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调查路线和方法 2006年7月份,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牧区经济研究所部分科研人员对呼伦贝尔市四个牧业旗进行为期20天的调研(调研顺序是鄂温克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调研以嘎查为切入点,以户为基本点,涉及牧区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我们在调研中选择较能反映当地情况的两类嘎查,一是较富裕嘎查,一是较贫困嘎查。采取与书记、嘎查达面对面交谈,解剖嘎查总体情况及所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经验教训等。对所在地选定的嘎查进行详细了解之后,其嘎查中选择两到三户家访。因为牧民分散居住,无法家访多户,因此,只选其中的较能反映本嘎查典型情况的一两户,并与牧户直接交流,了解生产生活各方面的情况、问题等。此次共走访了4个旗8个苏木镇、11个嘎查、16户牧民家。在实地调研中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
巴音诺尔苏木位于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东南侧.巴音诺尔苏木通什嘎查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纯牧业嘎查.有194个牧户,总人口为780人,总土地面积为23.8811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为23.6013万亩,耕地面积为2798亩。到2004年6月底止,大小牲畜总数为2.0925万头(只)。牧民的人均收入为1750元。  相似文献   

3.
乌云花  白岩 《北方经济》2006,(10):18-19
一、通什嘎查舍饲圈养实施现状 巴音诺尔苏木位于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东南侧,巴音诺尔苏木通什嘎查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纯牧业嘎查,有194个牧户,总人口为780人,总土地面积为23.8811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为23.6013万亩,耕地面积为2798亩.到2004年6月底止,大小牲畜总数为2.0925万头(只).牧民的人均收入为1750元.  相似文献   

4.
羊绒业呼唤理性在世界著名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主产地—内蒙古鄂托克旗,新召苏木(乡镇)巴音乌苏嘎查(村)蒙古族牧民孟克吉日嘎向笔者叫苦不迭:1998年一斤羊绒由上年的100元跌到了40元,也没有人收。他家养山羊450只,产绒175公斤,至今一公斤未售。而...  相似文献   

5.
我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嘎查。鄂温克旗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我所在的嘎查114户,牧民500人。鄂温克、蒙、达、汉四种语言在当地共同使用,主体民族是鄂温克族,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兴安岭腹地和呼伦贝尔草原,历史悠久,民俗独特,民风淳朴,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我区自1997年落实草原"双权一制"以来,牧区绝大多数嘎查推行了草场承包经营模式,以牧户为单位,分散经营,极大地带动了牧民的畜牧业生产积极性,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快速提高了牧区畜牧业生产能力。但是,因我区大部分牧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极  相似文献   

7.
生态移民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我国在沙化、退化严重的北方和西北广大草原牧区,为了根治草原退化,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目标而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本文基于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移民工程的实地调查,以敖力克嘎查为例,从经营方式、牧民收入、社会活动、子女教育和饮食结构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潮声     
“我不愿做城市里可供观赏的花卉,只想做护卫草原的一棵红柳,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苏木(乡)萨如拉图亚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的内心直白。这位共和国将军之子,怀着对党的忠诚、对牧民的真情和对草原的眷恋,28年来在草原上默默奉献,模范实践了“三个代表”。 1974年夏天,廷·巴特尔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从自治区首府来到了浑善达克沙地边缘的萨如拉图亚嘎查(村)。在这里,廷·巴特尔一干就是28年。 1976年国家落实政策,当年一块去的40名知青,39人陆续返城。廷·巴特尔含泪把最后的一位返城知青送上了车,而自己依然义无返顾地留在了萨如拉图亚草原。  相似文献   

9.
“个性”招商 内蒙古阿荣旗招商引资独具特色,产业定位为农畜产品龙头企业,招商对象主要是个体私营业主。今年上半年引资达7000万元,引来的59家客商基本上都是个体私营老板,均为独资办厂。 点评:不要怕招来的是私企,不要眼红别人把钱赚走了,人家不是把税交给你了?招商引资,眼睛不能只盯在大项目上,还要记得聚小成大、聚少成多。火鸡“火”了草原小镇 火鸡体形大、生长快、瘦肉多、肉味美、营养好,被称为“肉禽之王”,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内蒙古杭锦旗桃日本嘎查有500余户牧民,家家养火鸡,一些户已经由过去“养羊吃饭…  相似文献   

