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江泓 《新商刊》2003,(10):26-29
徽商是安徽曾经的骄傲,从明代到清朝,徽商持续兴盛了三百多年,享有“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的美誉。徽商在经营中注意商业道德,讲究“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质”,奉行“以儒为体,以贾为用”的信条,形成了贾而好儒、弃儒为贾、亦儒亦贾的重要特色。乾隆年间,单扬州盐业的徽商资本已经达到四、五千万两,而当时的国库存银在最鼎盛时也不过七千万两。徽商的兴盛辉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2.
徽商之所以能在明中叶崛起,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念的解放是徽人走出深山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寒暑,恶衣食"的山民品格铸就了徽人的创业精神;宗族文化成为徽商成帮的粘合剂;较高的文化素质助推徽商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伯仲 《中国电子商务》2007,(2):I0007-I0009
徽商崛起于南宋,到明朝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商界的一支劲旅,所谓“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是其写照,到清朝中叶,徽商一跃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创造了雄踞华夏商界三百年之久的辉煌。贾而好儒,亦贾亦儒,这是安徽商人的传统。历上徽商中有不少是早年习儒,以后逐渐走上经商道路的,也有些则是亦贾亦儒,在经商的同时,爱好文化和儒术,形成了他们“贾而好儒”的特点。商人有文化、则气质、智力、判断力和洞察力的品位自然不同,善于审时度势,精于筹划,因而商业回报也不同凡响:商人有文化,在与达官显贵的应酬,便能投其所好,应时自如。文化的繁荣和兴盛是离不开经济基础的,对于徽州来说也不例外,正是徽商的崛起才造就了徽州经济的空前繁荣,也成就了徽州文化的空前辉煌!  相似文献   

4.
古有俗语:“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可见作为中国商界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甚至日本、东南亚等各国。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其在长期创业过程中所形成的“诚”、“信”、“义”.“仁”等优秀商业道德给我们广大民众,特别是给我们现代的商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徽商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显著特点就是崇尚文化。同其它领域一样,商界也存在着竞争,商界也有成功者与失败者,成功与失败不仅取决于机遇、资源等客观因素.更取决于商人的主观因素——知识、能力、文化性格。“商”最需要的就是知识,需要捕捉信息的能力。他们从事商业活动,却醉心于中国文化;是商贾,却饱读诗书,虽有一身商人气,但也不乏书卷气。——著名徽学研究专家.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朱万曙教授。  相似文献   

6.
朱文利 《江苏商论》2005,(10):163-164
明清徽商信守以家本位和官本位为核心的传统儒家价值取向。这是由徽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这种价值取向使徽商表现出“贾而好儒”的特色,所以得以兴盛,但它也强化了徽商自身的封建性,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相似文献   

7.
《度假旅游》2021,(1):8-8
歙县,秦时建县,至今已有2240多年的历史,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文化灿烂、名人辈出。这里是徽文化的发祥地,走出的徽商,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历史传奇。2012年歙砚的飞天砚搭乘神舟九号宇宙飞船上了太空;2013年砚石蛟龙砚随着蛟龙号深潜太平洋,从而书写了“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新时代传奇。歙县县委书记李忠,作为歙县的“代言人”,在《中国推介》倾情推介中国歙砚之乡、中国徽墨之都、徽商之源的名城歙县。  相似文献   

8.
张军 《现代商业》2022,(5):49-51
就地缘空间而言,长三角洲区域包含沪苏浙皖.就文化而言,江南文化是沪苏浙皖共同的精神家园,是长三角洲区域共同的文化符号.长三角江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直至创新,离不开徽商重商主义思想在长三角区域的传播和不断融合."无徽不成镇"的历史说明徽商在市镇演进与城市群形成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这对于现代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可以说。白酒市场的竞争是一场永无休止的战役。从安徽当年的沙河、焦陂。到今天的高炉家、口子窖、九酝妙品,其省会合肥市场几度易帜,中国酒业的整合已经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徽酒成为了中国白酒的主角之一。继“徽商”、“徽茶”、“徽文化”等词汇之后.“徽酒”随着皖系白酒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崛起,叫响了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人学,是心学。冯梦龙的“三言”是其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展现。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带来哲学上王学左派的兴起与文学上市民文学的繁荣,对冯梦龙的情爱观产生重要影响。从冯梦龙特有的文化人格和心态,深刻剖析“三言”中商贾对待婚恋的不同态度,是掌握“三言”中商贾形象特征和了解冯梦龙情爱观的独特视野。  相似文献   

