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在中国,很多人提到您,都自然地将您与“华盛顿共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首先想请您谈谈在过去的15年中“华盛顿共识”的实践和发展情况,您个人对此有哪些新的认识?威廉姆森:首先我要说明的是,“华盛顿共识”这个概念目前已经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版本,据我所知,至少可以归纳出三种不同解读的“华盛顿共识”。第一种就是当年我所提出的最为原始的“华盛顿共识”。还记得那是在1989年,当时拉丁美洲国家纷纷摈弃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所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转而实施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改革政策,针对这一现象,我所工作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召…  相似文献   

2.
伊尻教授(Professor ljiri)为纪念“美国会计学会”早在1940年出版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一书,著述了书评。我得以审阅他的文稿,感到很高兴。对于他同意我写一篇简单的读后记,与书评一并刊出,我尤深感谢。 首先,我想就我的记忆所及,讲一点导致利特尔顿教授和我两人合写这本专题著作的背境。“美国会计学会”的执行委员会,于刊行了简要的《试论公司财务报表基本会计原则》一文  相似文献   

3.
解放非洲     
Guest先生的书是我读过的写关于非洲的最好的书。他最近为经济学家杂志做非洲编辑,这一职位使他到了许多记者从未去过的国家,更不用说写过的国家了。卢旺达境内的种族屠杀、赞比亚的疾病以及几乎无处不在的腐败,对众多被采访的人们的悲剧,他都怀着巨大的同情娓娓道来。他给我们讲那个Nestor Nebigira爱上一个有错的女人的故事:一个胡图族人娶一个图西族人在布隆迪是不被当地人所允许的。这对夫妇就私奔去了刚果,然后去了坦桑尼亚,在那里的难民营Guest见到了他。  相似文献   

4.
爸爸的话     
《银行家》2014,(5)
正《2013写在波特》是石头在美国读高中时写下的部分文字。之所以用"部分文字"这个词是因为2013年6月,我去波特兰参加石头的高中毕业典礼,当石头妈姑帮他整理房间时才发现,石头在美国三年写了那么多的作业,那些英文作业都是八开大纸,我们最后差不多收拾了一推车扔掉,在这些英文作业中也偶尔能捡到石头信手写完又丢掉的中英文诗歌、文章和片断文字。他随手丢掉了多少,我们不得而知,这本书中所收集的只是石头在美国读高中期间按照他初中语文老师王芳的要完后又转我们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新书推荐     
在我的印象中,柳传志就是中国企业家中"执行"的一个典范,所以他在为《执行》这本书作的序,我经常反复对照着书的内容来读,他讲的"拐大弯(车要提前准备)"、"拧螺丝(平衡进行拧四个螺丝的过程)",就是非常精彩的"执行"语言。同样,《执行》一书的作者拉里和拉姆为中文版写的序中,也有一句话非常精彩:"人们永远不可能通过思考而养成一种新的实践习惯,而只能通过实践来学会一种新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6.
柯云路 《金融博览》2014,(13):28-28
我喜欢写政治、写大场面,常常写到高层,这在我过去的作品中有所表现,但往往不能淋漓酣畅。写历史人物就好得多,比如曹操,我在书中写了他的政治军事智慧、各种谋略,同时又以大量篇幅放开写了他与白芍的爱情。  相似文献   

7.
乔锐 《银行家》2003,(1):136-138
2002年12月3日,沙特阿拉伯王储阿卜杜拉的外交政策顾问朱拜尔(Adel alJubeir)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沙特政府已经成立了一个监控委员会,专门负责监控慈善机构和其他非赢利性团体的资金流向.他保证说,"现在从沙特流出的每一个美元都将受到跟踪".同时,朱拜尔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了沙特政府的一份报告,详细列举了沙特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为打击恐怖分子资金来源所作出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8.
当记者见到被人称为"散户皇上"的彭大帅时,感觉他确实有点大帅的风采,身材虽不魁梧,却显得很结实,两眼炯炯有神。简短几句寒暄过后,他给记者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不仅要复制巴菲特,而且要超越巴菲特!"记者一闻此言,深为震惊。或许是彭大帅看出了记者的内心疑问,于是他坦然说到,巴菲特多年来的投资年收益率也就是20%多一点,我完全可以做到并且超越他。他担心记者不相信,便打开电脑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去看一位在北京的美国朋友华夫,提及我在农村小学做的阅读推广项目,给学校的配书大部分是绘本,他兴奋地说:”啊!Picture books!我小的时候,爸爸每天读这样的书给我听,我看图画……” 华夫出生于1950年,美国堪萨斯州一个农场主家庭.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12年9月的民主党代表大会上,华裔女议员赵美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实现美国梦的故事。赵美心说:"多年前,我祖父来到美国,他身无分文,只有努力工作的决心。两代人以后,他的孙女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华裔女议员。"赵美心作为国会目前唯一的华裔议员,人们自然很关心她对美中关系的看法。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国会中对中国存在比较极端的看  相似文献   

