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金融危机能不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一年。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陆宁章指出,我市劳动保障各项工作正以服务发展、改善民生为重点,全力做好稳定就业、健全社保、促进和谐、提升水平等五篇文章,牢固构筑新时期民生保障链,推动我市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河东区人力社保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生活水平为主线.以扩大就业.落实各项劳动保障政策.稳定和谐劳动关系为主攻方向.着力提高行政效能.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着力构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和精神风貌,着力打造一支能干事、想干事、干好事的干部队伍,圆满完成了劳动保障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按照天津市委、河东区委的部署,河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自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在区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的正确指导下,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紧紧抓住“抓好民生之本,提高保障水平,促进民生改善”的实践载体,扎实开展了各项工作,有效推进了河东区劳动保障事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树立民生保障水平也是软环境的理念,是实现辽宁经济发展稳中求快的关键;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又要重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要创造安逸、方便、快捷的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感。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体现。要建立"劳动不仅光荣亦能致富"的社会机制,让劳动者通过个人辛勤劳动而获得幸福生活的梦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今年我区劳动保障工作要继续把做好“两个确保”作为第一位的工作、首要任务,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扩大就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实现新世纪我区劳动保障事业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天津市蓟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始终坚持把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者维修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天津市东丽区无瑕街新袁庄村党总支书记柴慈琦同志.坚持科学发展主题.突出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顺应群众新期待.努力提高全村百姓幸福指数。2007年、2009年先后两次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并将获奖资金3000元在教师节来临之际.  相似文献   

8.
改善民生: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善民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仍然存在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保障不足这一问题。劳动是保障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唯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文章认为,人人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创造社会财富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劳动价值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做到:有劳动能力的每一个人都要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并且因此实现自身的劳动价值;政府和社会要努力实现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就业;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则,让每一个劳动者充分享受他的劳动价值;弱化资本的功能,以劳动为杠杆,推动社会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保障民生,离不开民生保障资金,这是牵涉到千家万户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涵盖面广泛、社会意义重大。近年来,民生保障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各类民生保障类资金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力度,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生工作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1.
劳动经济学实质是民生经济学,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改善民生,改善民生必须加强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荣  张芸 《发展》2014,(4):66-67
民生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样也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始终的一个核心问题。民生是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民生保驾护航,民生保障法治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国情决定了保障公民的就业劳动权、受教育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安全权等是法治保障民生的关键和核心。虽然我国民生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民生保障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加强法治建设、夯实民生保障的法治根基,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3.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目的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完善公共服务。本文围绕加强和完善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主题分别对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滨海新区大港街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更多的人享有保障,得到实惠,大港街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江沁  孙景兵 《特区经济》2013,(10):104-105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中国的战略资源基地以及中亚经济的开放前沿,其沿边经济带作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向中亚开放的经济高地。战略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它们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地区的民生保障问题关系到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旨在研究新疆沿边经济带民生保障现状,分别对沿边经济带的教育、医疗和就业进行分析.力求发现问题并且提出改善当地民生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代乡镇》2006,(5):48-48
近日,副省长谢强华率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惠州调研劳动保障工作。谢强华强调,今年是我省劳动保障工作的落实年,各级政府要把劳动保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推动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新贡献。刚到惠州,谢强华就给新落成的惠州市劳动保障服务大楼剪彩。之后,谢强华一行实地察看了惠州市劳动保障服务大楼、博罗县劳动力市场、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并听取了惠州市委、市政府劳动保障工作汇报。谢强华对惠州市的劳动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福、工资是民生之…  相似文献   

17.
宋良勇 《发展》2008,(6):19-20
就业是民生之本,医疗是民生之需,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都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是民生的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18.
“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执政为民就要求党和政府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是直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肩负着督促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艰巨任务。要做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督察工作,就必须充分了解我区劳动保障监查工作的现状,明确做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督查工作的重大意义、工作重点和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可以起到有力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科技必须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因此,如何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提高科技对改善民生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是山东省各级地方政府所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宁波通讯》2005,(6):53-53
2004年,宁海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关系调整的三条主线.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网”和“保障网”.认真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保障执法两篇文章,促进了宁海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