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邵逸夫是香港邵氏兄弟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是著名的影业之王,曾被香港学术界投票推选为最成功的十大企业家之一。他的"邵氏影业"也曾被列为香港十大财团之一。他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及韩国、日本、印度等国和地区拥有电影院200多家,每天光顾这些电影院的观众可达100万人次,他的事业的影响已深入到广大地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投身电影事业邵逸夫是宁波市镇海区庄市镇朱家桥下邵村(今勤勇村)人。父名镛、字行绍,号玉轩,早年在上海经营颜料行,为人机智,生活俭朴,热心于上海和家乡的公益事业。邵镛有子六人,女二人。邵逸夫排行第六,至今尚有人称之为六先生。邵逸夫名仁楞,字逸夫,以字行,1907年出生于上海南市豆市街锦泰昌颜料行的楼上。邵逸夫17岁时,在上海念完中学后,由于对电影有极大的兴趣,就投身中国正在成长中的电影事业,开始在其大哥邵醉翁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中担任拍片工作。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陕西财税伦理学者姚轩鸽先生新作《税道苍黄》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研讨会由中国财税法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刘剑文和天津财经大学著名财政学教授李炜光先生主持,30多位京津著名学者、企业家和《学习时报》、《改革内参》、《中国税务报》、《经济观察报》等多家媒体的主编、记者参加。  相似文献   

3.
《商道即人道》是日本著名企业家五十岚由人先生所著、华龄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佳作。该书既是五十岚由人先生白手起家、创建爱华路多集团的成功秘诀和创业过程的生动写照,又是他在实践中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阐述和经验总结。 独特而成功的经营理念。近年来,出版的不少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作品,大都是着眼于企业管理机制,如何靠有效的管理机制获求较大的经济效益。《商道即人道》一书在立意上明显地高出一筹。书中的核心主旨是:商道即人道。作者认为,为商之道不但在于追求和获取物质利益,而更在于它奉献于社会,企业家“通过商品向社会奉献爱心  相似文献   

4.
《新财经》2004,(5):104-104
我们处在一个弥漫着悬念的时代,我们拥有一个充满着机会的市场环境,能够扛起大旗的企业一定会制造一个比一个更大的悬念。中国浙商、中国东南沿海最富活力、最会赚钱、最具悬念的人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对浙商的活力特别是浙江企业家的精神赞誉有加。 吴敬琏说,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烈企业家精神的地方。他在世界华商大会上演讲时指出“华人是天生的企业家”,以浙江为代表的华商完全可以媲美全球成功的华商。  相似文献   

5.
初识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先生,只知道他是位成功的商人。他的好多经商传奇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他以他在商界的成功而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更令人称奇的是,马万棋先生还是位充满激情、才华横溢的爱国诗人。1989年和1994年,作家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马万祺词诗》,诗人臧克家说:“你是一位企业家,  相似文献   

6.
纪念著名经济史学家汪敬虞先生。他的等身论著丰富了中国经济史研究宝库。他主编的“金字塔式著作”《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为中国经济史研究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的优良学风、奋斗不息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人物     
《环球财经》2014,(1):31-31
2014年1月7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创办人、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邵逸夫于香港家中离世,享年107岁。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30年,与其兄邵仁枚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经营多家戏院与电影发行。  相似文献   

8.
正企业家精神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是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秦汉企业家到明清商帮,再到近代及改革开放时期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可谓光辉灿烂,有关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尚待扎实耕耘。理解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不仅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而且有利于认知中国与世界的长期经济变迁。韦伯认为在新教伦理中,"敬业"是企业家的"天职",新教伦理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而儒家思  相似文献   

9.
3月21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王孝雄先生在出差途中,因患脑溢血不幸逝世。噩耗传来,凡熟悉他的人都深感悲痛。王孝雄先生是著名的建筑设计专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乐观向上。执着追求。深受人们的爱戴;他学识奥博。意识超前,言传身教;虚怀若谷,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不畏困难。百折不挠。谱写了成功的人生之歌:他一生辛苦,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甘于奉献;为他所热爱和追究的建筑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为表示大家对王孝雄先生的怀念,本期特刊登以下悼念文章一  相似文献   

10.
董邦耀 《中国高新区》2007,(10):101-103
"香港首富、世界上最成功的华人企业家李嘉诚,在东方是位传奇人物!"这是美国负有盛名的《幸福》杂志在采访李嘉诚后发出的感慨。李嘉诚——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他以自己雄厚的财力、庞大的商业帝国、  相似文献   

