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态承载力视角,以长三角—皖江城市带为例,将生态承载压力、生态承载弹力和产业转移流强度三者相结合,对长三角—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产业大规模地向皖江城市带转移对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的生态承载压力和生态承载弹力均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合肥应当有选择地承接资源依赖型的产业入驻,马鞍山应当有选择地承接环境依赖型的产业入驻,皖江城市带其他七个承接区均可以同时承接资源依赖型和环境依赖型的产业入驻,应当通过政策引导成为未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因子分析的安徽省区域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圣春 《物流技术》2008,27(4):76-79
通过选取区域物流发展的部分评价指标,对安徽省近几年及其17个地级市06年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析出的4个主因子客观地对安徽省及其地级市物流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区域物流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江苏省13个城市多项物流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区域物流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客观地评价全省区域物流能力,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实证结果表明:综合得分最高的三个城市为苏州、南京、无锡,综合得分最低的三个城市为泰州、淮安、宿迁,政府在制定决策时需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制定相关规划及政策.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与优化成为研究热点,对城市间经济关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能很好地了解区域城市间经济关联。借鉴引力模型思想,测算出皖江城市带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皖江城市带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程度较高,经济联系网络关系围绕主要城市展开,网络中存在4个凝聚子群和明显的层级结构,但有向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加强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地下空间开发为视角,用文献资料法、实证法研究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创新方式。从工程技术和技术经济的角度验证了开发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可行性。认为开发区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障碍因素是产权归属不清、产权定价无据及缺乏规划编制;应从确权、定价、规划、融资、财税等方面着手加快促进开发区地下空间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潘裕娟 《物流科技》2008,31(3):11-13
目前,珠江三角洲区域物流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空间的角度出发,对珠三角区域物流现状从物流通道格局、物流业地域差异及区域物流的未来发展格局等方面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以期能为区域物流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林坦  安童鹤 《物流技术》2010,29(15):13-15
结合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战略,对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结合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战略,对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劣势,以及存在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8,(14):289-291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区域物流规划中各地区的物流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利用因子分析对各地区的物流发展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再利用新得到的综合主因子指标代替原来较多的评价指标,对西部地区的物流发展进行评价得分。该方法不但能够使原来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所得结论客观、可信、较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资源分布存在地区差异,农产品需求和区域物流能力不匹配对浙江省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造成很大阻碍。本文收集了浙江省各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相关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客观地评价浙江省11个市的农产品物流能力,为浙江省区域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8个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的崛起,该地区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促进区域合作的有效措施,为皖江城市带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因子分析法,选择我国九大物流区域17个省市2007年和2012年的相关数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九大物流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在2007年和2012年的大小和排名,并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中部和西南区域物流竞争力得到较快发展,区域间的差距在缩小,物流竞争力的格局在发生变化,不同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与经济的发展不同步。  相似文献   

13.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集中体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和关注民生以就业为本的主旨。本文主要探讨了皖江城市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以期通过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罗裕梅  芳芳 《物流技术》2014,(21):244-246
基于因子分析法,选择我国九大物流区域17个省市2007年和2012年的相关数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九大物流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在2007年和2012年的大小和排名,并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中部和西南区域物流竞争力得到较快发展,区域间的差距在缩小,物流竞争力的格局在发生变化,不同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与经济的发展不同步。  相似文献   

15.
现代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省市物流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各省市的物流水平,比较它们之间的差距并分析原因,努力提高各省市的物流水平,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沈晨  潘家坪 《物流科技》2020,(9):124-127
物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为综合评价江苏省物流竞争力水平,文章借助SPSS.23软件,对江苏省13个地市物流发展情况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归纳影响物流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因素,总结江苏省物流发展现状,发现目前江苏省各地区间存在物流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并为进一步推动江苏省物流业高效、稳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城市之间的物流及城市相关性确定城市附近的路网体系建设,这种思路比较能够满足货物运输的需求,比较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慧渊 《会计之友》2012,(23):112-116
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物流业带来了新的生命,但物流成本却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贯被物流学界称为黑大陆或物流冰山,可见我国物流业在成本方面是一大盲区。文章先研究了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从宏观方面看待这一问题,说明问题的严重性,然后从微观方面就企业物流费用进行研究,利用XX集团及其5个子公司这一案例,借助于前人的研究,根据物流活动的功能选取了影响物流成本的各个指标,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影响物流成本的关键因子,以便企业提出相应的对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经济增长的的一个重要的引擎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带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首先了阐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然后简单梳理了经济增长的理论的文献综述,论述了技术创新方面的问题.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了区域的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说明区域的经济发展好,而中西部区域则表现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胡一波 《物流技术》2014,(19):96-98,107
以西安市长安区上王村为例,为了更好地促进其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对上王村乡村旅游现状和物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上王村乡村旅游对物流的需求,围绕乡村旅游的餐饮、住宿、交通、游玩、购物和娱乐几个方面,提出与物流的联动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