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李颖 《广东经济》2011,(2):46-49
"十一五"以来,广东民营经济飞速发展,2009年GDP总量占全省的43%,撑起广东经济的半边天。"十二五"期间,广东提出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建设幸福的广东,给民营经济发展指出了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2.
2011年,广东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牢牢把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201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0%,实现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初步核算经济总量达52673.59亿元,为全国首个跨越5万亿元省份,人均GDP为7787美元,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邹渐维 《广东经济》2012,(12):28-32
2012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惠州表示,建设幸福广东,要让老百姓感到"幸福来敲门"。广佛肇城市群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任务,通过"四年大发展",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成绩显著,广佛肇城市群建设已渐入佳境,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4.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刚刚踏入2011年之际,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发展战略,并把它作为广东"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核心任务,在全省迅速掀起了一股新的发展热潮。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谋划好广东的财政工作,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盘活起来,充分发挥财政工作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努力做到"解群众之所忧、谋群众之所求",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幸福广东"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本期隆重推出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同志专题文章《认真谋划财政工作携手建设幸福广东》,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5.
李永明 《新经济》2011,(11):79-81
广东海洋经济已成为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十一五"期间,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7.8%。2010年,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8000亿元,约占全国的1/5,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2011年8月,《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的原则同意,这意味着该规划是继《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广东又一个国家级区域规划。根据该规划,广东省海洋经济将在2015年达到1.5万亿元,占广东GDP总量的近1/4,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以来,广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珠三角《规划纲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重改善民生福利,宏观经济整体运行良好。经初步测算,广东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549.74亿元,同比增长10.5%,增幅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GDP总量首次在一季度突破万亿元关口,排全国第一位,比江苏多647.62亿元。  相似文献   

7.
完善共建共享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幸福广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广东"十二五"规划顺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顺应全省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广东省"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8.
进入"十二五"时期,广东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要实现这个任务,未来的广东必须在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尽快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文化产业以其附加值高、利润空间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特点,逐渐成为支撑广东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的兴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知...  相似文献   

9.
佟星 《广东经济》2011,(6):4-11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深刻把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全省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热切期待,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为进一步做好全省的工业经济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的部署上来,正确把握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突出重点、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推动广东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本期选登广东省副省长佟星同志《攻坚克难促转型六大发展增幸福——全力推进"十二五"广东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专题文章,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0.
广东“双转移”过程中的人才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强省战略是广东重要的战略措施之一,确立人才"第一优势"是广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人才优势的确立,需要以人才推动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带动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商周刊》2012,(9):20-22
让经济增长不再"紧绷",目的是为转型发展"腾出"空间。但经济减速之后怎么办?当各种矛盾凸显,如何避免经济硬着陆、陷入"既减速又难转型"的困境?201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了,很多信息看上去都不容乐观:GDP增速连续5个季度回落,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普遍大幅降低,实际使用外资下降2.8%,形势严峻,A股成为全球表现最差股市之一,企业经营状况下滑盈利企业仅占41.3%,钢铁业亏损面超四成,作为宏观经济的风向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广东经济》2012,(12):18-18
继2010年广东省被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后,日前《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得到批复,这意味着广东省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已被全面纳入国家宏观规划。"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等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海洋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广东海洋经济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广东省委、省政府认为,当前广东海洋事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广东将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来抓,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海洋经济强省。为顺应经济转型大潮,广东已将海洋经济定位为重要主攻载体,把扩充经济总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放在海洋经济上。日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以及发展临海工业、海洋新兴产业、滨海旅游业等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2014,(13):90-92
"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我们更是切切实实感受到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作为深圳未来发展的"区域发展极",宝安区将坚持规划引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瞄准高端,"腾笼换鸟",促进产业融合,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新城。为此,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美丽广东》编委集中编写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生动展示社区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社区股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为此,我们走访了宝安区党代表、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是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生潜在转变的重要5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将发生重大转型,这是广东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和依据。世界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期、进入产业升级创新引领的新阶段,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2014,(13):86-87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更是切切实实感受到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作为广东未来发展,惠州将坚持规划引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瞄准高端,"腾笼换鸟",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努力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理想新城。作为基层社区,如何践行党的十八大报告,切实改善民生,打造幸福、美丽、和谐的新型社区,是摆在基层社区党组织面前的首要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广东《新经济》杂志专门走访了青春村党支部书记冯耀武,听取他们在社区发展中的心得与艰辛。  相似文献   

16.
马以 《经贸实践》2010,(5):33-34
2009年,湖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1.5亿元,人均GDP为42942元,单位GDP能耗1.02吨标准煤/万元,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6.3%。放在全省来看,湖州市经济存在着总量偏小、收入偏低、能耗偏高和结构不优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这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许鹏 《广东经济》2012,(10):22-25
党的十七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高度加快文化产业发展,2010年广东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建设"文化大省"的提法正式刷新为打造"文化强省"。按照纲要规划,今后10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  相似文献   

18.
赵万明 《当代经济》2011,(14):84-85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篇,全面展示了未来5年中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路线图,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如何加快天津老工业转型升级,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和对策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以"双转移"为核心内容的产业转移园建设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引领作用。而其本身也有一个因应内外部条件变化而转型升级问题,对此需作深入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双向关联的分析框架,以广东为例,重点分析产业转移园建设中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配置响应,以及转入地和转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在此基础上,从园区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园区产业发展等方面揭示了广东产业转移园建设中的要素响应问题。本文认为产业转移园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改善要素供给。因此,一要以园区提质扩容促进要素集聚。重点要突破园区建设瓶颈,促进园区要素高效集聚;积极推进"扩园建城",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努力提高环境容量,促进要素规模化集聚。二要改善园区管理,消除要素集聚的障碍,克服园区管理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集聚;鼓励差异发展,引导要素及产业集聚的专业化。三要发挥园区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集群转移,提高要素集聚的质量;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带动园区整体提质。  相似文献   

20.
2011-2015年,广东经济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带动税收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税收总量从11767.8亿元增长到18203.9亿元,年均增速为11.5%,高于同期GDP增速3.1个百分点。其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速快于全省税收增速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税收占全省税收比重近六成,反映出广东过去五年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但社保费等企业费负较重、房地产业税收占比过高、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仍制约着广东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建议广东继续加大创新驱动力度,通过大项目夯实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基础,进一步提升率先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再造一个新广东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