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秦锋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3):62-66,110
2011年,LNG现货贸易量达到6200万吨,一些国家核能利用政策的调整、天然气季节性需求使得现货需求量增加、LNG产能快速增长是LNG现货贸易量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从长期看,2016年以前全球LNG新增产能较少,LNG现货市场高速增长难以持续,LNG现货占LNG总贸易量的比例可能会下降,甚至是现货贸易总量下降。供需矛盾可能导致LNG现货进口国转向以其他方式满足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
近5年来,我国原油和成品油均呈进口量不断增长、出口量连续下降的趋势。1993年,原油出口量已由1989年的2440万吨降为1940万吨,进口量则由1989年的326万吨升至1565万吨。虽然1993年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仍是原油净出口国。预计随着原油进口的继续增加和出口的减少,1994年我国可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从原油进口来源看,中东原油所占比例已超过亚太地区所产原油。预计今后中东原油进口量将会继续增多。1993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从1992年的600万吨降为370万吨,而进口量则从1992年的770万吨增至1740万吨,增长幅度达到127%。成品油进口大部分来自新加坡,出口大都去往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3.
预计世界LPG(液化石油气)出口量将从1996年的480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5890万吨,而中东地区LPG出口量在世界LPG出口量中所占比例将保持在54%左右。亚洲地区对LPG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但区内LPG产量的增长远低于需求增长,预计到2010年LPG进口量的50%以上将依赖中东地区。日本仍将是需求大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将为净出口国,韩国、中国和印度仍将为净进口国。预计2005年我国LPG供需缺口约为800万吨,进口来源将以中东地区为主。鉴于目前国内进口气库布点较为集中,未来数年内可能造成地区性储存能力过剩,建议国家对大型冷冻气库的布局进行统一规划。  相似文献   

4.
亚太地区液化天然气市场发展态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0年以来,亚太地区天然气储量处于徘徊局面,而天然气产量显著增长;2004年亚太地区剩余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087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6.36%;天然气产量为351.2亿立方米,占世界的11.36%,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优质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印度和中国大陆已成为亚太地区LNG市场的新兴力量,过去以日本和韩国为主导的亚太LNG消费市场格局将出现新的变化。2005年世界LNG的生产能力(包括运输和接收终端)为115亿吨,其中亚太地区为7500万吨。预计2012年和2020年。世界LNG的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2.35亿吨和5.15亿吨,其中亚太地区分别为1.3亿吨和1.65亿吨。近年来,亚太地区的LNG贸易已经开始从以往单一的长期合同形式向更加灵活,对市场信号反应灵敏的合同形式发展,预计未来美国西海岸地区对LNG的进口需求有相当部分要由亚太地匡的LNG项目来满足,同时中东地区传统供应商的新增能力将转向欧洲市场。  相似文献   

5.
罗艺 《中国石化》2004,(8):14-15
2004年2月在新加坡举办的美国“化学周刊”亚太地区年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为石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亚洲将继续是石化产品的主要进口国,预计2005年该地区将进口化工产品1100万吨,2010年进口1700万吨。亚太地区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印度和泰国的GDP年均增长6%,中国在7%以上。  相似文献   

6.
2010-2015年世界天然气供需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法国国际天然气信息中心(Cedigaz)预测,2005-201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长率约为2.5%,拉丁美洲、亚太、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天然气消费年增长率可达4%甚至更高.2010年之后,世界天然气消费增长速度有可能减缓,预计年均增速不超过2.2%.世界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前景不仅将受到因气价升高而造成的日益加剧的各种能源间竞争的影响,还将受到由于产气国投资不足,技术有限所造成的产量约束以及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为了保持需平衡,天然气的运输量将大大增加,天然气管道运输和LNG运输的管理将更加趋于复杂.预计2006年-2010年,世界LNG需求将以每年大约9%的速度稳步增长.2010年之后,苏伊士以东和以西地区的许多国家有可能加入LNG进口国的行列.到2015年,世界LNG贸易在天然气总贸易量中的份额将从2005年的22.3%增加到30%.天然气行业的新发发展,特别是行业建设投资规模的扩大、更加开放的竞争环境将逐步促使形成一个新的天气市场运行模式,从而有利于世界天然气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7.
伊朗宣布,将在今后10年内投资LNG项目500亿美元。伊朗计划到2012年出口LNG达800万吨。据伊朗石油部预测,今后20-25年内全球天然气需求可能增长2%~3%,中国和印度将是伊朗出口天然气的主要市场。  相似文献   

