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非参数一MLE估计方法估计了四个时变Copula函数模型,研究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前后美国与国际主要金融市场之间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存在性问题,通过估计的时变相关系数和事件宣告效应监测发现,在金融危机时期,美国与中、韩、日之间存在显著的危机传染效应;与香港市场间不存在显著危机传染效应,因香港市场成为美国市场的替代市场受到投资者青睐;与英国市场传染效应不显著,相关性增加是由于经济来往密切引起,而非金融危机传染导致。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2007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日为研究区间,基于DCC-MGARCH模型对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美国股市影响亚洲七国或地区的时变传染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存在着美国股票市场对亚洲七国或地区股市的时变动态传染机制,金融危机的传染提高了美国与亚洲各国或地区股市的协动性;美国股市对亚洲发达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的传染程度存在差异,美国股市对发达经济体的股市传染性更强;亚洲各国或地区股市存在显著的协动性与传染性,各国或地区股市动态相关系数存在着显著的均值回归现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加入WTO、QDII和QFII实施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文章选取2005~ 2011年上证综指、道琼斯工业指数、美国原油期货价格、美国黄金期货价格和美元与人民币汇率的日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JR-GARCH模型,研究外围股市、能源、黄金期货和汇率对上证综指日收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证综合指数收益股价收益率存在不对称现象,但不存在杠杆效应.美国股市和美国原油价格对上海股市存在正向影响,黄金期货收益序列的波动性与上证综指的均值收益负相关,美元/人民币汇率收益与上证综指波动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有向无环图和溢出指数方法,从收益率和波动率两个层面,对人民币加入SDR前后各篮子货币之间的同期联动效应和信息溢出效应进行了探讨。实证结果发现:人民币与其他四个较为成熟的国际货币之间的联动和溢出效应均较弱,但是由于人民币的入篮,各货币的主导地位和相互溢出效应发生了改变。同时,人民币加入SDR使得市场间总体信息溢出强度降低,从而使国际货币体系更加稳固。本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人民币加入SDR后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且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汇率日交易数据,通过构建VAR-GARCH-BEEK模型分阶段实证研究了人民币对东亚货币汇率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金融危机期间和二次汇改后三个时期,人民币与菲律宾比索、港币、新加坡元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最为显著;相比金融危机期间,二次汇改后人民币与东亚货币汇率波动溢出效应有明显增强.文章最后对人民币参与东亚汇率合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对于上述结论,本文主要从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渠道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2017年1月3日至2020年6月30日全球2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股市的日度收盘价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含马尔科夫区制转换(Markov-Switching,MS)的GARCH-EVT模型拟合原始收益率数据的边缘分布,然后运用Regular Vine Copula模型刻画中国与全球股市的相依结构,最后通过估算?Co Va R和?Co ES等指标测度疫情冲击下各国股市对中国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前后的全球主要股票收益率具有马尔科夫区制转换特征,模型拟合效果理想;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与全球股市的相依结构在广度上有所弱化,但在深度上有所增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大部分国家股市对中国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境外风险总体可控,中国股市的避风港效应已经相对显现。本文研究可为科学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缓释境外风险输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俞会新  仇宝亮  肖艳伶 《全国商情》2009,(24):51-52,1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并表现出显著的传染性。本文以美国金融危机为例,建立VAR模型,对其传染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情况下,通过资本市场的传导,中国相对于发达国家影响较小,最后提出有效的危机传染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股市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对于股市是否存在"一月效应"上缺乏共识.本文采用沪深两市A股月市场综合收益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GARCH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的结论首先,我国股市的"一月效应"并不显著,即我国股市一月不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但是存在显著的"年末效应",即12月份的收益率为负值.其次,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股市的一月的收益率和12月份的收益率不存在显著的相互解释关系,这也说明了"年末效应"不是存在"一月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股市成立的时间比较短,对于股市是否存在“一月效应”上缺乏共识。本文采用沪深两市A股月市场综合收益率作为分析对象,通过GARCH模型和C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的结论:首先,我国股市的“一月效应”并不显著,即我国股市一月不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但是存在显著的“年末效应”.即12月份的收益率为负值。其次,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我国股市的一月的收益率和12月份的收益率不存在显著的相互解释关系,这也说明了“年末效应”不是存在“一月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协整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误差修正(EC)模型及几种GARCH模型对中国大连与美国CBOT的玉米期货价格及收益率和波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两市期货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和显著的协整关系;两个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同向变动关系,存在长期的共同趋势;EC模型反映出两市的长期期货价格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异,两市均受到对方市场期货价格收益率的影响,但短期波动过程则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通过建立GARCH类模型发现:两市在波动性的传导和影响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两市均存在溢出效应与一定的杠杆效应,大连玉米期货市场对CBOT玉米期货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存在,而CBOT玉米期货市场对大连玉米期货市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存在,市场的波动性对消息影响呈现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由此可见,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定价功能。  相似文献   

12.