11.
张静  周励 《西部大开发》2013,(9):118-119
初识郑山!先生,正值他刚从"天下第一福地"——我国著名的道教胜地楼观台归来。他告诉笔者,每个月他都会去那里用书经传道,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20多年来从未间断。他用小楷书抒写的《道德经》近300余通,其中一通五千七百多字。走进郑山!先生的工作室,便立刻被眼前的巨幅字画所吸引,经介绍才知这是山!先生独创的书法展现形式,即诗屏式。共有十条屏,展开后足足有7米长,近3米高,内容再现的是《老子》道德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谒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活力。企业家是创业家,同时又是创新家和改革家,创新是企业家的精神核心和本质特征。美国著名企业家洛克菲勒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企业家,假如你想成功,就要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而不是沿着一条已成功的路走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又是活动家王剑伟先生在香港是著名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有颇高的社会威望。他不仅在工商界人士中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政界中也有广泛的交往。王剑伟先生现任香港上海总会名誉会长、香港雨港联谊会名誉会长、香港宁波同乡会名誉会长、大伟行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剑伟先生早于抗日战争时期挤身于上海商界,在上海四川路成立大伟行,后又于虹口附近开设大理石厂。大伟行主要做进出口生意,出口羊毛及皮毛,进口化工原料及染料等。解放后,王剑伟先生仍继续在上海经商,不久即经历了"三反"、"五反"运动。1953年他离开上海去香港,大伟行也迁至香港继续营业,主要做玩具、塑料花、丝花、针织品、家庭用品等进出口生意。经营范围和规模都较大,公司业务亦不断发展,除大伟行外,又开设琪挪织品有限公司等。由王剑伟先生连续十年担任理事长的香港上海总会,在香港是个既有特色,亦有声望的社团组织,工作开展得颇有成效。该会成员大多是从上海来的香港著名工商界人士,其中浙籍"宁波帮"几乎占了半数。  相似文献   

14.
阎崇年 《中国报道》2008,(1):100-103
阎崇年对袁崇焕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他曾出版过四部关于袁崇焕的论集、传记。谈起袁崇焕,阎先生非常激动。他说:“袁崇焕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也是我写《袁崇焕传》的原因。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袁崇焕,学习袁崇焕。”阎崇年并不赞成把袁崇焕看成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他认为袁崇焕的精神实质是“爱国”和“爱民”。“我们现在应该学习袁崇焕爱国的精神,勇敢的精神,求新的精神,清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刘文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作曲家和指挥家,他的创作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对二胡音乐的创作,他的《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长城随想》被誉为经典之作。他的创作对我国二胡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我们通过他的系列创作可以得到无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刚读完赵力先生写的《图文中国昆虫记》,很不错,与著名法国动物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有一拼。赵先生把自己儿时以来的爱好延续成了杰出的专业工作,在昆虫学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建树。这成就比之企业家的成就、运动员的成就、小说家的成就是完全不逊色的。  相似文献   

17.
王文 《环球财经》2004,(11):14-15
香港娱乐业的发达举世闻名,她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娱乐经济的?日前,《环球财经》记者对香港著名娱乐传媒体查小欣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时逢2013年1月《中国民商》创刊之际,本刊记者专程看望和拜访了《中国民商》荣誉顾问、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于老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始终心系中国改革开放大业,始终关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家的成长. 两年多以前,民商传媒成立不久,民商传媒的同志曾去探望于老,并向于老汇报,民商传媒旨在建设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家园,致力于构建具有公信力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话语平台和民间智库,努力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积极营造民营经济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舆论环境,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和社会影响力,希望于老能够担任民商传媒顾问.于老听后格外高兴,欣然提笔写下"同意"二字.  相似文献   

19.
编读传媒     
《上海国资》2014,(5):8-12
1重塑企业家信心《财经》2014年第11期本期《财经》杂志封面文章探讨如何重塑企业家信心。文章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意味着政府向社会放权,公权力要退出市场,企业家重新回到经济活动的中心。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强政府、大国企、海量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最有利于经济成长的是激励企业家精神,而不是代替企业家。人们期望中国通过全面改革形成一个"包容性体制"。  相似文献   

20.
胡华是著名的中共党史学者,毕生贡献于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著述如林,桃李满天下。我们应该学习他"生是奋斗,死是休息"、"甘于清贫,淡泊名利"、"谦虚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