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现代商业》2012,(31):22-25
炫耀性消费指向的往往不是物本身,而是物所承载的地位、身份、品味等,即其符号价值。消费社会将各种传统经济形态整合到了一般消费这一领域中来。由于大众消费的兴起,中低层阶级从前视为奢侈品的东西在社会上扩散,普通人曾经无缘受用某种奢侈品正在不断地升级为必需品。一般而言,人们的消费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使用的和精神需求。物质需求的满足在消费中表现为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精神需求的消费更多地注重满足情感需求、自我表现、奢侈和炫耀心理的满足。这两种需求的满足可以用"基本需求消费"和"炫耀性消费"来表述。  相似文献   

2.
刘飞 《消费经济》2005,21(3):52-54
本文结合凡勃伦、布迪厄生活的时代背景,从炫耀性消费及其目的、炫耀性消费的表现形式、传播途径、炫耀性消费与阶级的关系这四大方面着手,对二者的炫耀性消费思想进行了简单对比。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炫耀性消费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商品极大丰富,人们购物选择空间大大增加,消费能力空前提高,而一种炫耀性消费现象愈演愈烈.本文试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炫耀性消费的表现和影响做简单的介绍,目的在于探索出炫耀性消费成因,以此有针对性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引导人们养成适度消费,健康消费,可持续消费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对炫耀性消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炫耀”而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由炫耀消费引发的社会问题值得关注。正确区分具有炫耀作用的商品和炫耀性商品,弄清炫耀性消费和理性消费,客观地评价炫耀性消费的作用,才有助于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5.
严思怡 《商》2014,(44):125-127
摘要:炫耀性消费是一种以炫耀为目的的消费活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炫耀性消费越来越普遍,影响也越来越大。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时于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归纳炫耀性消费概念的基础上,文章从个人、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梳理了炫耀性消费的动机,总结了炫耀性消费个体的效用以及其他人对炫耀性消费的感知。最后文章提出了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局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经济快速增长环境下炫耀性消费日益普遍的现象出发,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利用长春市样本数据对炫耀性消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民工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增强了其主观幸福感,从分组回归结果来看,炫耀性消费对不同农民工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增强作用表现为高收入人群大于低收入人群、男性大于女性、第二产业从业者大于第三产业从业者。政府既应通过引导规避过度炫耀性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发挥炫耀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是以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从消费社会的角度来看,广告文化具备符号化、视觉化、时尚化和鼓励炫耀性消费的特征。在消费社会,广告通过建构商品符号意义,强化、误导目标受众的身份认同,刺激消费者的欲望,来助推消费心理,夸大其对心理满足的功能。它深深地受到商品逻辑的制约,反过来以商品逻辑瓦解原有的社会价值结构和秩序,并在与媒介的同谋中,广泛而持续地干扰媒介传播,刺激着消费社会以及社会文化的负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炫耀性消费意在商品的含金量,以证明自己的购买能力,炫耀自己的金钱和富有。以饮食消费为例,实用性消费以经济实惠为宜,炫耀性消费以贵重为标准,乃至于膨胀到吃金粉席。在20世纪80年代,一批人首先富起来,他们张扬自己在经济上成功的需要极大地推动了高档消费品或奢侈品市场的发展。于是,炫耀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炫耀性消费现象日益突出,成为一些人表达自我、建构身份的重要手段。而炫耀性消费与身份焦虑是密不可分的。消费者通过公开消费特定的奢侈品等炫耀性商品向周围目标群体传达自身的品味和诉求,增强群体疏离与归属感,化解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0.
炫耀性消费的社会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炫耀性消费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很早就受到西方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然而人们对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往往采取单一的分析视角。本文将社会学对消费者阶层的划分与经济学的需求、效用等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解析炫耀性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消费需求一直无法跟上节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从各个方面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消费者成长的因素,进而判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量体现了社会消费,综合反映了在一段时期以内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商品购买力的变化程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衡量人们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影响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是非常重要并有意义的。本文主要选择"国内增值税"和"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分析,并对其做经济意义方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烟草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理性消费意识增强,使烟草产品回归一般商品属性,炫耀性消费意识已基本被丢弃,在加上行业内继续扩大销量和提升结构存在的客观困难,行业持续发展的着力点从"开源"转向"节流"。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烟草寻找新的改革重点,提出:"以供应链管理为主线,高质量的推进精益物流,要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以烟草供应链为主线,借鉴精益管理思想,推广六西格玛方法,高质量地推进中国烟草精益物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凡勃仑提出的炫耀性消费,非炫耀性消费代表一种超越物质主义的价值理念,追求社会认同和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分析了非炫耀消费的本质、成因以及动机等关键理论问题,以期为后续非炫耀性消费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过载"问题也变得十分严重,结合用户消费偏好的个性化商品推荐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在线用户消费偏好模型是个性化推荐的核心。从概念、相关研究、偏好挖掘等方面对电子商务领域中用户消费偏好的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未来电子商务领域用户消费偏好的研究提出思考,为个性化商品推荐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经济目的在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现代人的消费观和消费方式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原先的"快捷消费"、"一次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消费观念将被"学习型消费"健康消费"所取代。于此同时,在低碳理念的知道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成年人贫穷感、上行社会比较与炫耀性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556名18岁~65岁之间的成年人,采用贫穷感自评量表、上行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及炫耀性消费动机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贫穷感与上行社会比较、炫耀性消费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402,p<0.01;r=0.459,p<0.01),上行社会比较与炫耀性消费之间存...  相似文献   

17.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看炫耀性消费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从探索炫耀性消费的理论源头出发,重点分析了炫耀性消费的负面效应。提出,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必须选择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现象蔚然成风,且奢侈品消费的炫耀性动机渐趋明显。本文首先界定奢侈品消费炫耀性动机的定义,然后分析炫耀性动机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最后,针对奢侈品消费的炫耀性动机,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范贞  崔连珍 《北方经贸》2009,(3):121-122
中国的中产阶层虽然形成时间短,但是其在社会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却不容忽视。中产阶层的旅游消费品位对大众的旅游消费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并以此作为标注个人身份的标签。但其在消费过程中重视品牌的炫耀性消费并由此产生的社会区隔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新奢侈品市场不断扩张,全球各大奢侈品公司都将战略目光锁定在中国市场。我国新奢侈品消费群体是有别于其他国家消费者的特殊群体,新奢侈品对于我国消费者有着与众不同的体验价值。奢侈品是一种高品质、高价格、稀缺的、独特的、有文化传承的,象征性远超过功能性的,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非生活必须品。奢侈品具有高价格、高品质、珍贵性、炫耀性等特点。通过与大众商品和传统奢侈品的对比显示,奢侈品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新奢侈品是质量优于大众商品,定价常常是大众商品10倍之多,但低于传统奢侈品的商品,它们在"大众"与"顶级"之间的市场上占据有利的市场空间。而不同的顾客有着不同的顾客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