11.
穷人和富人     
"变革",是奥巴马作为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的主题词。那么,变革的"路向何方",经济学家约翰·塔伯特写就了《奥巴马经济学》。作者通过奥巴马将美国经济不平等与人民期待改革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很值得一读,尤其是他直言华盛顿特殊利益集团是造成美国近乎全部社会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解读“占领华尔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芳 《时代金融》2011,(31):24-25
<正>时下,乔布斯和"占领华尔街"运动正让美国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逝世正被无数人所谈论,他被尊称为"美国的骄傲";一场如火如荼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大有发展成"占领美国"之势,目前蔓延到旧金山、华盛顿、波士顿、丹佛等50多个大城市。示威者称他们将在本月占领近150座美国城市,并准备在室外过  相似文献   

13.
<正>与美国财政赤字紧密相连的就是债务问题。其威力将达到8000亿美元的规模,财政悬崖的出现必将导致美国的经济活动极度萎缩。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政治博弈中达成了解决"财政悬崖"的妥协议案。美国前国会议员、里根时期白宫预算和管理办公室主任戴维·斯托克曼在新著《资本主义大变形》一书中指出,"这是一杯自酿的毒酒,因为这意味着最终推动华盛顿政策行为的是华尔街那些快钱投机者和无人值守交易机器人,而不是白宫。"  相似文献   

14.
5月22日,可以说是我几十年学习研究经历中最受刺激的一天,故事经过是:《中国经营报》的记者刘晓午同志在央行最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据说是接到报社社长、工经所所长金碚的指示:"一定找王松奇,让他谈谈看法。"刘晓午同志找到我后,我说,你可以先看看我在《银行家》2011年第4、5两期连发的两篇刊首语,那都是写中国宏观调控的,从中摘录一下,就能编成一篇很好的松奇访谈录了。刘晓午同志能力也着实了得,很快摘编成一稿,  相似文献   

15.
《投资与理财》2018,(6):34-35
“书中自有黄金屋”,很多父母抱怨,我自己炒股都天天亏,我自己都不懂理财,我怎么教育孩子理财!没关系啊,我们还有书。在众多关于孩子财商教育的书中,记者选了几本推荐给大家。《富爸爸穷爸爸》该书讲述了两个爸爸,“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一个高学历的教育官员;“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亲,一个高中没毕业,却善于投资理财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一、华盛顿共识的由来 1989年,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1990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旨在为拉美国家经济改革提供方案和对策.会上,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由于此次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因此这一共识被称作"华盛顿共识".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博览》2013,(4):63
2013年两会,在听取代表审议时,面对记者的提问,尚福林只是摆摆手,说:"我是代表政府来旁听的,只带耳朵,没带嘴巴。"直到会间休息,他才回答了记者几个问题.尚福林,素以"务实、稳健、善于处理棘手问题"著称,任银监会主席之前曾任证监会主席9年,而之前,没有任何一位证监会主席任期超过3年。他从一名普通的军队转  相似文献   

18.
读完赵凌云教授的新著《劳动价值论新探》,心中顿生许多感慨。这位小我两个多月的朋友和校友,以其严谨的逻辑、邃密的思维和老到的笔力,使我感到一种少有的畅快。他在2002年9月8日书就的"后记"中说:"书稿最终定稿只是给我瞬间的轻松,因为台历提醒我40岁生日在即,我即将进入不惑之年。"这使笔者想到15年前。那时,读在职研究生的他在不到12平米的单身宿舍便贴有一则"告示":"闲谈不超过三分钟"。书桌前他亲书的一幅书法作品的下方,亦写有"离三十岁生日只剩四载"的警语。这"逐客令"式的告帖使我不敢在他的斋舍胡吹神侃,但他之于友朋"骚扰"无可置疑的婉拒,我多少有些不以为然。没想到,同样的句子出现在他今天的著作中,在令人惊异的同时,又不能不使我羞惭。十多年来,他就这  相似文献   

19.
唐晓卉 《银行家》2002,(7):52-53
"在这个时候谈这个话题,我认为很有现实意义."前不久盼一天下午,记者按约定在华夏银行见到陆宇澄,就"中外资银行人才竞争"专题采访他时,他微笑着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20.
悦读     
《新理财》2011,(8)
/新书/《供应学派革命:华盛顿决策内幕》是供应学派的代表人物保罗·克雷·罗伯茨的一本力作,也是美国学术界的一部有影响的、比较系统地论述供应学派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书中深入考察了供应学派革命在美国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