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李欣莲驱车载我在济南经十东路上聊了一下午时,我开始明白为什么这个看起来温柔、贤淑的女人会把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在济南,成功的女企业家不在少数,她们有的弃政从商,有的年轻创业,也有的是家族产业继承,还有一类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她们是一群下岗的女职工,靠着勤劳的精神和思维的创新赢得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她们充满着女性特有的魅力,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寻求着新的发展机会和生存空间。李欣莲就是这样的一位女性,她说是创新让她赢得了今天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在纳博科夫的《黑暗中的笑声》中,不管是伊丽莎白还是玛戈,她们始终只是一种"他者",一直处于女性生存的困惑之中,她们无法脱离男性权力话语中心,无法改变父权社会的既定秩序,只能依靠婚姻或爱情维系着自己的社会地位或寻找自己的身份。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她们才是故事当中的真正受害者。  相似文献   

3.
万海玉 《魅力中国》2014,(27):90-90
美国文学名著《飘》和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倾城之恋》两部作品的爱情叙事是均从女权意识的角度去赞美女主人公的反抗,作为贵族女性,她们在生存困境中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共同选择婚姻来改变命运,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形象和性格,使她们生活的结局迥然不同。本文试图分析两位女主角形象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张瑾 《魅力中国》2009,(21):222-223
张爱玲的小说以婚恋为主题,讲述着一个个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她笔下的女性世界是自闭阴暗而扭曲的,多数妇女的婚姻与爱情相分离直接导致了她们人生的悲剧,本人认为导致这种悲剧的根源在于她们身上存在的人性的软弱,对并无太大希望的无为坚持和个别女性人性欲望的扩张。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简·奥斯汀通过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反映了她的婚姻观以及对社会的反思。对当时的女性而言,婚姻能够保障自己的尊严、自己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美好的婚姻需要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是苦涩的;完美的婚姻没有物质财富做保障也是不行的;理想中的婚姻不仅需要有平等的意识,女性还要在婚姻中确保指导地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6.
高校女职工中普遍存在“工作一家庭”兼顾的平衡模式,一方面,女职工承担起大部分家务,为丈夫的事业发展做出了牺牲;另一方面,女职工对工作有着积极的态度和较强的事业心。调查发现:这种“工作一家庭”兼顾的平衡模式并未在女职工生活中的造成重大冲突;由于女职工受到传统性别意识的影响,事业心不足,为家庭奉献的决心仍旧存在,因而她们较...  相似文献   

7.
正婚姻虽无价价值无限高。婚姻是爱的追求、是家庭的粘合剂、是生活的港湾,婚姻以爱情为基础以经济能力为支撑。婚姻生活占去人生70%以上的时间,极大地影响着家庭幸福、生活质量、事业发展、生命长短、子女成长与社会和谐。美满的婚姻幸福一生,般配的婚姻和谐一生,凑和的婚姻对付一生,捆绑的婚姻无奈一生,不和的婚姻苦恼一生,摩擦的婚姻折磨一生,委屈的婚姻牺牲了一生,不忠  相似文献   

8.
李欣  高菁 《魅力中国》2014,(14):359-35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于如何使国企女工工作的开展和进一步的提高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企业女职工她们既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于员工来说,就像是一个赖以生存的一个大家庭,在热爱这个大家鹿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创造价值财富。为家庭付出更多的关爱与责任。面对竞争激烈环境,女职工们不仅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压力,还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就使得她们身心疲惫。“如何调整女职工心态,减缓女职工压力,调动女职工积极性,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女工委员会要通过探索、学习、借鉴来提升工作的新策略、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女职工在国有企业中的所占比逐年提升,甚至承担着比男性更为重要的工作。新时期下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市场竞争的激烈,让女职工在照顾家庭同时更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因此,女职工的思想政治观念是国企长期运营、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做好她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大有益处,缓解女职工的精神压力和心  相似文献   

10.
石锐 《魅力中国》2010,(10):57-57
《牡丹亭》自诞生以来,就特别受到女性读者的关注。本文试图在明清女性生活相对狭窄的背景下,勾勒出《牡丹亭》明清女性的社会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牡丹亭》明清女性资料的梳理和作品的细读、分析,力图清晰展示她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状态;进一步探索《牡丹亭》对明清女性产生的影响,包括其情感模式对她们的启发和影响。喊出《牡丹亭》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  相似文献   

