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中国信用卡》2013,(6):95-95
(本刊讯)近日,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一份关于消费者在教育深造方面的购买倾向指数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居民愈发关注子女教育。83%的中国大陆受访者的子女参与课外学习班,该比例远超亚太区平均水平(66%)。此外,已有59%的受访者表示考虑为子女制定海外留学计划,比例居亚太地区之首,而他们的首选目的地为美国和英国。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理财产品入市门槛适中(一般为1万元),收益稳定,适合于偏好低风险、追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各家银行在营销中也无一例外地以该类产品的收益率大大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作为推荐投资者购买的理由.其实,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性质为委托理财,任何委托理财类投资产品都有自己的收益比较基准,超越此基准是这类产品起码应该做到的.因此,收益率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只是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3.
银行推出的另类理财热度早已退却,如今,力图抓住投资者的胃口,另类理财伸向了互联网金融。起投金额1元、100元、500元,收益率7%、8%、10%的理财产品比比皆是。互联网另类理财因其独特的闪亮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但是它们都可靠吗?  相似文献   

4.
产业资讯     
《中国信用卡》2010,(22):78-80
工行手机银行新推个人理财服务(本刊讯)近日,工行手机银行(WAP)推出了个人理财服务,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WAP)购买“灵通快线”超短期理财、“灵通快线”新股随心打和“T+O”三种理财产品。至此,工行手机银行(WAP)已可以提供基金、国债,外汇、贵金属、理财产品、第三方存管等多项投资理财服务。  相似文献   

5.
《投资与理财》2014,(11):38-39
全民理财“骚动”时期,无论白领、学生,还是大爷大妈,都加入了浩浩荡荡的理财大军,各种高收益理财产品也不断涌现。原本只是到银行存款的市民,在理财经理的忽悠下,总是被高收益蒙住双眼,其实,“看起来很美”的理财产品,许多都经不住细细推敲。有言道“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背后的风险,仍需要投资者好好掂量。购买理财产品,当心坠入“蜜糖陷阱”!  相似文献   

6.
居民储蓄存款的交易和预防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和银行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的条件下,公众投机动机不断增强,居民存款“理财化”,既投资性资金退出银行存款用于理财产品实现收入增长的特征凸显.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因定价的差异,使居民放弃银行存款形成对理财产品的投资偏好,居民存款“理财化”必然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本文首先梳理了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及储蓄存款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就居民存款理财化原因进行剖析,实证结果进一步检验了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存在长期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居民存款理财化对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具有的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会财会》2014,(10):46-47
随着互联网宝宝、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持续下滑,年化收益率持续保持在6%以上的票据理财产品引起更多投资者的关注。不过,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票据理财需要警惕三大风险。当前,票据理财市场越来越火爆。自2013年淘宝在其招财宝平台推出票据理财产品后,新浪、苏宁、京东等互联网平台也相继推出票据理财,很多投资者开始把目光投向高收益的票据理财,票据理财打出的最令人感到有保障的条件是银行承兑兑付,加上其购买门槛低、收益率高等优势,票据理财已成为新型理财神器。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节前后,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达到了6%左右,而通过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工具,收益率更是能够达到7%左右。这看起来是件好事,但是也有人对此表示了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9.
唐元春 《理财》2013,(7):58-59
银行理财产品购买说明书越披露越完善,但是产品在运作中的收益及到期收益情况少披露甚至不披露,却成了投资理财者心中永远的硬伤。尽管银监会理财产品“8号文”(即《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点指出要银行披露部分类型产品的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陕西省农村居民调研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量化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农村居民银行理财产品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显示: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仅有8.1%的农户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金融素养与农村居民银行理财市场参与率呈正相关;金融素养能显著提高农村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的概率;接入互联网以及从事商业经营能显著提高居民的理财参与率。因此,应积极开展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居民金融素养,优化农户银行理财行为决策,进而提高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1.
姚星 《时代金融》2014,(9Z):56-57
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以来,各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不断涌现,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比较分析了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优势,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理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负债业务的影响,指出互联网金融虽然分流了银行存款、增加了银行融资成本,但其改变了银行的业务模式,为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会财会》2010,(10):44-45
“不买自己弄不明白的理财产品”应该是购买理财产品的底线,完整的理财合同曲产品合同和理财产品说明书组成。一般情况下,产品合同只在投资者真正购买签约前才能看到。因此,看懂理财合同成为投资者能否做出正确决策的最后步骤,也是最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以来,各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不断涌现,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比较分析了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优势,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理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负债业务的影响,指出互联网金融虽然分流了银行存款、增加了银行融资成本,但其改变了银行的业务模式,为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4.
吴辉 《投资与理财》2013,(21):46-47
在互联网时代,从“三马”联合卖保险到余额宝,再到微信银行、微理财的推出,网络理财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打理自己的钱财,购买理财产品。但是,网络理财在带给用户方便的同时,是否也暗藏了风险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投资管理》2011,(11):52-52
理财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投资行为,购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需承担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购买一只理财产品,便意味着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理财产品的相关风险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6.
高健 《投资与理财》2018,(10):81-81
理财类诈骗五花八门,令人防不胜防。切勿轻易相信商家机构“只赚不赔”的承诺,收益率在6%以上的要慎重考虑,切勿将家庭全部财产用于购买民间理财产品。理财类诈骗无花八门,令人防不胜防。北京丰台法院根据实际案例,总结出六大类理财骗局,提出“二三四”规则,提醒市民谨慎购买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7.
在居民储蓄存款的交易和预防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及银行金融产品不断丰富的条件下,公众投机动机不断增强,居民存款"理财化"特征凸显。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因定价的差异,使居民放弃银行存款转而增加对理财产品的投资偏好,居民存款"理财化"必然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本文首先梳理了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及储蓄存款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就居民存款理财化原因进行剖析,并通过实证结果进一步检验了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存在长期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居民存款理财化对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意义,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投资管理》2007,(2):39-39
年终之际,利用到期的银行存款或年终分红、年终奖等,用来购买货币基金,国债或人民币理财产品等稳妥型的理财产品。让手里的人民币最大限度地升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很多传统银行也推出了不少基于互联网的理财产品,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购买经历,但对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没有深究,尤其是对一些理财新手来说更是如此.笔者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下,以期增进大家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行业扫描     
《证券导刊》2013,(12):52-55
【银行行业】近日,银监会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理财业务投资运作,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坚持资金来源运用对应原则,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要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的理财产品是监管的重点。此外,银监会还将对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债权资产采取限额管理原则。(《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总额,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以防止业务规模过快扩张引发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