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同一地块两季粮食亩产达1652.83公斤。我国“二熟制”超高产研究获成功。6月21日,在山东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我国著名农作物研究专家、中国农业大学王璞教授带领验收组对“二熟制粮食超高产研究”进行了实打验收。在承接超高产玉米后茬小麦试验田,实收小麦1.134亩,实收鲜重607.75公斤,按13%标准水分计算,亩产506.09公斤。加上去年秋季前茬“金海5号”玉米创造世界夏玉米最高纪录的1146.74公斤实打产量,验收组确认该超高产田两季粮食单产达到1652.83公斤,试验研究获得成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温县是国家小麦种子产业化试点县、商品粮基地县、粮食高产县和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2004年以来,该县依靠科技,粮食单产和总产连创新高。2008年,50亩小麦超高产攻关田亩产达728公斤,刷新全国最新记录。万亩核心区平均亩产602公斤,20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589.8公斤,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20万亩示范区小麦单产560公斤的产量指标,共增加效益3084万元。  相似文献   

3.
《齐鲁粮食》2009,(5):47-47
中国小麦“家族”中最近增添了新成员。这个取名为“新冬34号”的小麦品种极耐盐碱,亩产超过了400公斤。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辉县市培育出“辉玉5号”玉米新品种,试种最高亩产达1080公斤,创全国玉米产量之最。“辉玉5号”是由辉县市种子研究会经多年潜心培育而成,在新疆、四川、山西和河南省的南阳、信阳及当地试种,最高亩产达1080公斤。“辉玉5号”具有秆矮、穗大、粒饱、抗病虫、高抗倒伏、耐旱等优点。今年该品种制种量将达到15万-20万公斤。河南省培育出高产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江苏农村经济》2007,(10):17-17
由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王连铮研究员主持育成的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中黄35”,今年在新疆石河子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实验地上,实收112亩,亩产达371.8公斤。这是继1999年“新大豆1号”创造的亩产397公斤以后,又一大豆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6.
2010年6月11日,中央电视台七套《每日农经》报道:“小麦新品种济麦22经受住干旱和倒春寒的考验,山东省高产攻关实打亩产789.9公斤,创我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去年秋播面积达2300多万亩,济麦22成为山东省30年来年度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7.
徐淙祥,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人,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旧县镇张槐社区管委会主任。他科技承包种植的优质高产示范田,自2006年以来,经相关专家现场实收实打,屡屡刷新安徽全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2007年平均亩产607.3公斤:2008年平均亩产631.9公斤;2009年平均亩产718.2公斤:2011年平均亩产741.1公斤。一时间,种粮能手徐淙祥成为江淮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安徽麦王”。  相似文献   

8.
发挥科技人员作用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张忠庆,毕显文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华山农场农业连续14年大面积均衡高产。作物单产逐年提高,1993年小麦平均亩产280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70公斤,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重视科技人员的作...  相似文献   

9.
广汉市位于成都平原,属都江堰灌区,自流灌溉面积达95%。1988年,人均耕地约1.1亩,复种指数231%;粮食播面亩产394公斤,小麦、油菜亩产分别达350公斤、150公斤,获全国高产县(市)称号,是研究耕地集约经营的一个较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秋种起,蒙城县率先在全省提出创建百万亩吨粮田活动,力争2011年百万亩小麦平均亩产500公斤,百万亩玉米平均亩产500公斤,全县粮食总产达145万吨。  相似文献   

11.
《齐鲁粮食》2003,(8):39-39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引种北京农科院培育的小麦珍品绿小麦获得成功,亩产预计达400公斤左右。据介绍,绿小麦籽粒中的硒含量为普通小麦的两倍,蛋白质、氨基酸、磷钾的含量也高于普通小麦50%,它具有食、药兼用功效,是营养保健品的理想原料,极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每到秋冬种,“稳定播种面积”就成为农业干部头上的一道“紧箍咒”。尽管面积是粮食稳产的基础,但种与不种,种多种少,农民心里也有一杆秤。按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2.24元/公斤、小麦平均亩产343.6公斤计算,1亩小麦毛收入770元,仅为2012年全国农民工月均工资的1/3。“种一季粮不如打一月工”,让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  相似文献   

