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应收账款质押制度分析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明确规定了应收账款可以出质,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收账款质押在本质上属于金钱债权质押,与其它权利质押、债权转让和保理不同,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收费权质押有独立于应收账款质押的必要,而不能将其笼统的纳入应收账款质押的范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设定的登记制度仍存在缺陷,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首次肯认应收账款质押。人民银行也出台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融资并没有如期望一样被广泛开展。是什么原因导致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叫好不叫座?本文提出,应收账款质押的不确定性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权法》首次将"应收账款"纳入可出质的财产权利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建立,为我国近900万户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商业银行的授信担保方式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可能,但现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仍不尽完善,存在缺陷、不足甚至冲突。本文对现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完善和改进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23条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出质,将应收账款纳入担保物范围,在法律上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提供了基本保障,并规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是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机构。为履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职责、配合《物权法》正式实施,人民银行建成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并在10月1日《物权法》实施时同步上线运行,办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  相似文献   

5.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以下简称登记系统)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根据《物权法》授权,为履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职责而建设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登记和查询平台,于2007年10月1日与《物权法》正式实施同步上线。2007年9月30日,人民银行以行长令的形式颁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2007]第4号),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6.
2019年年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息,为进一步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保护质押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修订后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以下简称《登记办法》)。《登记办法》对于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登记要件和流程做了详细规定,已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以《登记办法》为线索,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实务的风险和相关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芹 《金融纵横》2008,(2):71-72
为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中小企业可通过应收账款进行质押融资,中国人民银行也配套出台《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以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保护质押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两者同时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但从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纪瑞朴  高旸 《金融会计》2008,(10):43-47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就是以应收账款作为质押担保,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这里所说的应收账款内涵较为宽泛,并不单纯局限于会计学意义上的企业间应收货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规定,可以质押的  相似文献   

9.
如何化解县域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的出台和登记公示系统的建成运行,为应收账款担保融资和贷款机构业务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运作平台。本文分析了县域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及贷款需求特征以及县域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难以开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促进县域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应收账款可以设立质权,扩大了企业可以担保的财产范围,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项新举措,中国人民银行也配套出台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搭建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平台。但从中小城市发展情况来看,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沧州为样本,对两年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信贷实践进行总结,分析了当前制约该项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推动业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物权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出质,解决了中小企业不能提供合法担保物的困境,也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扫清了法律障碍。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为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提供了具体操作依据。然而,我国有关应收账款质押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本文以银行为视角,对应收账款质押的配套制度缺失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性的梳理与分析,并就完善我国应收账款质押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将应收帐款纳入质押的范围,规定有处分权的应收账款可以质押。为配合应收账款质押的实施,人民银行公布《应收帐款质押登记办法》,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工作。这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的合法性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银行的信用提供了新的担保方式,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的应收帐款质押业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2007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与《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同期施行。2007年10月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发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在上海正式上线,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也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外部法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我行修订了相应的格式合同文本,进行了多级培训,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条件已经具备。关于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笔者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4.
自《物权法》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可以质押的应收账款范围扩大,质押担保法律框架得以明确,应收账款质押也成为银行信贷资产的法定担保方式。但是,应收账款质押涉及复杂的经济法律关系,要求我们在应收账款质权设定、管理、实现等各个操作环节,要妥善处理某些经济和法律问题,以确保质押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颁布,应收账款的出质权有了法律基础。为贯彻实施《物权法》相关规定,我国积极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经验,制定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并建立了依托互联网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登记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的出台,以及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的上线运行,应收账款动产担保交易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金融机构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受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该项业务开展的并不理想,发展速度缓慢,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物权法》的正式实施,我国加快了引入动产担保制度的实践,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的同步上线运行.标志着应收账款将成为信贷融资的重要担保资源。本文介绍福建省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开展情况及成效,分析当前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银行监管部门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物权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出质,解决了中小企业不能提供合法担保物的困境,也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扫清了法律障碍。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为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提供了具体操作依据。然而,我国有关应收账款质押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因而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配套制度缺失。这是该质押未能如期望那样在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被广泛运用的原因所在。本文以银行为视角,对应收账款质押的“配套制度缺失”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性地梳理与分析,并就完善我国应收账款质押制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法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2007年10月,随着《物权法》和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的正式颁布实施,不仅应收账款成为合法的贷款质押物,应收账款有了合法的质押登记公示的平台,而且应收账款的范畴从会计意义上的应收账款扩大到了公路桥梁收费权、出租产生的债权等,为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起到积极作用。为了推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选取了部分金融机构,采取实地调查与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近年来青岛市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银行监管部门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物权法》首次在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应收账款可以出质,解决了中小企业不能提供合法担保物的困境,也为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扫清了法律障碍。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为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提供了具体操作依据。然而,我国有关应收账款质押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操作性,因而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配套制度缺失。这是该质押未能如期望那样在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被广泛运用的原因所在。本文以银行为视角,对应收账款质押的"配套制度缺失"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性地梳理与分析,并就完善我国应收账款质押制度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法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