11.
佚名 《西部人》2005,(1):29
爱情真的是一件很盲目的事情,说到底不过是偶然的一天,你遇见了他,你们决定一起走一段日子。而婚姻,不过是你们开始彼此习惯和依赖,于是不愿再分开而已。别以为是缘分使然,其实没有什么必然性,真的没有。不是他,也会是另外一个人,一样的地老天荒,一样的琴瑟和谐。关于爱情和婚姻的盲目性,池莉在一个叫做《绿水常流》的中篇小说里曾这样写道:“少女只知道要人,可是不知道要什么样的人,如果她们经常去女同学家,而女同学正好有一个哥哥,她们就会爱上她哥哥,如果有个男人打跑了调戏她的男孩,她们就会爱上这个男人……”这很大程度上标示了女人择…  相似文献   

12.
《简爱》是19世纪英国的杰出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敢于抗争,是女性的楷模.简爱的爱情观对当代女性具有启示作用:作为现代社会的当代女性,在追逐美好爱情的道路上,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经济地位的独立是必要的,独立的经济地位会为平等、受尊重的爱情和婚姻提供了最佳契机;人格上的自尊和尊严也是至关重要,如若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自尊是第一步,所以当代女性的内在修养要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并不断完善;成就一个“大我”与“小我”必须紧密结合,女性在自己的事业、朋友圈子、独立空间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再通过婚恋找到爱情的完美归宿.  相似文献   

13.
王爽 《黑河学刊》2014,(11):134-135
中英两国的婚姻观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与英国人的"爱情至上"相比较,中国人的婚姻以家族事业和传宗接代为主要目的;门第观念较深地影响了两国人民的婚姻观,但在中国要深入持久的多;英国人在择偶上有较多的自主权,而中国人恪守"父母之命";婚姻中女性的地位多数处于劣势,但英国人仍拥有较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下岗问题日渐突出,而下岗女职工的数量和比例较之男职工更大一些。如何使下岗女职工重新上岗就业,实现再就业工程,已成为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最近省民进妇女工作委员会对兰州市国有企业的下岗女职工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211...  相似文献   

15.
Lisa 《走向世界》2011,(26):51-51
近日,一部反应80后爱情现状的电视剧《裸婚》在全国热映,引发几代人关于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广泛讨论。这一现象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婚姻观念以及物质观念的转变。其实,裸婚并不少见,现在很多新婚夫妇都选择自己打拼去博取未来的幸福,但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无暇享受生活,更无暇顾及健康。  相似文献   

16.
改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提高高校教职工的素质素养,高校女性职工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女职工的素质和发展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更需要理论的研究与支持.本文针对新时期高校女职工队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出相应的探讨,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新时期高校女职工在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芳 《新西部(上)》2014,(1):79-79,81
本文解读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分析小说中五种不同类型的婚姻,探讨金钱与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作者的婚姻观:财产、门第和爱情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为了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没有男女双方感情做基石的婚姻注定会失败;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财产为保障。奥斯丁的婚姻观强调爱情和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但爱情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她所处的时代以及现代社会都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温文华 《魅力中国》2014,(20):128-128
关汉卿的女性意识体现在细腻的女性的自我审视和逐步自觉认识,也透露在女性的生命体验和言行中的觉醒和反抗。本文将以关汉卿的《救风尘》的赵盼儿,《金线池》的杜蕊娘和《谢天香》的谢天香为例,从青楼妓女这一特殊的女性为基点,分析她们的爱情婚姻追求.浅谈其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结合女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家庭生活等方面阐述了女职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如何发挥作用,提出新形势下,工会应着眼于提高女工素质探索培训管理机制,维护女工利益创立帮困援助机制,服务妇女拓展平台建设渠道;联系妇女完善联系工作机制,发挥号女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1991—2009 CHNS数据研究了收入、健康对40—60岁单身女性(包括离异和丧偶)婚姻选择(是否再婚、跟谁结婚)和婚内权利的影响。我们用工具变量的方法来解决女性再婚决策中收入的内生性问题。计量结果表明,低收入并且健康的女性再婚的可能性更高;作为对照,我们也考察了男性再婚的影响因素,发现高收入的男性更有可能再婚,健康状况对男性再婚的影响不明显。这表明,中国现阶段中老年女性的再婚在很大程度上是贫困驱使的。低收入的单身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力,需要通过在家庭内出售劳动来获取生活保障,再婚实际上是一种"保姆换养老"的契约替代,健康的女性在提供这种契约方面更有优势。这种再婚模式下,女性在家庭内要承担更多的家务和风险,但分享的婚内权利少。中国在转型期收入差距导致的女性婚姻福利差异,需要公共政策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