10.
生态移民扶贫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共有9.8万贫困人口,其中70%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偏远牧区。在原来的扶持越来越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旗委、旗政府于1999年果断对扎嘎斯台苏木(乡)的查干塔拉、阿格腾花、查干诺尔三个嘎查(村)实施生态移民扶贫。 一、生态移民扶贫的实践 (一)移民的基本情况。 迁移牧民分布于扎嘎斯台苏木境内满金茫哈和阿拉迪茫哈沙带腹地,总户数48户,人口 235人,牲畜1000多头只,占有草场30万亩。迁出前,他们使用的草牧场80%被明沙覆盖,植被覆盖度仅20%以下的有限打草…  相似文献   

11.
一、调查路线和方法 2006年7月份,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牧区经济研究所部分科研人员对呼伦贝尔市四个牧业旗进行为期20天的调研(调研顺序是鄂温克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调研以嘎查为切入点,以户为基本点,涉及牧区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我们在调研中选择较能反映当地情况的两类嘎查,一是较富裕嘎查,一是较贫困嘎查.  相似文献   

12.
1995年严冬,青海省玉树县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雪灾。厚厚的积雪覆盖了草场,埋没了村庄,隔断了交通,全县有1400名牧民在转场途中不知去向,30多万头(只)牛羊被冻死冻伤。牧民们损失惨重,陷入危难之中。然而,风雪无情人有情。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玉树县的灾情。在省委、省政府采取积极救助的同时,中央力公厅帮扶组的同志,千里迢迢,冒着生命危险,冲破茫茫的雪海,迅速赶往王树灾区。饱受雪灾之苦的牧民们象是盼到了亲人一样,争先把一条条凝结敬佩之情的哈达献给中办帮扶组。受中办全体干部职工的重托,帮扶组将门万元的捐款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天峻县按照牧业提质增效、牧民持续增收的目标,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夯实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11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2.83亿元,比2006年增长109.3%,牧民人均纯收入7819元,比2006年增长142.3%。实践证明,实施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推动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畜牧业,是实现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牧区发展,推动天峻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牧区教育资源的整合。自治区各苏木小学和乡中学相继被撤销,并迁移到了旗里或镇里,对牧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方面引起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北方大片退化草地上,沙尘依然肆虐。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腹地,一个名叫巴首胡舒的嘎查(村子)里,却有一片绿色的天然草场正生机勃勃地滋长着。不用植树,不必种草,仅仅“休养”一年多,在浑善达克沙地的一隅,就出现生态恢复奇迹……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牧区经营模式中有牧户、合作社、嘎查3个主体。牧户是合理并循环利用资源多种经营的小规模牧户,生产方式将传统和现代畜牧业技术结合起来。嘎查是草场所有者,其作用是保证草场地租的均享,并负责草场在整体层面的有效利用。嘎查草场制度采取的是嘎查成员按人均租而非按人均地模式,避免了草场的细碎化。嘎查要负责公共设施的修建,保障牧业基础的生产条件。合作社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主体,主要任务是衔接牧户与市场,争取将涉农二三产业的利润回归牧户,增加牧户收入。无论是嘎查还是合作社,都要进行社会公共服务,是分头进行或合作进行,目前是困扰学界和政界的一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牧民增收不仅关系到牧区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也关系到广大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远之计。牧民增收困难,是当前牧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玉树地区通过牧业结构调整、开展劳务输出、实施扶贫开发等措施,牧民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与省内其它地区相比,牧民增收仍然缓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强化玉树地区牧业的基础地位,发展牧区经济,建立增加牧业投入、提高牧民收入的长效机制,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1月22日是个喜庆的日子。这天,世代游牧于格拉丹冬雪山脚下沱沱河地区的53户牧民北迁柴达木,搬入位于格尔木市南郊的牧民新村。这是格尔木市实施国家三江源保护政策,而组织搬迁的首批生态移民。当记者来到整齐有序,颇具藏族风格的新村,看到牧民们正忙碌着打理新家和陆续迁居。一张张倍受紫外线"煎熬"脸庞,此刻喜形于色,面对此情此景不能不被他们深深感染。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阿克塞县以设施畜牧业和高效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着力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据统计,2011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一万元大关,达到10044元,同比增长12.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全省领先。哈尔腾村的牧民穆哈麦提汗兴致勃勃地说:“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牧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干劲也一年比一年足。”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古代游牧生产力及其组织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蒙古族及其先民,早已掌握制造各种马具的技术,使用过性能相当完善的各种马具。就游牧生产力数量而言其数量也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在古民蒙古史上,曾存在过大规模的贵族经济:(1)经济这种经济的制度前提是草牧场归皇民有,而吸权和经营权长期被贵族那颜垄断,也就是牧民对草牧场主的依附关系为前提。然后,通过强制放牧获得和剥削放牧舶役。(2)经营这种大规模贵族经济的经济基础主是牧民小相体经济。牧民不仅向主要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