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农业列为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一些非洲国家的政府官员最近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洲国家的农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中非双方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下,中非农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疫情对非洲农业造成一定冲击。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中非农业合作的创新高效发展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中非农业合作概况入手,探析了新冠疫情对非洲粮食系统安全、农业生产,农产品需求、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冲击,最后对新冠疫情下中非农业合作进行了思考,期望为疫情影响后的中非农业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非间的合作和交流近年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2006年,中国就已成为非洲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且贸易额还在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已经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由于中非间各种资源存在较大的互补性,中非间的合作对于双方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尤其是农业资源,中非间互补性极强,合作的前景相当广阔。本文针对目前中非农业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的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推动中非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利益交汇点。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携手推进农业合作,迄今已走过12个年头。在中非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和领导推动下,各方落实习近平主席打造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的指示倡议精神,推进农业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新时代,进一步深化中非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我  相似文献   

5.
正回望历史,中非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相互支持,彼此尊重。着眼当下,中非面临着相同的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的任务。中非有很大的互补合作空间,尤其是在农业方面。数据显示,非洲70%人口是农业人口,农业对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30%。来自中国的技术、资金和经验,为非洲国家发展农业、提升粮食自主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  相似文献   

6.
自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对非洲农业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在中非合作不断深化的新时代背景下,中非农业合作研究已经全面展开,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非洲农业的发展问题.但是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入研究非洲农业则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为此做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同主办,为期两天的“中非农业合作论坛”8月11日在京开幕。农业部、商务部、外交部及各地有关领导与非洲18个国家执政党和政府领导人、驻华使节共商农业合作大计。“世界粮食供给短缺日益严重。此背景下,维护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非共同挑战”,  相似文献   

8.
抓住机遇 积极探索 深化中非农业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中非农业合作的必要性基础上,认为中非农业合作是越来越多、越密切、越务实,新中非农业合作存在着国际和国内的难题亟待解决,建议设立中非农业合作促进与协调机构,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规范企业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一株杂交水稻,吸引了国际组织官员和来自非洲14个国家的农业部部长的鼎力推介;一位顶级大咖,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受到了非洲国家的竞相邀请;一次活动洽谈,中非农业合作项目现场签约27.47亿美元……这是发生在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上的场景。6月26日—29日,随着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成功举行,中非农业合作迎来了一个"新沸点",开辟了中非农业合作新的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10.
正农技专家,作为中非农业合作一线的工作者,不仅在我国向非洲国家转移先进的农业技术(包括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渔业、林果业等领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对促进中非文化交流、进一步构建健康而友好的中非合作关系具有独特优势。我国向非洲派遣农技专家的历史,要追溯到1961年首次向马里派遣7名农业专家试种茶树和甘蔗,其后一直延续至今。尤其是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向非洲国家派遣农技专家已成为中非农业发展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农技专家派遣  相似文献   

11.
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记者就有关问题专访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相似文献   

12.
在中非农业合作过程中,企业已经成为重要主体,在非洲主要承担投资和援助两类项目。在投资项目中,企业的外交行为体现为履行社会责任和推动文化交流,在援助项目中,企业的外交行为体现为开展援助活动和构建外交平台。总体来看,中非农业合作过程中的企业外交具有关注农业的公共价值、开展外交的持续有效和尊重非洲的发展需求三方面特点。未来应当加强对中非农业合作领域企业外交的引导和分类管理,而这种企业外交思路也可以拓展到我国其他外交关系和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13.
乌克兰是欧洲传统农业大国,农业资源禀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乌克兰独立以来农业发展历程并非顺畅,农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乌克兰农业发展特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潜力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中乌农业合作基础及合作前景,并结合乌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深化中乌农业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农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农业国际合作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合作渠道日趋多样,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内容日益丰富,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目前,我国已与140多个国家以及主要的国际农业机构和金融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业合作关系。与50多个国家成立了农业合作委员会或工作组,双边农业合作进入机制化、常规化轨道。  相似文献   

15.
在第27届国际农经大会期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台湾大学农业经济学系联合主办的“新形势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学术研讨会,8月18日在京召开。海峡两岸农业经济研究领域的60多位专家学者就新形势下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中国对非援助尤其重视项目的可持续性,并更多地通过企业层面的商业交流维持援助效果。然而,这一援助与企业投资相结合的新型援外模式是否真正实现了可持续的目标效果,正是困扰中非农业合作成效的主要问题。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农业企业在非洲开展农业援助的具体历程,尝试在平行经验分享理论框架下深入分析中国企业对非援助的知识体系、实践主体和实践影响,从而探究企业援非项目在经济功能和公益功能双重层面上的可持续性。结果发现,中国农业企业的援非项目在经营创收、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转移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并在未来有望进一步与非洲国家加强合作。基于此,对中国及农业“走出去”企业开展农业对外援助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两岸农业经贸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两岸的经贸探讨两岸未来农业合作的方向与前景,首先介绍两岸农业经贸的发展历程与其经济诱因,然后就WTO对两岸农业经贸活动的影响,以及影响两岸农业投资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就未来两岸农业经贸方向与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的农业合作:历史、成效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以来,中非农业合作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农业议题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合作内容由务虚转向务实,合作方向由单向援助转向双向共赢等特点。中国对非洲的农业合作,取得了不少成效,力度不断加强,并有了新的载体和新的动力。展望未来中非农业合作,机制化水平将继续提高,基础性建设将继续夯实,互动性参与将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9.
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开发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与我国合作开发地缘优势明显,是我国农业海外合作开发的重要首选区域。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全球战略格局指导下,通过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等方法,立足我国对粮食等大宗战略农产品的发展需求、东南亚各国的农业资源禀赋与合作意向,从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高度,系统谋划了东南亚地区农业合作开发的战略重点领域,确定以稻谷、天然橡胶、油棕榈、木薯、甘蔗和林业六大行业为合作重点,以提升原料掌控权和贸易话语权为关键环节,根据东南亚重要交通物流通道、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区域差异,提出"三线两区"的合作开发总体布局。围绕各种合作有力推进,提出设立专项基金、加强金融支持、提升政府服务等政策建议保障,为我国政府与企业在东南亚地区长远战略合作的顶层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06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以来,中非农业合作步入新阶段。特别是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召开后,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中非双方开展了一系列务实的农业合作,在科技合作、投资贸易、人力资源培训、南南合作、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援外专家派遣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