汇率制度的经济绩效是汇率制度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在研究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以及汇率制度与货币危机之间的关系方面,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和实证文献的分析表明:固定汇率制的反通胀绩效要超过浮动汇率制度,但优势并不明显;从长期看,实际经济增长可能并不与汇率制度系统相关;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是在放松资本管制的条件下,钉住汇率制往往放大了外部冲击的影响,导致货币危机的"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使得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稳定构成潜在影响。本文通过构建Structural-VAR-MVGARCH-BEKK模型,从均值(一阶矩)和波动(二阶矩)两个层面考察了房地产价格波动与产出、通胀、货币供给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在均值层面上,房地产价格对产出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对通胀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其与货币供给之间呈现反向关系;在波动层面,房地产价格与宏观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波动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9年1月~2018年12月国内外羊毛市场周度价格数据,通过BEKK-GARCH和DCC-GARCH模型分析了国内外羊毛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和动态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羊毛市场与澳大利亚羊毛市场以及新西兰羊毛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均值溢出效应和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但澳大利亚羊毛市场与新西兰羊毛市场之间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中国羊毛市场与澳大利亚羊毛市场以及新西兰羊毛市场之间具有较强的联动持续性;中国羊毛市场与澳大利亚羊毛市场之间的关联程度较高,中国羊毛市场与新西兰羊毛市场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低。《中新自贸协定》和《中澳自贸协定》签署后,中国与两国羊毛市场之间的关联程度均未出现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结合溢出指数法,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与我国股票市场行业指数2011—2021年的日度数据进行匹配,从波动溢出视角,研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我国股票市场间的价格波动存在较为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同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各行业存在风险净输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对原材料和可选消费行业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其中金属类大宗商品风险溢出最大;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对我国股市风险溢出具有时变特征,极端事件冲击与系统风险溢出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联,而强监管政策的实施则能有效抑制系统风险的扩散。根据结论,提出监管层加强风险监管、投资者做好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新兴市场国家,存在严重的债权型货币错配,并且越来越严重.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而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货币危机,提高化解金融危机的成本,会干扰汇率制度的正常运行,还会对回避政策的价格效应有一定影响.本文章以我国1987~2006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错配对我国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股市的QFII制度效应,国内的文献主要通过对国内投资同行(尤其是基金)的交易行为和投资对象(上市公司)的内外治理影响进行总量研究,基本上着眼于水平视角。本文在建立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沪深A股市场的指数收益率变化,计量了QFII对中国股市垂直效应依次推进的三个层次,实证得出的结论分别为负的一定的审批政策效应、正的微弱的资金数量效应和负的比较显著的策略溢出效应,据此给出了适度加大QFII的资金审批额度、恰当改进股票投资税收政策和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的监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金融开放条件下,一国货币市场与国际货币市场将融为一体。研究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对于合理引导宏观经济运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本文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分析我国利率与汇率的作用机制,通过建立BEER模型实证考察利率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影响作用,探讨利率与汇率机制有效性在我国的现实表现,进而寻求有效的措施以推动我国利率市场与汇率市场的良好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投资性需求是推动我国房价非理性上扬的重要原因。高房价的背后无疑是大量国内外资金涌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资本逐利,而此股资金流动性强弱、规模大小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文章基于VAR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供应规模、信贷规模以及外汇汇率与我国房价波动存在联动效应,通过方差分解方法分析货币供应、贷款规模以及外汇汇率对房价波动的贡献程度,可找到调节我国房价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2005年7月—2013年10月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月度数据为样本,采用干扰分析法对金融危机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进行了实证分析。ARMAX检验的结果表明,单纯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金融危机本身并未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实质性影响与瞬时脉冲效应;而考虑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因素之后的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明显的贬值压力,金融危机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贬值压力。相对而言,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最大,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升值的压力,第三轮与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