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及遏制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亮 《北方经贸》2003,(9):124-125
通过对目前高等学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和动机进行分析,提出了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考试作弊下的诚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折射出当今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急需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列举了考试作弊的危害性,分析考试作弊的原因并指出如何加强诚信教育以杜绝作弊。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严重危害高校教育活动有序开展。为有针对性地解决该难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考试作弊意向量表对4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取了355份有效数据,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方面来研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与其所在年级、所学专业类别以及性别有所联系;考试作弊行为和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有相关关系。结论: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可以比较有效地评估考试作弊意向及预测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4.
季解 《商》2013,(21):360-360,294
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本文就考试作弊从社会、家庭、学生三方面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了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对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受多种因素影响,考试作弊对大学生来说已不是新鲜事物,他们会采取不同办法,冒险作弊.本文就大学生作弊原因、形式、对策作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基本动机,并利用博弈论这一分析工具,建立了作弊查处博弈模型,该博弈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只存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求解出了大学生和监考教师行为选择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点,并得出了相关结论。最后基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以及博弈分析的结论,提出治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作弊是一种欺诈行为,是一种不道德、不诚信的表现,大学生应深谙此理.然而,大学校园里作弊行为比比皆是,且大有越演越烈之势.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的具体分析,对如何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提出一些对策,期望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借鉴,给受教育者以启迪,最终让这种不道德的违纪行为从校园里消失.  相似文献   

8.
《商》2015,(7)
诚信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高校有很多学生存在诚信问题,如: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学费恶意拖欠,贷款不按期还;求职材料造假,签约违约随意;实施网络诈骗,散布不实信息等。导致大学生出现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失信现象影响严重;学校诚信教育出现弱化;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偏差。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教育对策有: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构建社会诚信教育平台;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完善高校诚信评价机制;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营造家庭诚信教育氛围;统一多方教育力量,建立"三位一体"的诚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弊是对教育考试的蓄意挑战,严重地威胁着教育考试公正。然而在对教育考试作弊的看法上存在着偏差。要有效地惩治作弊,首先必须认定作弊即作恶,进而弄清当前作弊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本文主要针对人们对教育考试作弊的同情态度讨论作弊的邪恶本质及其对教育考试公正的破坏性、教育考试作弊的基本形式及新趋势和对其进行综合惩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一)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考试是检验和衡量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效果的一种手段。虽然各大高校对于考试都制定了严格的处罚规定,但是考试时作弊者仍心怀侥幸,想出各种怪招,更有甚者,干脆雇用“枪手”帮其“猎考”。更让人担忧的是,考试作弊在某些大学生的心目中已不再是什么违反道德的事情,他们并不把作弊看作是不光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考风建设是各类学校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何有效地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成都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作弊行为进行统计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年级男生更倾向于作弊。基础类型课程作弊现象较为突出,学生多采用夹带等低成本的方式实施作弊行为,同时学生作弊与监考老师是否严格监考关系较弱。针对这一分析结果,应改变学生对考评的认知,完善考试规章制度,加强诚信教育等,以降低大学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发展及社会进步需要的大学生。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毕业学生的求职"造假"、助学金贷款不还等。高校应把信用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他们树立良好道德品德和诚信意识。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教师必须诚信,必须推进校园基础文明建设,营造社会诚信教育的良好环境;必须建立合理的整体评价体系,试行学生"诚信档案"。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考试作弊原因、类型和特点的分析,汲取了“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差异教学、改革评价标准和加强诚信教育等措施来防治高校学生考试作弊。  相似文献   

14.
考试作弊在近年来的医学生考试中呈现一个逐年增长的趋势,通过对独立学院医学生作弊原因的调查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医学生考试的诚信度。  相似文献   

15.
《商》2016,(2)
在《刑法修正案九》颁布之前,对考试作弊行为多认定违法行为,以行政处罚的相关规定予以惩戒,但收效甚微,远远达不到威慑作用,以至于各种"作弊门"事件频发,甚至有越演愈烈之势。《刑法修正案(九)》第25条规定的考试作弊犯罪的行为方式涵盖了组织考试作弊行为、非法出售、提供考试试题、答案行为以及代替考试行为,该三种行为分别规定为不同的犯罪,这必将有助于惩治此类犯罪,强化公平公正的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16.
刘丽英 《商》2014,(24):250-250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建立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博弈均衡模型,来解释考试过程中的学生作弊、教师监管的博弈现象。提出学校在学生考试及老师监考方面的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照玉 《北方经贸》2010,(10):145-146
近些年来,考试作弊已成为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的现象,它威胁着考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败坏了学风,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在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可分为三类角色:任课教师、德育教师和监考教师,不同角色的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活动环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0)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其今后的生存发展,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逐渐加重,如考试作弊、日常交往不诚信、求职简历虚假等,这不仅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信誉,还严重降低了高校德育教育质量,为改善这种现象,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导致学生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考试作弊行为的存在,既影响了教学质量评估的可靠性,也破坏了考试成绩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想压住作弊风,需要教育系统的各部门和人员从加强考试的诚信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加深对作弊危害性的认识,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考力度等多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逐渐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日益普遍的考试作弊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作弊手段、作弊工具不断更新,由过去夹带小抄发展到找人替考、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甚至出现了以营利为目的的有组织的"职业枪手"。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校风、学风、考风。虽然高校普遍加强了考风考纪教育,加大了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但似乎收效并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