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大力倡导发展实体经济的必要性。"稳增长、扩内需、控物价"是当前我国的宏观政策目标。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来实现这一目标,是必须回答的问题。通观中外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因此,我们必须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来实现当前的宏观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账期”问题成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不同组数据实证分析了实体经济的账期规模、账期延长的状况以及账期对实体经济利润侵蚀程度等问题,并得出在“账期”问题上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严重、制造业行业比其他行业严重的结论。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账期”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危害,提出加大民营企业、制造业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解决“账期”问题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业,简而言之便是"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特别是高端技术装备代表了装备制造业的最高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纵观美、日、英、法等工业化强国,均是以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腾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种经济形态及其关系构成了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格局。近年来,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导致了泡沫经济,削弱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本文分析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因,为中国经济解决"脱实向虚"现象提供经验指导和优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质量的提高对巩固我国的经济基础非常重要。金融业被认为是继“互联网+”概念之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重要力量,因为资本市场具有分配要素的能力。最近,金融业已被视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论文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业和制造业一体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力争引导资本更有效地流向制造业。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是我国经济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黄真 《数据》2009,(12):1-1
2009年,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这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加速向全球实体经济传导,其负面影响辐射到全球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将世界经济迅速拖入衰退的寒冬。"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同样深深传导到中国经济运行当中——从通胀到通缩,  相似文献   

8.
李娜 《河北企业》2021,(1):53-54
党的十九大会议明确指出,要"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因此在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提出了开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研究,加快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我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主要包括开放合作融合标准、明晰产权融合机制、跨界复合融通人才...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论文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基础上将数据要素禀赋纳入制造业发展分析框架,利用2013—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据要素禀赋是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其中数据流量规模的促进作用高于数据用户规模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为数字经济时代进一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助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的实体经济竞争,本质就是全球价值链的重塑过程.新兴市场国家只有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通过创新进一步提升优势,努力向高端产业进取,才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美欧等经济体迟迟摆脱不了已绵延6年之久的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国家近来则频现社会动荡,究其根本,都与经济减速或停滞相关,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弱化、萎缩下滑脱不了干系.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经济系统.在任何社会、经济制度下,两者都不可或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基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起催化和发酵作用.过分强调虚拟经济,必然是本末倒置,导致一国经济"虚火"过旺,出现病态.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商机,就行业和领域划分而言,科技型民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机遇更大。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也有望得到更大的发展甚至扶持。另一个将获得巨大利好的是环保及低碳产业。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实体经济受到了空前的关注。一是野蛮人举牌格力电器,引发监管层的"妖精论"和对违规险资的严厉查处。风暴眼中的董明珠笑称自己成为"网红",不是因为大家关心她个人,而是关心中国的实体经济。二是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10亿美元美国建厂,并吐槽"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除了人工成本,其他生产成本几乎都高于美国",戳中了实体经济的痛点,也浇了众多企业家心中的块垒。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盐城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经济正在由传统的"内陆型经济"向"沿海型经济"转变。在工业行业中,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4.
蒋文兵 《价值工程》2020,39(7):72-74
目前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但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进展依旧推进缓慢,需要国家切实增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速度。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制造业的融合对策,推断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为了发展经济,很多发达国家也准备振兴制造业。随着西方实体经济的回归,一大批新技术的出现,必定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造成很大影响。未来十年内,新技术例如纳米、人工智能等将重新塑造新型制造业,科技发展将以难以想象的驱动力改变社会生产力的布局。传统的制造业可能遭到沉重的打击,这是技术落后的国家不愿看到的,而发展中国家还停留在传统制造业上。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先进制造业的价值,提出了回归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美国再工业化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要求,更是立足于保持长期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举措,这将极大地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对美国经济本身和中国经济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为将美国再工业化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我国应从延伸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拉动内需、推进加工贸易转型以及促进人力资本快速积累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7.
柯林 《国企管理》2021,(4):70-71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制造业比重在2006年达到32.5%以后,逐渐下降。但是有个大的背景,就是经济总量在不断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所系,要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我体会总书记的指示,就是不仅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把制造业的总量进一步提升,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保持产业链完整。要实施强链补链行动,把弱项和短板补齐,使得在任何时候,制造业都是支撑,都不能“掉链子”。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振兴制造业是促进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总结德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和数字化升级经验,对比中德两国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指标数据,可以发现,德国制造升级模式表现出的创新性与前瞻性使其在数字化时代维持着强有力的领导地位。借鉴德国经验,我国应积极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带动中国品牌上升发展,建立企业数字化协同创新模式,加快培育与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数字战略部署,深入教育体系改革,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论制造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基本力量。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文明进步,每一步都依仗了制造业提供的燃料、材料、机器、工具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劳动、生活场所。制造业的发展和进步,承载了人类历史的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副理事长成思危近日做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问学讲堂”时指出,国民经济核算存在两种体系,一种是物质生产体系,它只计算实体经济,另一种是国民账户体系,将虚拟经济也纳人其中。美国遭遇次贷危机后,奥巴马提出“精明制造”计划,通过创新发展实体经济,并要求海外制造业回国建厂,甚至“再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