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7月6日,我国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中国银行顺利完成,这意味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已经从计价货币提升至结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标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是进出口贸易时用人民币报关并结算。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为美元或欧元,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为了让企业避免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开始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并收到了积极效果。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不仅将有效降低企业在贸易中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同时也预示着在跨境贸易中人民币从计价货币提升为结算货币,顺应了国内外市场、企业的需求。本文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对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民币参考篮子货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变更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步升值,然而篮子货币的构成并未公开。汇率篮子货币的构成如何,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我国的参考一篮子汇率体制进行简单介绍,并建立一种参考篮子货币,其中包括美元、日元、欧元、韩元四种货币,并试图得出我国的一篮子货币权重。  相似文献   

4.
错误。货币一旦超越国界流通,在国际市场上可以用一种新的价格标准,继续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我国的人民币自1996年12月1日开始成为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货币,但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仍然受到限制,人民币世界货币职能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作为储蓄机构,其经营的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大众、单位企业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商业银行交易的商品就是货币,而人民币作为我国的官方流通货币,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于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首先简述了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四类原因,其次分析了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现状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造成的外汇储备增长是导致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又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部是以美元形式持有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单一,这就形成了人民币时美元升值幅度大而时其他货币升值幅度小甚至不升值的特点。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外汇储备的多样化以及贸易时象的多元化、变以货币为主的外汇储备形式为货币与实物储备并重等,是减轻外汇储备增长时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有力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群 《财经科学》2005,(4):155-161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的一种有利于中国的配置.由于多元世界货币的竞争态势决定了人民币在发展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而规避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稳定人民币的币值,提升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地不断增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必然朝着世界货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替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从周边化、区域化到国际化,从国家货币、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渐进动态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交流程度的提高,国内对美元等国际货币支付结算的需求增加,出现美元等替代人民币的"美元化",同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规模越来越大,进而出现替代周边国家货币的"人民币化"货币反替代现象.因而,货币替代与货币反替代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渐进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而这种现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本文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6年10月1日我国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初始权重为10.92%,紧随美元、欧元成为第三大储备货币."入篮"意味着我国人民币开始享有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同时也是倒逼国内汇率改制,逐步取消资本管制,开放资本账户,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整个过程中,跨境资本流动所引起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加大我国相关企业的汇率风险压力.本文以人民币"入篮"后为背景,浅析我国企业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对汇率波动风险而采取的对冲策略.  相似文献   

10.
货币是一个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交换工具。对于整个社会的运行与发展都息息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对于人民币我国已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人民币的正常使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网络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国家的界限比较模糊。空间主体识别也不清晰。因为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在网络中的相关法律规定也并不十分完善,而网络空间中也产生了一些比较新的问题,虚拟货币就是其中一个。围绕这个新鲜事物进行研究,无疑对虚拟货币相关问题解决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货币篮子的定义,如何确定货币篮子的最优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货币篮子的运行情况。实证的结果表明,在我们所考察的样本区间内,当人民币篮子货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或升值)1%时,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只贬值(或升值)0.32%,表明美元在人民币货币篮子中所占权重较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和离散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两个变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银行间信用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可以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中国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时,应有效监控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密切关注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铸币税是货币当局发行货币所获得的收益,其外延可以扩展到通货膨胀收入乃至货币政策效果。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决定了铸币税区域延伸存在着逆转风险,并蕴涵着货币市场风险乃至金融经济波动风险。货币国际化的逆转概率取决于对该货币的稳定预期。人民币目前还不具备强势货币内质,但它承担起了稳定亚洲金融与经济的职责。中国人民银行应把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切入点,在人民币国际化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中推行审慎的人民币强势战略,以期规避人民币国际化的逆转风险。  相似文献   

14.
邹晓勇  张吉成 《生产力研究》2006,(11):69-70,143
人民币已经在中国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流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出现了替代当地货币的趋势。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流通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文章分析了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状,认为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使用对中国经济有以下益处:获得铸币税收入、有利于边境地区地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人民币确立亚洲核心货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与亚洲经贸关系的加强,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必然走向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进程,是指人民币如何从一种在国内经济中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逐渐发展为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也意味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通过制定国际金融规则来体现国家长远利益和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近期伴随我国与诸多国家货币兑换以及我国人民币国际结算方式的扩大,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舆论逐渐高涨。本文结合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趋势,提出人民币先东亚化后亚洲化再到国际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不断壮大的经济金融实力、不断扩展的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很不相称,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并不天然地需要将其货币提升到第二大国际货币的地位。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主导货币对货币地位的滥用以及履行国际储备职能的缺陷,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性所在。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竞争优选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是方向所在,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必须占有一席之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对我国的损害,主要体现在货币被动投放和外汇储备损失两个方面,本币国际化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部分对冲储备损失。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潮流缩小了人民币在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方面与现有国际货币的差距,国际化面临机遇。目前"管制是前提、政府来主导、离岸做平台、升值为驱动"为特征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模式有其合理性,进展超过预期,但潜在成本巨大,可持续性存疑。应着眼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冲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对我国带来的损失,以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为目标,以国内金融改革开放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育为基础和平台,以资本项下人民币流出入为主要渠道,不拘泥于周边、区域,直接面向全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履行国际价值尺度职能不是短期政策重点。无须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预设分阶段定量目标。相当长时期内,国际化的人民币仍需美元信用背书。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主要风险,应有所预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8.
同货币替代一样,反向货币替代也是开放经济下的一种货币性扰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人民币强烈的升值预期,中国出现了本币替代外币的反向货币替代现象.考察我国的反向货币替代现象,除了可以从货币替代的变化程度来看以外,还可以从我国企业和家庭的外币存款、央行的外汇占款、银行代客结售汇以及人民币周边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反向货币替代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其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对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带来冲击、妨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效用等不利的一面.这就需要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积极利用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要防范反向货币替代的负面效应,以最大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邵华明  侯臣 《财经科学》2015,(11):23-33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正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美元国际化的历程,以及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和外汇储备份额状况,并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以渐进的方式推进,即人民币自由兑换,利用我国现有的优势实现人民币区域化,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成为亚洲储备性货币现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民币初步具备了区域性货币的条件,但由于其现有国际货币地位低下、影响力不足,人民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处于国际货币竞争格局的弱势地位,要使人民币成为亚洲主要储备性货币,我国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轻济实力,这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其次,必须考虑和亚洲尤其是东亚形成更紧密经贸关系,在东亚金融合作中,我国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最后,必须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结构,形成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及利率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