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12月24日在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召开了“第三次北京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研讨会”,来自国内三大石油公司科研院所及石油院校的21位委员参加了会议。北京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副总经济师李自林主持了会议,北京石油学会秘书长朱孝先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朱孝先秘书长在讲话中指出:北京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这几年的工作搞得非常活跃,组织在京的石油石化企业一起讨论北京在能源方面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了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作为…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北京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于2009年7月1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02年以来北京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宣布了第六届北京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聘任决定,提出了新一届委员会的工作设想,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各位委员、各有关单位: 北京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拟于2003年8月召开2003年石油经济研讨会(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现向各位委员、专家、学者征集论文。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为加强石油工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进一步提高经济评价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经济评价专业技术骨干的把关和指导作用,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经专委")决定成立"石油经济评价专业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经济评价委员会")。2009年7月17日,石油经济评价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第七届石油经专委常务副主任陈方红和特邀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是石油经济领域的专业性学术团体,致力于通过组织多学科、高层次、高质量、综合性的学术交流活动,汇聚广大石油经济工作者的智慧,促进行业改革深化和组织效率提升,实现石油石化行业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定期组织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主要包括全国石油经济学术年会、石油市场  相似文献   

6.
为了展示我国新一代石油经济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石油经济的研究水平.增进石油经济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12月7~9日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隆重召开了主题为“石油与青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首届青年论坛。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的部分领导.专家以及首届青年论坛优秀论文获奖者其72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石油经济》2014,(8):92-92
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及有关单位:为贯彻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委员代表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需求和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开展多学科、高层次、高质量、综合性的学术交流活动,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定于2014年11月召开首届学术年会。请各单位广泛宣传、积极组织本单位石油经济工作者撰写论文。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落实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精神,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经专委”)于2004年8月13日在京召开了工作会议。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集团)公司的经专委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和副秘书长共16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第六届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宏斌主持。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第六届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分年工作计划》;2) 讨论“东北亚石油经济论坛”会议预案;3)讨论关于召开“石油经济青年论坛”会议事宜;4)听取《国际石油经济》杂志工作情况汇报;5)修订《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9.
李刚 《国际石油经济》2004,12(12):55-55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12月14日在京召开了“投资体制改革座谈会”,来自国内三大石油集团及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的2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计划部总经理刘宏斌主持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刘宏斌在讲话中指出:组织大石油集团一起讨论投资体制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各石油、石化企业及有关单位: 《国际石油经济》月刊成为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会刊以来,在经济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在石油行业三大集团(总)公司有关部门和各单位领导的积极配合下,在许多石油、石化企业组建了发行工作站和通讯员队伍。一年来,各地的工作站和通讯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重重困难,辛勤工作,对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石油供求关系发生了两次逆转。当前中国石油安全的主要矛盾是供求总量矛盾,即国内石油供给越来越不能满足石油需求。未来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必须在开放条件下借助国际石油市场解决。而中东石油作为中国未来倚重的主要外来油源,对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强与中东产油国的良好关系,制定务实有效的中东政策,不仅是中国与中东石油合作的坚实基础,更是未来中国安全地获取中东石油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试论石油安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油安全的实质是稳定的供应、合理的价格。同时还有使用的安全——符合环保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石油安全的国际因素包括:美国对世界石油市场、资源和技术的控制;资源国和消费国之间的矛盾;消费国之间对石油资源的争夺:主要产油国政局的动荡;输油管线、油轮等能源设施面临恐怖袭击的威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关注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当前,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很突出,而中国的石油问题解决得好,无疑是对世界的贡献。因此,建议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是加强国际能源安全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构筑石油安全战略,“走出去”、“请进来”,与相关国家共筑安全大厦;二是厉行节约,降低能耗,从三个方面加快建立节约型的石油消费模式和经济结构;三是发展替代能源,尤其是加快天然气的发展;四是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包括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企业石油储备、石油资源的战略储备,并保留一定的剩余石油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供需与石油安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中国是世界上石油生产与消费大国之一。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逐年加深,如何保证石油供给已成为一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中国石油供需形势,在结合世界石油资源及供应前景的基础上,对21世纪的中国石油安全战略进行了思索,并指出了保证中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美国制裁“北溪-2”天然气管道2019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此前12月11日和1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参议院已投票通过该法案。该法案允许特朗普在60天内,对参与“北溪-2”和“土耳其流”天然气管道项目铺设工作的企业及个人实施制裁。项目的承建商瑞士的全海洋(Allseas)公司选择在美国正式签署制裁令之前就停工避险。  相似文献   

15.
《国际石油经济》2022,30(3):105-108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与非洲的石油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非洲已成为仅次于中东地区的中国第二大原油来源地.2005年中国共从11个非洲产油国进口原油,其中从安哥拉、苏丹、刚果(布)进口原油所占的比例最大.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勘探开发起步不久,但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05年底,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已经从苏丹辐射到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尼日尔、乍得、毛里塔尼亚、埃及、尼日利亚、加蓬、赤道几内亚、肯尼亚、安哥拉等14个国家,较大型的油气合作项目共有27个.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石油项目合作中确立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在项目运作过程中,赢得了项目所在国人民的广泛信任.中国虽然同大多数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友好,但进入非洲石油领域比较晚.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石油公司在规模、技术、资金、经验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使中非石油合作持续健康地发展,建议加大国家的统筹协调力度;完善和推广集勘探、开发和融资为一体的"安哥拉模式";加强与当地石油企业、欧美石油公司的合作;投资建设炼厂,实现海外石油基地的上下游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大庆石油学院创建于1960年,原名东北石油学院,197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院校。学校现设有15个教学院系(部),设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办47个本科专业: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19.
《国际石油经济》2022,30(4):106-109
  相似文献   

20.
国际 为确保LNG最大出口国地位,卡塔尔重启全球最大天然气田开发 4月3日,卡塔尔石油公司总裁Saad al-Kaabi宣布,由于预期竞争将加剧,卡塔尔已取消之前自行施加的针对开发全球最大天然气田的禁令.这个位于波斯湾的巨型海上气田由卡塔尔和伊朗共同拥有,卡塔尔部分被称为北方气田(North Field),伊朗部分被称作南帕斯气田(South P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