8.
正壳牌近期发布的《LNG前景报告2019》显示,2018年全球LNG交易增量为2700万吨,中国LNG净进口增量为1600万吨,占到全球增量的59.26%,位居世界第一。中国2018年进口LNG5378万吨,比上年增长41.2%,成为推动全球LNG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天然气进口量为1254亿立方米,增速31.7%,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世界天然气及LNG  相似文献   

9.
2015年全球LNG贸易供应量为2.50亿吨,较2014年的2.46亿吨略有增长.从大西洋流向亚太地区的LNG数量大幅降低,欧洲地区重新成为全球LNG贸易的热点.澳大利亚引领世界LNG供给增长;“新兴需求”弥补了东北亚LNG进口量的降低.LNG贸易市场参与者“整合”与“分化”并存;亚洲LNG市场价格大幅下跌.2015年全球10个LNG接收项目建成投产,新增接收能力高达2920万吨/年;LNG船运市场呈现供大于求态势.未来数年内,全球LNG市场供给将持续增长,需求继续低迷,小型LNG项目前景良好,LNG价格将回归合理价位, “亚洲溢价”空间将减小或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亚太地区油品需求量持续增长。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预计未来10年里,亚太地区油品需求仍将保持较强增长趋势,需求量将从1993年的70985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0815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3.6%。从油品需求构成情况来看,对以运输燃料为中心的轻质馏分油的需求旺盛,而燃料油的需求增长率较低。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已达7.2亿吨/年,目前位居世界第二。预计未来10年里,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本地区油品需求。亚太地区能否达到所预计的炼油能力,取决于资金来源以及环保要求等诸多因素,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中国从科威特进口原油536万吨,比2007年多进口原油173万吨,增长48%,科威特已成为中国第七大原油进口国。 科威特石油公司对外宣称,到2015年科向中国出口原油将达到50万桶/日,而2004年则为18万桶/日。 中科两国政府于2004年6月签订了油、气领域合作备忘录,科威特石油公司于2005年在北京开设了公司办事处。  相似文献   

12.
1989年,美国出口煤炭9200万吨.到2010年,预计出口量增加近150%,达2.27亿吨.同期,世界煤炭贸易量将增长85%,约达7.08亿吨.能源情报管理局(EIA)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西欧取消煤炭生产补贴和亚洲对电力的需求迅速增加,煤炭贸易量将会增长,预计对用于发电的进口动力煤的需求会大幅度增长,从1989年的1.89亿吨增长到2010年5.33亿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乙烯新扩建项目的先后投产,预计到2010年,中国石化将增加乙烯能力320万吨/年,中国石油将增加180万吨/年左右,盘锦乙烯新增能力45万吨/年,全国产能将达到1600万吨/年左右。如按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0%、乙烯当量消费量年均增长6.0%估算,2015年我国乙烯需求量将达到3300万吨,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1996年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中最突出的大事有两件:一是中国已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二是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造成柴油进口量剧减,严重影响了国内的柴油供应。1996年中国原油出口量上升8%,达到2033万吨;原油进口量上升32%,首次突破2000万吨,达到2262万吨。原油进口额跃增45%,达到34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进口总额的2.45%。成品油进口量上升10%,达到1582万吨,而成品油出口量仅增加了0.7%,为418万吨。由于国际市场油品价格居高不下,柴油进口量比1995年下降了23%,降到460万吨,造成国内一些地方柴油脱销,价格飞涨。燃料油因国内供需缺口增大,进口量增加到854万吨,增幅达42%。中国石油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进口原油的大幅度增加,给国内炼油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同时也要求政府在价格机制、石油贸易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1995年亚太地区的原油消费总量为1510万桶/日,其中本地区自产原油占44%,中东原油占51%,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的原油占5%。2000年亚太地区的原油进口量预计将增加到1130万桶/日,其中39%由本地区自产,采自中东和其他地区的分别占55%和6%。中东原油在亚太地区原油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上升到2005年的64%和2010年的69%。未来15年以布伦特油为基准的油价对亚太地区三种原油价格公式的影响将明显加大。1998年亚太地区的油品净进口量预计将达到260万桶/日,2000年将达到290万桶/日。2000~2005年,亚太地区的粗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石脑油可能缺口较大,而汽油将保持供求平衡,并可能有少量的剩余。汽油、石脑油的价差将变小,粗柴油的价格将超过汽油的价格,低硫燃料油和高硫燃料油的价差可能加大。在未来的10~15年里,亚太地区的石油贸易结构的变化将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中东石油产量增长的绝大部分将出口到亚太地区。亚太地区还将从西非、北海和拉丁美洲进口更多的低硫原油。  相似文献   

