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中央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党的16届4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党的5大执政能力,其中之一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05.2.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研讨班上,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系统的论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表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中,20年可能很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程里,20年曾经创造过奇迹。下一个20年,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现在,这个走向已经非常清晰。中国将要建立一个惠及全社会更多人员的“小康社会”。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将其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当前,在新的形势下又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四位一体",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钱东红 《企业活力》2005,(10):16-17
<正>一、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强调构建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上,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次重大发展,意义非凡,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考验。每个公司个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就必须在理论认识上对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有清醒的把握,对提出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背景有深刻的理解。对和谐社会的认识,现在正处于累积、上升阶段,众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格局已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8.
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四位一体的改革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基本任务.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缺一不可,需要整体推进,同时每一个改革都包含自己丰富的内容,需要分别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车义 《活力》2006,(12):64-6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即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并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各级党政组织应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些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  相似文献   

12.
和谐消费环境与行政保护——消费维权中的工商行政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以及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经济正在进一步加快融人全球经济的步伐。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消费品由国家统一配置、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都相对缺乏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在促进经济繁荣的同时,我国政府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定位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3.
伍湘 《企业技术开发》2006,25(12):100-102
文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需要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协调统一、共同发展,其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性、系统化的工程,它的构建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而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契合,实现二者结合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性、系统化的工程,它的构建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而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契合,实现二者结合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置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项任务之首.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面对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规定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第一个加强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使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从原有的三位一体,正式扩展为四位一体。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开始把社会建设提到突出位置,划时代地把以人为本的社会问题提到与政治、经济、文化同等重要的位置。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因此,要用“以人为本”思想统领四个方面的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十六大以来,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显著,提出并实施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四位一体"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0.
李金波 《活力》2012,(21):54-54
学习十八大精神和调研分析,笔者认为,电子银行业务将迅速向农村乡镇覆盖.助推这种趋势有四个动力.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供推动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客观上是对电子业务的政策支持."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将有力推动电子业务向农村乡镇发展.理由是电子业务本身就是低碳、环保业务,可以理解为生态业务.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就是推动电子业务的过程.报告创造性提出了"五位一体",大大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以往的提法主要是"经济现代化",在十六大报告提的是"三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了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这次进一步拓展到"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