13.
常州武进区“科技部水稻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攻关方和核心试验方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测产,攻关方亩产达818.66公斤,达到并超过攻关方亩产800公斤的立项  相似文献   

14.
记者在河南省太康县采访时发现,这里的农民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创出了一年四熟的蔬菜间作套种模式,投入少、效益高。据介绍,这种模式使全年地不闲。每年2月在弓棚里种“红辣萝卜”,生长期60天,一亩地能产2500公斤;5月份拆了弓棚栽大葱,7月成熟,亩产3000公斤;随后可以栽晚葱,亩产4000公斤,收得晚价更高;到10月至12月又栽菠菜,亩产750-1000公斤。满打满算,一年1亩地投入才1000多元,而净收入能达到2000多元。据县里的同志介绍,当地农民还摸索出了“经粮”套种模式。小麦空档套菠菜,菠菜…  相似文献   

15.
[业绩聚焦]陈德恩,男,1957年9月出生,现任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场长、八五二分公司总经理。三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他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与农场党政班子一道,带领全场广大人民,在三大文明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2004年,取得了农场利税超历史、家庭农场利润超历史、平均亩利润超历史,社会总产值超历史的可喜成果。与2003年相比,大豆平均亩产由150公斤提高到229.6公斤,麦类平均亩产由250公斤提高到380.5公斤,玉米平均亩产由450公斤提高到602公斤,粮豆总产首次突破30万吨,平均亩产422公斤,平均亩利润260元,家庭农场利润2.8亿元,人均收入达8500元。2003年12月26日八五二农场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农场”称号,陈德恩同志也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亩产六七百公斤已较罕见,然而福建省航天育种超级稻“Ⅱ优航一号”却创下了干谷亩产 971.9 公斤、湿谷亩产1191.9 公斤的奇迹。 据悉,“Ⅱ优航一号”是福建农科院院长谢华安将 "明恢八六 "等三个杂交稻恢复系种子送上太空产生有益变异,并将回收的种子在福州、上杭、南靖、云南永胜及海南三亚等不同生态地点种植,进行穿梭选择出的两个新组合之一。“Ⅱ优航一号”在尤溪的 101 亩示范片,百亩平均亩产干谷 928.3公斤,最高干谷亩产达 971.9 公斤,湿谷亩产 1191.9 公斤,创超级再生稻问世以来亩产最高纪录。 日前,国家农业部科教司陈明世副司…  相似文献   

17.
10月23日,江西省农业厅组织有关专家来到进贤县,考察农业部“超级稻配套栽培技术开发与技术集成”项目在赣实施情况。通过对百亩示范田进行现场实割测产,结果显示:示范方种植的“淦鑫688”水稻亩产达632A7公斤,比周边代表性田块种植的其他水稻每亩增产150.15公斤,增幅达31.15%。  相似文献   

18.
数字粮食     
900公斤 19月19日,袁隆平宣布“百亩片”,试验田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测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百亩片亩产达到926.6公斤。  相似文献   

19.
1985年以来,我们对黑龙江省讷河县太和、团结、长发、讷河镇等几个乡镇进行了改进种植方式的农业技术经济效益评价,评价实践表明,在靠政策、靠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改进种植方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小麦种植由一次播种改为交差或错行重播,可提高经济效益43.8% 讷河县小麦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30%左右,1986年,县农经总站在团结二屯搞了10亩地的小麦错行重播试点,重播小麦亩产为235公斤,比当年一次播亩产的175公斤增加60公斤。又以7户农户100亩地进行试点,错行重播小麦平均亩产为250公斤,比当年一次播的185  相似文献   

20.
信息窗     
由“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教授培育的1.8亩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138.14公斤。这一产量超过国际水稻研究所估算的最高理论产量78.14公斤。 据介绍,这片高产稻田位于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境内,从1998年至今,试验田已连续几年获得丰收,亩产稳定在1100公斤左右。袁隆平说,虽然这片稻田面积不大,但这种超级杂交稻表现出来的稳定而诱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