16.
世界海洋油气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秋  张国忠 《国际石油经济》2005,13(3):43-44,57
近10多年来、世界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稳步上升,2003年海洋石油生产量达到12.57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生产量的54.1%。2004~2008年将是深海油气勘探的活跃期。2004年深海石油产量的可满足全球石油需求的5%、到2010年,深海原油产量预计可达850万桶/日(4.3亿吨/年)、可满足全球石油需求的9%。2005年亚太地区海洋油气投资占世界的165%,预计2008年将增加到19.5%。到2008,亚太地区海洋石油产量有望从2002年的1.65亿吨增加到2995亿吨。亚太地区海洋油气项目及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将是中国、俄罗斯(萨哈林岛)、印度尼西亚、印度,澳大利亚及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7.
亚太地区成品油总需求量随经济发展而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但2005年之后炼油能力过剩的状况才能逐渐得到改善。据FACTS—EWCI预测,2000~2015年亚太地区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2.8%,2005年、201O年和2015年成品油总需求量将分别增长到11.042亿吨、12.591亿吨和14.335亿吨。2002年亚太地区总炼油能力为108930万吨。2005~2008年中国和印度将新扩建炼油能力8000万吨,预计2005年和2008年亚太地区总炼油能力将分别达到111545万吨和116000万吨。2008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一轮的炼厂扩建又将开始。亚太地区提高油品质量的形势非常紧迫,这将导致部分结构简单的落后炼厂关停或继续投资进行设备改造。亚太地区各国到2005年将全部淘汰含铅汽油,2008年柴油达到50~500ppm硫含量的规格,2008年以后开始实行欧Ⅲ标准。成品油价格总体呈波劝上扬趋势。由于原油品质不断下降而成品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成品油和原油之间的价差也将在波动中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欧洲经委会最近在题为《2010年世界煤炭贸易》的报告中预计:美国2000年前将取代澳大利亚,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从1990年到2000年世界煤炭贸易量将每年平均增加3.6%,即1500万吨,但从2000年到2010年,世界煤出口量将比现在增加约2.5亿吨。西欧及东欧国家将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石蜡出口形势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年产石蜡100万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28%,石蜡年出口量为30~50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50%,1998-1999年,我国石蜡出口量攀升,产量,品种增加,出口配额费用上涨,非配额,低配额品种出口量增大,出口协议标量扩大并呈出向主营企业倾斜的趋势,今后三年,我国石蜡出口在品种上将更趋于高质化,多样化;在数量上将略有增长,预计出口量为50-56万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我国硫磺实际产量将达到310万吨以上,自给率将由14%左右提高到30%以上,将会大大缓解供应紧张、高度依赖进口的状况。今后几年,我国对硫磺的需求量将会继续增加,年均增长率约为4.2%,2010年达到1360万吨,2015年达到1680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