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子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农村人口20.6万,耕地面积14.3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农业县。近几年,星子县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鼓励、引导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走出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9万余人从事经商、务工等,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6.1%,年创汇收入5.8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9%,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  相似文献   

2.
更阳 《老区建设》2007,(10):7-9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十分艰巨。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548万人,农牧民总人口359万人。农牧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5%,农村劳动力185.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6.27%。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05万人,每年还新增5万左右的劳动力。从性别构成上看:男性劳动力为9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3%,女性劳动力为8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7%。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在西宁、海东9县,劳动力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8.9%。[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陆训  武忠群 《乡镇经济》2002,(11):17-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突显出来的一个问题,是我国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人口约3.2亿,其中剩余劳动力约1.5亿。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又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全省农村劳动力2700万人口中,剩余劳动力约10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0%。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目前亟待破解的难题。安徽省近年的一些做法,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委的肯定。这里就“创业之星”回乡创业如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及相关政策做一研究。一、创业之星的五大功绩…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消化吸收问题研究──强化农业基础扩大劳动容量平惠敏根据我们的调查资料,甘肃省土地总面积6.8亿亩,可耕地占总土地面积的7.8%。1994年底全省人口近200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85%,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虽然人均占有耕地3亩,高出全...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黄冈市总人口726万,其中农业人口555万,占76.4%。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260万,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13.9%;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90万人,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10万人,占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16.9%。  相似文献   

6.
全州县总人口76.87万,其中农业人口67.88万,农村劳动力39.2万,根据全县现有耕地面积72万亩,人均1.06亩进行测算,仍富余劳动力19.2万。2003年以来,全县外出务工人数为14.5万,外出务工一年以上的6.2万,占42%;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4.7万,占32.3%;三个月以上半年以内的3.6万,占25.7%。全家外出17198户,共计48865人,占外出人数40.7%。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技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艰巨性。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70%,依现阶段的技术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农林牧渔业内部只能安排2-2.2亿劳动力,且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率有机构成的提高,这些部门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不但没有增长,而且呈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和预测表明,今后每年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800万人以上,1.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际上“就业结构偏离度”方法测算,目前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约1000万人,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为575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57.5%;未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25万人,占42.5%。另据32个市、县231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到2003年底,广西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中,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人数占26.0%。  相似文献   

9.
吉龙 《江苏改革》2001,(12):38-40
目前在我国农村,农业劳动力的边际效率和边际效益,均等于甚至小于0。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一部分涌入城市打工挣钱;一部分在乡镇从事工业、商饮服务,进行自我转移;还有一部分,或没有技术或缺乏资金,在家“失业”。截止1999年底,我国农村劳动力人数约为3.3亿,人均耕地约2亩,东部沿海人口稠密的省份(如江苏、山东、浙江等)人均耕地只在1亩左右。根据有关资料分析,目前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个劳动力每年用于耕地上的劳动日不到100个。由此可见,即便维持现有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集约化水平,我国现有的农业劳动力也可以转移出去一半以上。采取强制性的方式,将农村剩余劳动力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既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也不利于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和国家工业化进程。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作虽已迈开了步伐,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大量闲散劳动力有待转移.据统计分析,湖南现有农村劳动力2659万人(劳均耕地面积1.85亩),除去乡镇企业和劳务输出转移的1000多万人,滞留在农村的还有近1600万人.按一个劳力经营4.5亩地算,全省4943万亩耕地容纳1100万劳动力,还有500个劳动力剩余,而且到2000年将新增近400万劳动力.也就是说,今后每年至少要转移12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按近几年  相似文献   

11.
<正> 云南省是一个典型高原山区省。全省有耕地4,200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6.8%,而且84%的耕地分布在山区。1984年全省总人口3,3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86万人,占总人口88.8%。农业人口70%分布在山区。本省民族众多,共有24个少数民族,人口1080万,占全省总人口32%.一、云南省山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山区省农业劳力转移与平原省农业劳力转移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是:1.农业劳力剩余率大,转移任务重。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这部分劳动力。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潜伏在种植业部门。不同省份因人口密度、农村劳力总数不同,用剩余劳力绝对数不能  相似文献   

12.
重庆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军 《西部论丛》2004,(3):51-52
直辖后的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其中农村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7%。据统计,2001年,重庆市总人口3091.0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38.80万人,占重庆总人口的78.89%;农村劳动力1399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7.36%,全市耕地总面积2374.8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96亩。如按现有农村人均劳动  相似文献   

13.
<正>海南省是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其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2/5。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海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尽快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巳成为海南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一)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多,增长速度也快.当前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约200万人左右,这个数值还在以每年8万左右的速度增加着。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十质比衣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还差。素质差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不断增加和转移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海南农村剩余劳动力吃苦耐劳精神差,在外省民工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就业自然难。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种植业中,其中有一部分属“虚假”过剩.据测算,全省种植业所需劳动力120万人,而种植业实际容纳劳动力145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滞留在种植业中。由于存在撂荒和耕作粗放等劳动力投人不足现象,造成部分“虚假”过剩。  相似文献   

14.
杨来胜 《江苏改革》2001,(12):35-37
江苏经济、化相对发达,人地矛盾比较突出。乡镇总人口为5194.6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9.83%,从业人员2709.18万人,占农村家庭成员的52.50%,其中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人口分别为1501.01万人、695.21万人、509.16万人。农村人力资源潜能的发挥,成为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江苏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向选择和政策适应,就是以土地使用制度、投资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强城乡之间的融通。与此同时,以放宽农村人口迁入城镇限制为突破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省城市化率达到了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这有利于提高经济聚集度和社会明进步,也必然伴随着许多值得研究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宏 《发展》2005,(6):26-27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人口占全省的79%,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山地、高原、沙漠、戈壁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0%,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仅为18.4%,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过剩,土地报酬递减。因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人的提高。在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上,应采取综合的、多元的、配套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行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23.93万人,其中21.6万农村人口只有6577亩耕地的困难状况,注定化隆县农业经济落后的现实。随着种养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11.5万农村劳动力如何解决就业,成为摆在化隆县委、县政府面前一件关系到民生民利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何鹏 《北方经济》2007,(2):74-75
众所周知,企业在生产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资本、劳动是投入的主要生产要素,在这两个要素中,资本和劳动的稀缺性与丰富程度则取决于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却相对过剩,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根据国家农调队的农村劳动力专项年度调查显示,1997年至2000年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数由8315万人增长到1134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10.9%,总体上转移速度较快,2002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超过9400万人,比2001年增加约470万人,到2003年末,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6950万,比上年增加490万人,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4.9%。但是从2004年起至今,我国却多次发生了大范围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一般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2-1.5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多。如果考虑到农业投入的增加、农产品产出中工业性生产资料含量的增加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中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提高,传统农业自身排斥出来劳动力将会愈来愈多等因素,预计201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2亿人。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那么,如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便成为问题的关键。一、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的历史背景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在一定的技术装备下就劳动力的数量与耕地相比较而言,超出农业…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对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现简要分析如下。 一、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构成 2006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448.5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211.1万人,占49.5%;女劳动力1237.4万人,占50.5%。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总量巨大,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由1987年的4414%,增加到2005年的52.5%,与全国逐年呈下降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有,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增强,以就地转移为主。2005年末,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为3714%,辽宁省为3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就地转移占已转移总量的79.6%.异地转移仅占2014%。[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