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宁 《中国金融》2015,(4):57-58
近年来,山东省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较快增长,贴现量增长相对缓慢,导致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加。深入分析了解其背后深层次原因和反映出的问题,对于促进票据贴现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和贴现的基本情况2011年以来,山东省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持续较快增长,而贴现量增长缓慢,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加,且增速明显快于全国,改变了以往增速与全国基本一致的态势。未贴现银行承兑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融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于一体的信用工具,近几年来,银行承兑汇票承兑和贴现业务在荆州市都有一定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动该项业务的开展,提高企业票据结算使用率,最近,我们对荆州市5家金融机构的5个票据贴现中心和4个具有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权的基层行处,以及8家重点客户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3.
一、制约鹤岗市票据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1.票据业务普及面狭窄,发展不均衡。由于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的不够,票据的社会认知度低,一些企业对银行承兑汇票和贴现业务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全面,影响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和票据融资功能作用的发挥。目前,鹤岗市金融机构签发银  相似文献   

4.
李春燕 《山西金融》2003,(11):20-22
近年来,阳泉市票据融资业务发展迅猛,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票据市场出现了超常的增长势头。2003年1-6月份,全市金融机构累计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4倍。票据业务越来越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融资工具。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对全市近几年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汪洋  任树峰 《现代金融》2008,(11):27-27
一、票据业务开展情况 大厂支行的票据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开立百分百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该行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主要集中于沿江工业开发区内大型企业,如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钢铁有限公司等。百分百保证金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主要集中于大型生产企业的销售商以及小型贸易型企业。沿江开发区内生产型企业多为钢铁化工企业,销售过程中这些企业积累了大量的银行承兑汇票,  相似文献   

6.
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龙  孔波 《西南金融》2004,(7):21-21
经营行应严格按上级行年初信贷业务转授权办理银行票据业务。未经上级行批准,经营行不能为了目标任务的考核需要,擅自变通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和边贴边查方式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办理经核实为真实有效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才能视为低风险信贷业务,方可自动增加客户授信额度。  相似文献   

7.
一、风险分析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不是来源于项目风险和企业风险,其风险主要来自于票据本身,防范贴现业务风险的关键在于鉴别票据本身的真伪性、票据各项要素是否齐全银行承兑汇票本身真实可靠。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在银行、企业、政府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实行"无纸化"银行承兑汇票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瑛 《武汉金融》2002,(3):35-36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实施以来,企业之间使用商业汇票,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有了较大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发展已呈现逐步滞后现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及企业交易的需求,究其原因,除了银行对企业信用的信心不足外,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诈骗的现象正日益突出,制约了银行承兑汇票的流通、转让和贴现.在总行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现场检查后,笔者建议实行"无纸化"银行承兑汇票,从根本上消除假银行承兑汇票的存在,促进票据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活动日趋活跃,关联票据风险突出,应引起关注。其主要表现形式有:1.滚签银票,放大信用。滚动承兑、贴现是票据业务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典型的做法是关联企业用循环保证方式以低额保证金来倒逼银行承兑,甚至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联手,自行承兑,自行贴现,你开我贴,我开你贴,相互对开、对贴,套取银行信贷资金,形成了承兑-贴现-保证金-再承兑-再贴现的怪圈。最典型滚签银票方式是母(子)公司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其敞口部分由其中一方提供担保,再到银行去办理贴现业务,贴现资金很快“回流”至母(子)公司承兑项下保证金账户.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和6月,某银行黑龙江支行和河南某支行先后发生两起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涉案金额分别高达4.325亿元和1.461亿元,给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再次敲响了警钟。上述两起案件的共同点是,企业人员与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违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给签发行和贴现行带来了较大的票据风险。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票据市场中,银行承兑汇票一直是票据市场的主要工具,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相对滞后。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支付结算效率,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更好地引导和推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是我们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本从我国目前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眼,提出推广我国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对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山西金融》2003,(11):25-27
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以金融中介的角色,提供银行信用或商业信用,收取手续费,并承诺客户在一定期间内履行票据特定义务的约定。由于受社会信用环境差、企业制度建设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较难开展。本介绍了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票据市场潜在的风险,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是持票人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并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这种行为是以真实贸易或劳务为基础,在对汇票真实性有效核实后,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是一种风险较低的信贷业务。但是,如果离开这一基础,就会诱发许多风险。因此,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应全面贯彻内控优先、防范第一的思想,有效防御和化解低风险业务经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4.
钟玮 《金融会计》2003,(8):26-27
近年来,票据业务做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量大的城市纷纷成立了票据专营机构或专营窗口,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票据市场正在形成。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票据市场流通的商业汇票大都是银行承兑汇票,且票据行为也局限于经济活跃地区的金融机构和部分大中型企业,致使票据品种单一,票据市场的参与者有限。一方面,贴现、转贴现因为票据不足,成交量难以出现大的突破;另一方面,银行承兑汇票占据票据市场的主导,容易形成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度依赖。针对我国票据市场结构失衡、风险集中的现状,为促进票据业务发展,培育健康的票据市场,笔者认为,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票据贴现是收款人或持票人将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或商业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收款人的一项银行授信业务。按照人民银行利率管理办法规定,贴现利率是在人民银行再贴现利率基础上浮动加点(即不低于3.24%)。据对河北省邯郸市票据贴现市场的调  相似文献   

16.
《上海农村金融》2005,(1):22-23
票据贴现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推进金融服务、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业务之一,近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在信用业务中占比也越来越大。总的来讲,票据贴现业务由于具有相应的贸易背景,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由金融机构加以承兑,风险程度相对较小,是各大金融机构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是银行的一种低风险信贷业务,而这种低风险是建立在严密严格的审查和合规合法的操作基础上的。如果把关、审查不严,操作不当,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同样会转化为高风险业务,类似的教训在银行系统已不鲜见。为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和控制,最近,我们深入基层行,对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8.
张崛 《时代金融》2012,(35):109+114
<正>近年来,我国票据业务发展步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从央行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2年9月末,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8%;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8.4万亿元,同比增长28.7%。9月末票据承兑余额较年初增加1.8万亿元。其中,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为70.1%。9月末金融机构累计贴现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3.7%;期末贴现余额为2.3万亿元;同比增长56.79%。9月末,票据融资余额比年初增加8313亿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市场上对票据业务的一个普遍认识是,商业承兑汇票风险大于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所以在全国范围内贴现商业承兑汇票的量极少,但正如人们所说,越安全的地方越有风险,显然,提高防范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技巧已成为当今票据市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20.
王洪 《山西金融》2002,(8):55-55
在目前票据业务中70%为银行承兑汇票。虽然近几年商业银行大力加强信贷管理,努力完善内控制度,但仍然存在违规操作现象。有的出票行有章不循,不能严格填写票据各要素,造成潜在风险;有的银行为背书不连续的银行承兑汇票办理贴现;为非存款户办理贴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