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90年代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集中表现在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甚至有些已面临绝境。只有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解决国民经济运行中所暴露出来的深层次矛盾,才能使国民经济步入持续、协调、稳定、高效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继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之后,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国营大中型企业陷入困境 的主要原因 (一)80年代初期,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放权让利的思路展开的。经过简政放权、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分权分  相似文献   

2.
我国今后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政策取向,应着眼于解决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矛盾,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企业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道路,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市在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多年沉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近几年经济生活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慢,效益不高,缺乏后劲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为进一步搞好我市国营大中型企业,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步伐  相似文献   

4.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能否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厂长责任制的实行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但同日益活跃的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相比,国营大中型企业依然显得活力不足。为此,本文通过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的实地调查,认为:要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应借鉴三资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经济发展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国家财政相当困难。而导致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不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近两年来企业之间出现的“三角债”问题。1990年以来,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政府、银行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全国清理“三角债”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支持生活流通的正常发展和经济回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形成“三角债”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产生企业相互拖欠的源头尚未得到有效的治理,出现了前清后欠、越欠越多的现象。主 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增强大中型国营企业活力,使之从困境中摆脱出来,是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内容,亦是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关键环节。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家财  相似文献   

7.
关于增强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活力问题,已引起全国各界普遍的关注。这是因为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回升慢、经济效益低下的情况确实令人忧虑。在上海这个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最为集中的地方,问题显得尤其突出。从生产回升看,1989年上海工业产值比上年上升5%。从经济效益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几个经济效益指标呈连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宏新 《上海改革》1994,(9):10-11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在着手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必须配套加快建立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系,以求解决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和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深层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这一呼唤已久的命题,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力度的加大,已十分严峻而又紧迫的摆在各级领导面前。尤其在91年10月份被列为中央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专门研究、探索,这是改革以来不曾有过的。江泽民同志在这次会议上指出:“要把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作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件大事,摆到突出的位置上集中精力抓下去。”同时强调指出:“进一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这足以说明当前增强企业活力的紧迫性、重要性、必要性。它是涉及经济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法律手段对推进企业改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对于企业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成功作法,及时以某种经济法规的形式加以肯定和推广。例如,实行厂长负责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一项措施,通过在全国二千多个国营大中型企业试行得到验证后,国务院及时发布了关于全民所有  相似文献   

11.
《上海改革》1991,(4):7-8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公报指出:“我们要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特别是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和保持农业稳步发展的问题。”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当前经济工作的关键,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国营大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加工工业城市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增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既需要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善,也需要企业内部潜力的挖掘,但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改革企业内部机制,建立起充满生机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国营大中型企业近几年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注意健全以下八个方面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增强企业活力是改革与发展的中心环节,为了更有效地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我们对江西省130家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以下简称13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本为:机械企业37家,电子企业11家,采掘企业15家,食品(含糖、烟、酒)16家,冶金企业5家、化工企业10家,纺织企业9家,电力企业9家,陶瓷企业10家,造纸企业8家,所取的样本占江西省国营大中型企业的43%,大体能反映江西省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基本状况.枯燥的数据往往更具有说服力,本报告重点调查分析了130家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有关数据与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处理了4万多个数据,通过分析企业的现状,进行纵横比较分析与结构分析,旨在探求影响企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一、现状与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能否壮大、巩固和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文拟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谈谈对增强企业活力的一点浅见.任何企业,它的活动行为都围绕着经济目标而进行,但又受其主导意识的制约.在当今时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所需的协调性,科技进步所需的创造性,信息社会所需的知识性,必然要求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经营哲学和指导思想,以及生活信念等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模式,我们称之为企业文化.企业活力是指企业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就是说企业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依靠自身力量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企业活力最根本的源泉在于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性,因此,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是搞好企业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面临的迫切任务。要切实把国营大中型企业搞好,增强其活力,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贯彻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广大工人群众既是企业的主人,又是企业生产的主力军,只有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深化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措施才能最终得以落实;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才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贯彻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需要从多方面作努力。本文仅就企业内部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企业活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的主人翁意识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所谓主人翁意识是指处于主人翁地位的劳动者所具有的支配当家作主行为的那些内在的心理倾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主人翁意识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要素所构成.即对自己是企业整体中一部分的认识和对主人翁地位、权利、义务与责任的认识,以厂为家的积极情感以及当家作主的行为倾向.为了准确、客观地了解当前企业职工的精神面貌,我们于91年8月间对江西省纺织、机械行业的部分国营大中型企业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现据此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经为全国上下以及理论界、企业界所共识,而在许多已经转换了经营机制的企业中,确实亦成效显著,增强了活力,焕发了生机。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围绕着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转换国营企业经营机制。而企业亦把贯彻落实《条例》作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中心任务来抓。但是,在各个企业中,不仅情况各异,而且问题是复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央工作会议精神,从中央到地方,围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同时,治理整顿的主要任务业已基本完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较宽松的环境。我们要借此东风,发扬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从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入手,以“破三铁”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蒋铁柱 《上海改革》1991,(4):9-10,24
目前,由于经济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严峻,增强企业活力企业存在许多难点。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20.
国营大中型企业在上海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近期统计,上海市国营大中型企业占全市工业户数的5.7%,但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5%,利税总额占全市工业的65.7%。可见,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社会商品的主要供应者,也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建国40年来,上海大中型企业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向国家提供了数千亿元的巨额积累,数佰亿美元的出口商品,2000多亿元调往全国各地的工业品,向内地输送了几十万名各类建设人材。可以说,国营大中型企业是上海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任何对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忽视、损害,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