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允价值计量是重要的计量属性之一,它的运用产生的经济后果,一直是会计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向世人展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和缺陷,如何进行修正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中国银行业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积极而谨慎的,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实现净利润的飞速增长.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发展、变革、改进的角度,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现实缺陷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以获取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潘哲 《云南金融》2011,(8X):93-93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种曾备受大家推崇的计量模式一时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论的热点。本文结合这次金融危机,探讨了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作用和缺陷,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种曾备受大家推崇的计量模式一时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论的热点。本文结合这次金融危机,探讨了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作用和缺陷,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不断扩大的次贷危机,某些金融界人士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这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本文在剖析公允价值计量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基础上,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是全球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对较佳的计量方法。我们不应完全抛弃或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情况,本文提出我国必须关注各国的现实选择,尽快完善相关会计规定,加强金融监管,逐步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硝烟渐散,但是其对会计界产生的深远影响还在继续.本文针对金融危机中曾饱受争议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展开讨论,还原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并揭示其在危机中暴露出的几点主要缺陷,最后探讨了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与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蕊 《会计师》2011,(11):7-9
<正>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漫天硝烟尚未散尽之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备受关注和争议,一些银行家、金融专业人士称其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帮凶"甚至"罪魁祸首"。同时,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广泛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于2007年开始在上市公司中执行。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全球各同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各国政府和经济金融界人士绞尽脑汁,从次贷危机追溯到衍生金融产品,再追溯到市场及市场信用,试图找出危机的罪魁祸首。与此同时,会计业也迅速地卷了进来,会计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危机的相关性已成为金融界与会计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李劼 《会计师》2010,(10):15-16
<正>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满足交易主体规避市场风险、降低筹资成本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日益扩大。衍生金融工具准确的会计计量成为当今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性,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会计计量缺陷逐渐显露,已难以适应其会计计量,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直以来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采取谨慎态度,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开始应用于我国的会计计量中,特别是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中。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公允价值在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适用性提出质疑,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加剧了金融危机,主张废除公允价值,以避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公允价  相似文献   

9.
李明 《财会学习》2009,(5):12-13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金融海啸所带来的经济萎缩之势,至今未显停歇之态.在反思此次危机的原因与教训时,不少人从金融资产计量技术的角度分析,得出"公允价值计量是本次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的结论.这种结论的力量委实不可小觑.贵为全球先进会计技术的发源地--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首先宣布暂停对金融资产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其中的原因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0.
浅谈金融危机对会计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华 《金卡工程》2009,13(3):188-18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也正在积极合作来应对这次危机,共度难关.本文结合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从会计的角度来分析,说明此次金融危机对会计的影响,主要是从企业财务报告和公允价值计量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浅析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面对不断蔓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许多人士对"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了质疑。本文在分析了次贷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之后,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建议。一、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质疑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金融界的应用,除了具有提高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后,金融界和会计界之间再次爆发了公允价值计量存废的论战。而对于刚刚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重新启用公允价值的中国来说,如何运用公允价值成了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梳理对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问题的相关争论,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对我国公允价值适用性问题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下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栋 《新疆金融》2009,(3):I0002-I0002,1-8
此前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饱受指责,甚至有人认为“公允价值”是此次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本文分析认为,此次次贷危机暴露出了公允价值在面对资本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在实际应用和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并非是造成危机的根源。即便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不能解决危机本身的问题。公允价值仍是最能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计量方法,尤其适用于金融衍生产品。但面对金融危机中投机、炒作等非理性、非公允的市场报价,有必要建立起适应非活跃、非理性市场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2016,(6)
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会计实务中、深受人们一致好评的时候,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却将其反应的问题扩大化。公允价值作为"21世纪的会计计量属性"自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场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论在金融界和会计界激烈展开。虽然公允价值之争早已结束,但是它留给我们了诸多思考。所以,积极参与借鉴国际公允价值研究的新成果和主动深入的认识公允价值,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修改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启示,以期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则是引发这场争论的起源。由于会计职能的客观反应性,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在对资产的客观计量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先天性的顺周期特征。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是诸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将金融危机的源头和动力直指公允价值会计本身是缺乏说服力的;在经济环境既定的条件下,顺周期效应的产生更多的是主体对利益追求的不理智,以及在利益疏导与危机遏制过程中的主观偏向造成,因此任何有关解决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问题的措施,都不应只关注公允价值会计本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公允价值会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争议,特别是遭到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界的强烈反对。以美国银行业协会(ABA)、国际金融协会(IIF)为代表的反对者们认为,在不断下跌的市场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某些金融资产,造成投资者更糟糕的未来预期,从而对市场持续失去信心,加剧或放大了美国次贷危机及世界性的金融海啸,应当暂停取消公允价值会计。  相似文献   

17.
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重新点燃了公允价值会计优劣的论战。本文从美国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入手,分析了次贷危机中暴露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并从中探求此次危机对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备受关注.我国2006年颁布并使用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采用是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在实际运用中效果有待商榷.本文在介绍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公允价值计量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认为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是罪魁祸首。这一错误认识主要是由于在对金融工具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在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估计不可靠,金融工具披露不充分,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下,国内外会计界顶住压力来挽救公允价值,因此如何更好地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也使得金融界和会计界对公允价值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文中对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界对公允价值的态度,并为公允价值的未来走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