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保险法将责任保险纳入财产保险章节予以规范,致使适用法律过程中产生责任保险和一般财产保险并无区别的误解,然责任保险与一般财产保险在保险标的及保险价值上有着重大区别,该区别凸现出责任保险的特殊之处:不适用比例赔付.故保险人承保责任险时约定比例赔付系无效行为.  相似文献   

2.
保险法将责任保险纳入财产保险章节予以规范,致使适用法律过程中产生责任保险和一般财产保险并无区别的误解,然责任保险与一般财产保险在保险标的及保险价值上有着重大区别,该区别凸现出责任保险的特殊之处:不适用比例赔付。故保险人承保责任险时约定比例赔付系无效行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财产保险的赔偿问题为主题,以我国现行保险法为依据,结合有关保险赔偿数额问题的法规及实践过程,对我国保险法中保险赔偿价值的确定和法规适用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论述了财产保险中保险赔偿问题的赔偿原则、价值及金额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赔偿问题的现行法律规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子洋 《时代经贸》2013,(4):153-153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法》的立足点之一。它主要指一种可以转嫁的不确定的风险关系。通过保险利益原则的适用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被保险人的利益,同时这种对于投保人资格的限制,也降低了《保险法》所本身固有的投机性。本文将缕析保险利益原则的不同理解,以及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中保险利益适用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以损失补偿原则为基础的代为补偿原则,维护了投保人和保险人的利益,但在我国新《保险法》第60-63条明确规定财产保险享有代位权,第46条却对保险代位权在人身保险中做出了笼统限制,排除其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如今关于代位求偿权是否适用于人身保险存在争议,故本文将分别从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来分析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代住求偿权的一般原理,任何对保险标的的损失负有赔偿义务的第三人都可以成为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对象。但在实践中各国立法均对代位求偿权行使对象的范围进行一定限制(大多都规定不得对被保险人本身及其一定范围的亲属或雇员行使代位求偿权,除非保险事故是由上述人员故意造成的),我国保险立法也做出了相应规定。不过,对于法律条文中“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该怎样理解,我国《保险法》未能更进一步做出交代,也无相关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至今仍未出台)加以明确,故理论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出现了法律的空白和盲点,给保险理赔带来了诸多争议与不便。笔者就《保险法》第62条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逐渐接受并重视保险理论和实务,这就给保险代位求偿制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一些旧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的需要,各国正抓紧对保险代位赔偿制度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能在当今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国,《保险法》《海商法》及《海事诉讼法》中,对涉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制度做了一些规定,但是这些规定过于分散和笼统,在某些方面反而对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起了阻碍作用。文章通过对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的概述,结合国内外相关立法规定分析了我国保险代位求偿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论述了如何更好的完善我国保险法中的代位求偿权。  相似文献   

8.
财产保险可保利益原则是我国<保险法>中一项重要原则,在财产保险合同纠纷中,涉及可保利益等问题争议的案件占有较大的比例.但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保险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保险法>中有关对财产保险可保利益的内容过于简陋且存在诸多缺陷,本文尝试全面剖析可保利益含义和范围,以期能为他人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苏静  李庆元 《经济论坛》2005,(21):115-116
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生命或身体所具有的经济利害关系,即被保险人的生命或身体遭受伤害或被保险人生存到一定年龄时,均会使投保人在经济上的支出增加。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事关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不能像财产保险标的一样有客观明确的估测标准,相对而言有其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更有在法律上加以明确的必要。反观我国保险法对人身保险保险利益的规定,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按照我国《保险法》中的规定,仅仅针对人身保险合同中的受益人做了解释,明确了受益人的定义即为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而对于财产保险合同,是否可以约定受益人,保险法中并未作明确规定,根据保险实践中的大量案例,财产险合同设定受益人也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姜南 《经济与管理》2007,21(3):90-93
保险受益权是受益人基于保险合同所享有的保险金的请求权。中国《保险法》对保险受益权的规定较为粗漏。引发了理论与实践中的诸多争议。为澄清一些问题。对保险受益权的法律性质、范围界定以及保险受益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保险代位求偿制度是民商法代位权制度和保险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自身独立的法律地位。保险代位求偿权,又称代位追索权,是指在财产保险中,保险人应被保险人的请求,依据保险合同规定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在其赔偿金额限度内依法代位取得被保险人对造成损失的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我国《保险法》第45条,第46条,第47条和《海商法》第253条均规定了保险代位求偿权,但规定的相对较为原则、笼统。  相似文献   

13.
保险受益人是保险合同关系人之一,《保险法》以法律的形式将其明确为特殊重要的权力主体,是保险合同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近几年我国人寿事业的发展,保险合同因为受益权而发生的纠纷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有些问题已不能很好的适应保险事业的发展,对我国现行的《保险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保险诚信义务贯穿于自契约订立至事故理赔各阶段,当财产保险法律关系确立后,合理避免标的损害则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主要义务之一。司法实务中,因被保险人违反出险施救义务导致保险损失扩大,或因保险人对是否采取正当施救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定性不准争议甚多,但现行立法和司法裁判均对采取合理施救或救助措施判断标准存在缺失。  相似文献   

15.
信用保险虽然在国外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在我国仍然属于新型险种。虽然我国《保险法》已经明确地将信用保险作为财产保险的法定险种之一,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存在把信用保险等同于保证担保的观点,也有把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混为一谈的看法,对信用保险的业务发展和司法实践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信用保险的独立地位进行法理分析,明确信用保险与保证担保以及保证保险的区别,以求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6.
《保险法》128条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完善了我国保险代理法律制度,非常有利于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非常有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从保险表见代理的适用范围及构成要件来更深层次分析《保险法》128条的理解与适用。  相似文献   

17.
罗向明 《经济导刊》2005,(10):39-41
责任保险与医疗责任保险我国《保险法》第五十条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责任保险具有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  相似文献   

18.
1·农业保险立法缺失。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农业保险的专门法律、法规,虽然《保险法》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但该法实际上是一部主要规范和保障商业性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的商业保险法,无法规范和保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色彩的农业保险问题,故在农业保险中除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的农业保险业务可以适用《保险法》规定外,其他的农业保险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而2002年新修订的《农业法》尽管确定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的基本框架,即“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和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9.
宋凤茹 《经济师》2006,(1):261-262
《保险法》128条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完善了我国保险代理法律制度,非常有利于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非常有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从保险表见代理的适用范围及构成要件来更深层次分析《保险法》128条的理解与适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保险法》在关于说明义务方面的条款是世界保险法中的创新之举,虽然这有利于投保方获得必要信息,明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但是在实务中,却出现很多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浅析《保险法》说明义务条款中的缺陷并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