订了贷款换石油协议。本文结合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指出贷款换石油模式产生的动因,分析该模式对我国的石油供需安全、外汇储备等各方面的战略意义,结合协议条款和贷款国经济局势以及石油生产贸易现状归纳该模式存在的利率、油源等风险。  相似文献   

13.
齐欣 《时代经贸》2013,(14):3-3
世界石油市场主要存在资源拥有者、消费者以及投资者三个主体,在石油经济背景下,国家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资源拥有者,其实石油经济最直接的受益者。本文中以委内瑞拉为例,研究石油经济与石油政策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委内瑞拉石油“战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齐欣 《时代经贸》2013,(13):3-3
世界石油市场主要存在资源拥有者、消费者以及投资者三个主体,在石油经济背景下,国家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资源拥有者,其实石油经济最直接的受益者。本文中以委内瑞拉为例,研究石油经济与石油政策之间的关系,以探讨委内瑞拉石油“战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09年金融危机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签订了贷款换石油协议。本文结合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指出贷款换石油模式产生的动因,分析该模式对我国的石油供需安全、外汇储备等各方面的战略意义,结合协议条款和贷款国经济局势以及石油生产贸易现状归纳该模式存在的利率、油源等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胡玲 《当代经济》2010,(7):68-69
石油安全不仅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以及他国在石油开采安全、石油控制安全和资源节约安全、石油供给安全等方面的能力,还涉及国内或国际市场石油短缺造成对国内人民生活、生产形成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不可再生的化石类资源即石油资源的需求迅猛增长,促使我们需要从立法的角度保障我国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石油勘探、开采的国际化,更多的国家石油公司或国际石油公司开始涉足石油资源国领地的石油合作。由于参与国在经济、政治、环境和地理方面的差异,国际石油合作国家参与方式在构成、范围和有效期等方面表现出多样性。我国应遵照国际法,借鉴国际上典型的石油合作协议,完善国际石油合作国家参与模式,加强石油国际合作与开发,完善国际石油协议条款,规避石油勘探与开采风险。  相似文献   

18.
石油储备(petroleum reserves)是为保障国家、社会与企业的石油供应安全而储存石油的活动。国家石油储备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许多西方国家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石油储备制度,在维护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石油储备体制是指为了保障国家的石油储备而建屯的包括政策、制度、法规等一系列措施的一个完整体系。完备的石油储备体制是保障石油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维系能源和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雨 《经济导刊》2011,(12):50-51
近年来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大幅提高,2003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跃居世界第二。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也是国民经济振兴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质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具有明显的波及效益。深入研究国际油价波动对国民经济以及相关产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高效持续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石油供应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时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据国际能源专家分析,在今后20年内,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将急剧增加,石油供应中断的危险性也将增加。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不仅要重视国内市场,而且还要特别注重国际市场,要站在全球角度来审视本国的石油供应问题。世界各国对全球石油供应资源的争夺,构成了世界各国政治、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