11.
“勤勉、创新、和协、诚信”八个字,是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崭新的经营理念:“勤勉”体现了古徽商的“徽骆驼”精神,更展现了新徽商人勤奋、坚毅、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时代风貌;“创新”是徽商集团几年来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更是徽商集团与时俱进的动力源泉;“和协”蕴含着与政府、与股东、与雇员、与顾客、与同行等各方面的良好关系,是一种期待和追求;“诚信”则反映了徽商一以贯之、历久弥新的经营道德观。徽商集团正是凭借这一经营理念为核心内容,全力打造着新徽商的商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着这独树一帜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糖烟酒周刊》2006,(40):68-71
徽酒的操作方式令人敬畏,它们是徽商智慧的结晶。单说其高效的执行力和敢打敢拼的终端投入策略就不是哪些白酒企业所能企及的,因此有人将徽酒称之为冷漠的“终端杀手”。“杀手”的出现总会令人不寒而栗,那么在“杀手”遭遇的地方谁又会占上风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当商战的硝烟弥漫整个中国大地时,各种营销的手段,无一不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广泛的应用。从最早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这种对文化的浅层理解,到今天的“儒商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对文化的深层认识,都向人们昭示着一个明显的信号:未来竞争的焦点是文化,文化营销将成为未来营销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杨梓润 《光彩》2013,(5):33-35
徽人常说:"吾乡贾者,首鱼盐,次布帛."徽商对盐业的重视由此可见,而盐业对于徽商称雄商界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言变法,小试牛刀 明清时期,盐政与河工、漕运同被视为事关国计民生的要政.徽州盐商兴起之前,晋商为经营盐业的主要商帮.作为朱元璋实施"开中制"盐业政策的"试验田",山西盐商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整个盐业市场,这种局面直到一场盐业变革之后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5.
论徽商之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雷 《财贸研究》2002,13(2):14-19
徽州商邦的崛起是明清及后对封建经济乃至于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文章综合考察了致使徽商崛起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认为中原土族徙入徽州为徽商的生成奠定了基础,人地矛盾激化产生的“推力”是徽州人走出徽州的基本动能,“贾儒相通”观念的突破是徽州人现实地走向商旅之途的关键环节,明初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育及其产生的需求“拉力”为徽商打开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袁良天  汪琼 《江苏商论》2023,(2):40-43+51
古徽州以新安江和徽杭古道等水陆交通条件为依托,走出大山,融入市场,经贸互通。谱写出富可敌国的商业神话,打造出无徽不成镇的光辉业绩,成就天下闻名的徽商。留给今人的启示是:交通是平台,融入是动力,坚持要常态。唯志存高远,才能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17.
夏瑛 《现代商业》2007,(7Z):66-66,65
当商战的硝烟弥漫整个中国大地时,各种营销的手段,无一不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广泛的应用。从最早的“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这种对文化的浅层理解,到今天的“儒商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对文化的深层认识,都向人们昭示着一个明显的信号:未来竞争的焦点是文化,文化营销将成为未来营销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关于徽商崛起原因的研究,是历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财务问题。本文从财务视角出发,试图在分析影响徽商崛起财务因素的基础上,探讨文化、资本、制度之间的互动机理,以及这种互动机理对于徽商崛起的重大贡献。从而得出基于财务视角分析的徽商崛起的本质原因,即徽商文化、人力资本、控制制度是徽商崛起的重要条件,而且他们之间的互动机理则是徽商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不论大小,都应该重视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中小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不仅对其作为中小企业的运营与繁荣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其未来发展成为大企业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的中小企业多半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伴随着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自发形成的我国中小企业,不仅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所谓“文治”时代的要求,甚至严重者已经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文化“致命伤”。治愈这些伤痛,建设中小企业创新文化,逐步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创新文化的体系,是我国中小企业走向成熟的关键和标志。  相似文献   

20.
中国IT业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年,逐渐从“幼年”走向了“成熟”,多少知名厂商也在这种成长过程中从兴盛走向衰败,又从衰败的泥潭中挣脱出来走向了兴盛。但也就是在这种反复中,IT业因国内这种独特的市场形势产生了一个“怪圈”——代工。其实在欧美国家,代工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商业合作,像NIKE,麦道等一些知名品牌,他们到目前为止仍然延续着代工,但是国内IT行业的这种代工却与这些知名品牌代工形式大相径庭,特别是针对于DIY产品的代工。作为NIKE,他只是将自己的NIKE商标以代工形式为合作基础出卖给制鞋厂商,而这些制鞋厂商又按照NIKE的设计理念和产品质量标准来生产产品,而对于产品的推广和渠道的建立大部分都是由NIKE自己来管理和制定,这也就是说NIKE用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变相收购了代工厂商,而国内的IT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