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西省万安县是革命老根据地,200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十五”期问的扶贫开发,全县25个重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观,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扶贫开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转变,尤其是将新农村建设与整村推进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通盘考虑,更有利于农村贫困状况的解决和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然而,按照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要求和“十一五”扶贫规划,通过调查发现,在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中,存在着对扶贫重点的瞄准、对扶贫内容的选定和对政策措施的落实保障等方面不尽人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周洪 《老区建设》2009,(21):10-10
一、我县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水平(一)“十一五”以来全县扶贫重点村之间和非重点村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和发展水平不平衡上饶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全省2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县现有112个扶贫重点村。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贫困群众脱贫发展提供硬件环境,长期以来无疑是扶贫开发工作应遵循的主题之一,我县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以往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环境较差。“十五”规划以来,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一环,“十一五”期间,在上级扶贫政策支持下,全县在交通方面修建乡村公路达62条240公里;农田水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8500亩,兴修饮水工程30处,解决了10280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已实施深山移民2472户、11190人。  相似文献   

3.
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逐步增加他们的收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基本完成14.8万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赖波平 《老区建设》2006,(10):37-3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如何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正确定位“十一五”修水扶贫开发方向,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扶贫开发新跨越,是摆在修水扶贫人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四川经济研究》2006,(4):11-11
从商务部获悉,“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6年.我国将围绕新农村建设,采取三大措施,快速推进农村市场与流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十一五”时期的重点首先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努力完成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最近,我们对黔江区石家镇茶溪村、金溪镇平溪村、黑溪镇光明村等10个贫困村500户贫困家庭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23日,《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成为江西省首个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扶贫攻坚战略。《规划》执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从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革创新等方面,就如何推进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为指导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了重要依据。《规划》的实施必将推动罗霄山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发展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转型创新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创新,制度建设,是“十一五”发展的关键词。研究“十一五”思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找到“八个优势、八项举措”与“十一五”规划的结合点。基于这一考虑,关键就是转型创新,制度建设。有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广角镜     
我国确定“两个基本”为“十一五”时期扶贫开发目标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逐步增加他们的收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基本完成14.8万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坚在2006年全国扶贫办  相似文献   

10.
何强 《发展》2008,(12):22-22
甘肃省陇西县把解决群众住房困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工程建设按照“科学规划,综合配套”的原则,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主要包括:住宅建设、基本农田建设、人畜饮水建设、道路建设、地下排水建设、农电线路建设、能源建设、产业开发、生态环境建设9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由于农民化素质、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剩余劳动力多,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农业生产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使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日趋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战略举措和新农村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举措,通过一系列改革和综合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动态     
《宁波通讯》2005,(8):2-3
建设部提出建筑节能总体目标;上海落实“四节约一综合”建设节约型社会;天津启动社区教育培训工程;广东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江西免费培训17万农民;安徽量化生态省建设;四川“十一五”规划首次引进空间均衡概念;河北启动“四帮一”集团扶贫工程;浙江民营资本助推文化大省建设;郑州推行“三票制”选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农村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优势,提出了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以“第三方”为契机,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以“需求”为导向,实现个别化帮扶;以“赋权”为目标,重视扶贫对象能力建设;以“社区”为依托,链接社区资源。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被列入了“十一五”规划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立足于我国现实,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加强农村产业组织建设,走新型集体化道路,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改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解决和发展农村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5.
《天津经济》2006,(9):F0002-F0002,F0004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天津农村合作银行成立后的第一年,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紧紧抓住创新经营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品牌“三个创新”的工作思路,成功地迈出了健康发展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国家有关部委对此将采取怎样的举措?有哪些具体的施政方略?“两会”期间,有关部委领导向记者透露了重要信息,现刊载要点如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一、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规划《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然而结合目前我市的“三农”发展现状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既有“农业”问题,又有“农村”问题,关键则是“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民问题,其它问题不能说迎刃而解,也相应地会一帆风顺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的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市农民与此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北方经济》2006,(11):8-11
“十一五”伊始,党中央做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确立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总体建设目标,这一决定将对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内蒙古将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加快农村牧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浙江经济》2007,(19):15-17
《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是浙江“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的主要专项规划,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个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专项规划,是浙江“十一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为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移民扶贫文件精神,稳步抓好我县移民扶贫工作,3月8日-11日,扶贫办全体干部职工兵分两组,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冒着连绵春雨,不顾山路崎岖、泥泞路滑的危险,深入全县各乡镇边远深山区、地质灾害区逐村、逐组、逐户的上门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在整个调查摸底阶段中,他们始终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扶贫使命感,坚持移民扶贫三项原则: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坚持“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二是结合县工作实际,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原则;三是坚持“真扶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