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种子的选用原则是:具有安全推广价值;品种适合当地应用;具有较高的丰产性能;具有稳产性能;具有优质性;适宜的成熟期等.玉米新品种金联华619不失为可以选用的优良品种.玉米种子要从各方面入手加以很好的贮藏,玉米新品种金联华619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0个南瓜品种在生产中的产量性状以及相关遗传进行分析,并结合友谊农场当地的气候条件,认为在品种中株型、瓜型、瓜色、接瓜位、单瓜重、单瓜籽粒数及百粒重的选择具有较好的效果。并要兼顾其它性状的选择。探讨了南瓜品种产量构成的选择方向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解决当地玉米品种过于单一问题,选择克单14号、兴垦九号、垦单24号、德美亚1号(CK)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考察其产量性状、适应性及抗逆性,为在本地区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营造了云南昭通丰富的生物资源。由于当地没有探索出一条产业化开发的路子,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对当地生物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研究,指出了产业化开发昭通生物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绿化美化环境,加块生态城镇建设,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城镇建设,在增加植物多样性方面,要求我们不仅要引进外地的一些好的植物品种,还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当地的乡土种类,为生态城镇建设服务。实践证明,多数乡土种类因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栽植后生长良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生态城镇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中卿  刘少华 《经济师》1999,(12):85-86
地处晋北高原的朔州市平鲁区、右玉县,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日照时间长、无霜期短,其独特的气候、自然环境为小杂粮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少年来小杂粮滋养着老区人民,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小杂粮三大件(莜麦、碗豆、葫麻)为当地老百姓解决温饱提供了保障,也为其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当地群众尝到了甜头,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逐年攀升。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也暴露出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及困难。小杂粮的生产不仅为当地老百姓带不…  相似文献   

7.
崔振泉 《经济论坛》1996,(19):31-32
因地制宜建设“双特”农业大县□崔振泉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坝上,发展“双特”农业(特色农业、特产农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一是气候条件特殊。围场属冀北冷凉气候区,具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适合发展极早熟玉米制种、时差蔬菜和马铃薯生产。二是...  相似文献   

8.
玉米长期以来供作粮食,重视收获的是籽粒,重视的是数量。我国在大部分玉米供作饲料之后,饲料是指收获物的整体包括秸秆,重视的是质量即营养成分。在玉米的生产上应当把人畜共用粮品种调整,改种高产优质饲用玉米品种。本文在此主要分析了饲用玉米的栽培技术及无公害技术。  相似文献   

9.
一、试验目的江南镇处于敦化市三类气候区,如今我市三类气候区尚末筛选出较合理的玉米品种组合。随着玉米市场价格和比较效益的提高,加之大豆田调茬的需要,有必要筛选出适合我镇乃至我市三类气候区的玉米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0.
周仲明 《经济论坛》1997,(18):22-23
实施农业“增转化”推进扶贫攻坚□周仲明河北省涞源县地处太行山脉深山区,属国家级贫困县,大多数乡镇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山多地少,土质贫瘠,区域差异大,气候寒冷,无霜期短(90—140天),自然灾害频繁,发展农业的条件先天不足,一年仅能种植一茬玉米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强国,主要有三大产区,近些年受国际玉米生产形势影响,我国玉米产业受到了各种因素的阻碍,比如恶劣的气候、输入性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种种不利因素,在克服障碍后,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体现在产量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等。为下一步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条件及人们的选择下,形成了丰富的大豆品种类型。每一品种都有它的一定的特点适应性。例如:喜肥水、茎杆粗壮的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发达的大粒种与植株高大、繁茂性强的中小粒种,宜种在高肥足水的优良栽培条件下;无限结荚品种,适宜种在瘠薄干旱地块。两者对调种植,都会引起产量下降,限制在各自的生产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丰产性能。可见,大豆的优良品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在栽培地区,能够充分发挥其丰产性能的品种,就称为优良品种。品种具体选用上,首先应着重考虑大豆的生育期、结荚习性、粒大小、种皮和茸毛、抗病虫特性等生态性状。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运用经典生产函数模型评价1975~2008年间的气候变化分别对主要粮食作物:一季稻、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因素对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的作物产量影响不同。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升高对一季稻和玉米的产量影响均为正向,而降水量增加对小麦产量影响为负向;平均日照时数增加对玉米产量影响为负向。此外,在过去34年中,气候变化对于中国北方地区粮食作物的产量影响以正向为主,而对南方地区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则以负向为主。  相似文献   

14.
对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研究了我国玉米自交系光合性状的演变特点,对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生理特性演进规律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60年代推广杂交种以来玉米骨干自交系株形与产量性状的研究,为玉米自交系的进一步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跨越了严寒与寒冷两个气候带,属于采暖地区,乌鲁木齐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大约为-10摄氏度左右,整个采暖期大概有160多天,是节能重点地区。因此对外墙墙体保温提出了严格要求,而且还要满足当地气候条件所要求的外墙保温形式,同时要考虑新疆地区8度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体系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前,绿化美化环境,加块生态城镇建设,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城镇建设,在增加植物多样性方面,要求我们不仅要引进外地的一些好的植物品种,还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当地的乡土种类,为生态城镇建设服务。实践证明,多数乡土种类因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栽植后生长良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生态城镇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青楷槭作为极具观赏价值的东北地区的乡土树种,多年来尚未得到人们的认识,未被开发利用。随着生态城镇建设的发展,它将会被人们充分的认识,并将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郭鑫 《大陆桥视野》2011,(12):8-8,10
在新疆发展特色林果业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水土光热资源丰富;二是特色林果品种资源多样;三是独特的气候环境。因此,新疆非常适宜发展绿色和有机林果产业。本文针对新疆独特的条件,浅谈新疆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优势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但玉米生产机械化还停留在耕整地和播种环节,玉米收获还是传统手工劳作,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趋势。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要初步实现机械化,耕地、播种、收获作业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通过对玉米机械收获技术发展前景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玉米机械收获技术应采取6tIX对推进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生产及流通势必会受此影响.中国作为粮食净进口的发展中国家,粮食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近年来,玉米成为中国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主粮品种,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美国的碳排放政策和贸易战略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粮食贸易及安全.美国的碳排放与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两国的GDP及人口、中国的碳排放量等与中国的玉米进口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随着美国碳排放量的变化,中国玉米进口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2017~2025年我国的玉米进口量将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玉米需求,我国将存在着一定的粮食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0.
当前,绿化美化环境,加块生态城镇建设,为城镇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态城镇建设,在增加植物多样性方面,要求我们不仅要引进外地的一些好的植物品种,还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当地的乡土种类,为生态城镇戡服务。实践证明,多数乡土种类因最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栽植后生长良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生态城镇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