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攻坚的目标之一是深化国企改革。为了促使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答。国企能不能搞好搞活?我的回答是,又能又不能。例如英国的国企,可以说通过私有化搞好搞活了。但是苏联的国企一直到苏联解体也没有搞好搞活。看来俄罗斯实行私有化,至今也未能把国企搞好搞活,可见,私有化也不是改革国企的灵丹妙药,更不是唯一的道路。也有先没有把国企搞好搞活后来搞得比较好的。如东德,和西德合并后两年国企也没有搞好,但是现在情况比较好了。因此,我的结论是,国企是可能搞好搞活的,问题在于具备必…  相似文献   

2.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表示私有化不是我国企业改革方向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日前明确表示:私有化不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当前我国正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加速国有企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近年来,有1.6万多家企业被兼并,有9000多家企业组建了股份制企业。一批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实现了产权多元化;一些地方出让、拍卖了部分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或对其实行租赁、承包经营。海外一些人士据此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正在向私有化方向发展。洪虎说,这种判断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上海企业家》2005,(4):56-56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在国企改革这个问题上,过去20多年来,中国已经把根据主流经济学理论所能设想的可能改革方式全部试过了,只有一项还没有,“就是大规模私有化”。但“大规模私有化”显然也不能解决国企的问题。他认为,尽管国企还没有试过大规模私有化的改革,但从已经发生的事件看.国企改革已经出现私有化的现象。认为私有化就能解决国企的弊病,这显然又是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4.
钟红  胡永红 《企业经济》2005,(12):17-18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成效,但仍然问题重重,2005年是国企改革的又一攻坚年。英国国企改革的他山之石对中国国企改革具有借鉴意义。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后,以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作为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过多干预,对国企进行股份制私有制改革的思路,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绩效。中国国企改革与英国国企改造虽有一些不同之处,但其许多经验对中国国企改革仍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安志文在12月4日《亚太经济时报》撰文指出:在今后国企战略改组进程中,股份制将成为重要的财产组成形式,这在实践和理论上已达成共识,这一点来之不易。现在不是能不能搞股份制,而是怎样搞好股份制。要搞好股份制,政府必须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防止行政干预,从而避免把改革变成“夹生饭”和“拉郎配”。当然,所遇到的问题还很多,这么多年的国企改革也积累了许多棘手的难题.有些不是企业本身可以解决的。比如国家管理方式和政府职能转变,经营体制、投资体制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完善、银行商业化进…  相似文献   

6.
《中国总会计师》2011,(1):26-26
1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国资系统对国企要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推进股权多元化,大力鼓励民间资本采用市场方式参与国企改革重组。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企业》2006,(6):54-58
在国企的改革中很多人力图回避私有化问题,但这无异于掩耳盗铃,从国资委的声明到普通学者的呼吁,中国的国企改革始终在有关私有化的争论中前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过去两轮国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一针见血的指出:借改革之机搞国有私有化、化公为私牟取暴利的危险性。在国企发展混合经济和股份制改造中,务必抓住要害,堵住化公为私的路子和漏洞。我国国企改革下一步基本政策已明确,那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执行好这一政策,避免走过去的老路,关键在于细则的制定。细则制定必须把握的总原则就是"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一、国有资产不可内部折股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全民所有的法定资产,任何人都无权借改革之名将其变为一部分人的私有财产。要保证国有资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即使国企内部的职工、领导,也绝不能自己决定分股送股,化公为私。推行  相似文献   

9.
正当全国各地正在推动对中小国企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之际,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最近发出警告,不能让股份合作制成为某些人变相捞钱的办法,以免腐败拖慢国企改革的步伐。 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不同,股份制适用于大中型企业,按公司法组建,  相似文献   

10.
信息短波     
《企业导报》2001,(3):43-43
<正> 今年国家将对国企改革“五管齐下” 北京消息:国企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经济日报报道,今年国家将从五个方面对国企进行制度创新。 这些改革包括:在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方面,除少数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可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外,鼓励其它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  相似文献   

11.
信息广场     
江泽民强调股份制并非国企改制的唯一形式本刊讯江泽民主席最近在一次会议上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它是社会主义的,也是资本主义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坚定不移的方向;应在此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营,可以实行改组、联合、兼并、租赁、等多种形式进行国企改革,但不能采用统一类之的做法;要防止在国企改革中出现化公为私。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吴一凡)重点企业不按期扭亏将被“除名”据忡华工商时报》日前报道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近日表示,国家确定的512户重点企业中的亏损企业,都…  相似文献   

12.
试论市场化改革中的“国有股减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股减持”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经之路,是企业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它是国企改革中的一项技术性问题,而不是实行私有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英国私有化改革的分析,指出私有化并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充分条件,并结合超产权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引入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国企改革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其中不少人主张,国企只有明晰产权,即把国企资产量化到个人才能提高效率。许多专家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实质上这是或明或暗主张私有化。为此,本刊专访陶大镛、吴树青、高鸿业、林岗、丛明和户中原6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5.
信息广场     
朱镕基总理强调今年的重点是抓管理   本刊讯 朱基总理最近在谈到国企改革问题时表示 ,三年脱困是指大多数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消除亏损。今年的重点是抓管理 ,以财务成本为中心的管理 ,今年定为“管理年”。证券、保险无一不存在管理问题 ,重要的是要监督、整顿。中央派出专职监事会 ,总的原则是只带眼睛不带嘴巴 ,不干预企业决策 ,发现的问题触目惊心。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子已经走出来了 ,就是股份化 ,多元投资主体。他认为比较令人担心的是技改资金的运用 ,有人在利用技改之名 ,行扩大生产能力之实。现在重要的是改善经营 ,严格禁止重复…  相似文献   

16.
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实践中,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深化国企改革的宝贵经验,包括加强国企改革的组织领导、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企战略性改组、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妥善调整劳动关系、国有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改革做强做大、利用外资民资改组国企、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国企分离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国企关闭破产重组、国企党建创新和围绕深化国企改革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方面面。认真总结推广和学习借鉴这些源于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7.
明晰产权关系,重塑企业制度,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现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产权的涵义 产权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讨论甚久,时起时伏,直至1988年,党的十三大第三次会议上,中央才明确表态。在这次会议的决议中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不是私有化,而是把笼统地、不够明确的产权变为比较明确的产权,以利于促进企业机制和企业行为的合理化”。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运用股份制明确产权关系。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又提出“通过理顺产  相似文献   

18.
陈斌 《湖北审计》2001,(3):15-17
股份制改造目前是我国国企改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如何搞好股份制企业审计,为国企改革服务,成为企业审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开展股份制企业审计的实际情况,就股份制企业审计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名刊揽要     
中国各省市正在展开一轮新的产权转让风潮,许多省市将国企的大部分股权出售给民营企业或外国公司。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品牌,产权重组被认为是国企改革的灵丹妙药。但有关专家表示,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在于产业整合而不是产权改革,中国零售业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英国私有化改革的分析,指出私有化并非国有企业改革的充分条件,并结合超产权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引入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